车辆盲区
所谓汽车盲区,是指驾驶员位于正常驾驶座位置,其视线被车体遮挡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那部分区域。汽车盲区主要有四大视觉盲区以及一些人为盲区。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汽车上的盲区
汽车上的盲区
汽车作为一个像盒子的产物,虽然有很多窗户和雷达等等,但其实汽车上也还是有不少的视野盲区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些盲区。
1.内轮差盲区。机动车在转弯时,转弯一侧的前后轮不在一条轨迹上。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之差就是机动车的内轮差。特别是卡车、货车等车身较长的大型车内轮差比较大,特别容易造成驾驶人误判。
2.A柱盲区。A柱在汽车两侧后视镜与车门三角玻璃,挡风玻璃,车架顶交界处,车辆左转或者右转的时候,A柱多多少少都遮挡一部分视野,这也是驾驶人遇到的最多的视野盲区。
解决方法:现在许多新车都安装有智能安全系统,可以进行盲点警报。只要有车或人驶入前方A柱的盲点,汽车智能系统就会出现警示。
3.车头下方、车尾下方盲区就是车头引擎盖下方的位置,很多时候,尤其是你在小区里面准备开车时,往往会有小动物小孩之类的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车尾下方的盲区尤其重要,车尾视线比车头还差。其实后盲区指的是,你这个后门开始向外延展大概30度的时候,后视镜看不到的那个部分。
4.后视镜盲区特点:如果旁车越是与你并排,你就越难发现它。建议在转弯、变道之前,记得观察后视镜外,多扭扭脖子回头瞟,看看有无盲区并排车辆就能有效避“危险”。
汽车的视线盲区有哪些,该怎样应对?
我在小区路上经常看到小孩子在车旁边玩耍,司机就在车上玩手机,也没注意到,每次我不自觉的感到紧张,今天就来科普下关于汽车盲区的知识,其实这些内容在考驾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相当于复习一下吧!也希望家长们注意孩子的安全,告诉孩子远离危险地带!
警惕这些危险盲区!
一、车前/后盲区
引擎盖前面是驾驶员的视野盲区(车头盲区),如果有小动物或者小朋友在车前,我们是完全看不见的。驾驶员的身高不一样,视野盲区也是不一样的,车身、座椅高度、车头长度等都会影响车头的视野盲区!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前方盲区造成的。
后方盲区(车尾盲区)就是指汽车尾部的盲区。因为车辆的后视镜只能看到车身两侧,没有办法看到车尾的情况,所以车尾的盲区比较大,现在的车都有倒车影像或者360影像,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车尾盲区的情况。
解决方法:上车、倒车前绕车一周,看下周围的情况,如果车上有360影像,可以打开看看周边情况,也是一样的效果。车辆启动前多观察周围的情况,确保车身周围没有障碍物、小朋友、小动物后再行动。
二、后视镜盲区
又称变道盲区,是指在车后、侧方,超出后视镜反射范围的区域,多出现在变道和转弯时。如果转弯角度大,驾驶人从后视镜根本看不清转弯过去后车道上的来车,这时也就形成了一个“后视镜盲区”。
解决方法:当车辆需要换线或转弯时,必须提前打开转向灯,以确保安全。因为当时车身和车道形成一个角度,左后视镜的视野也会偏转一个角度,所以看不到最近的最里面车道。平时调后视镜时,尽量最大化后视镜视角,避免剐蹭事故发生。
三、A/B柱盲区
通常情况下,左侧A柱遮挡形成的盲区较小,右侧的盲区危险性更大。此外,右侧还有一处靠近车身旁边、从后视镜往车头延伸的盲区。
这是最常见的汽车盲区,经常在汽车转弯或并线时形成,其潜在的危险不仅会导致爱车剐蹭,还易碰到行人和障碍物。
解决方法:在变道或并线时,一定要减速慢行。确保与后车有足够的距离,且后车无加速迹象的前提下放心并线。另外注意不要连续变道,可以先换至相邻车道,待开出安全距离后,再进行二次变道。谨记:一慢二看三通过。
四、内轮差盲区
车辆在转弯时,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存在差别,一般小车会产生接近1米的内轮差,大车会产生多达2米的内轮差。转弯的时候,车子后轮转弯半径小于前轮转弯半径,一般车头已经转过去了,车身还没转过来,驾驶员也看不到紧贴车身的人或物,极易引发事故。
大型车辆在转弯时形成的“内轮差”,会呈现出弯月的形状,被称为“死亡弯月”。
解决方法:车主在驾驶车辆时,一定要在转弯前减速,在确定可视范围内安全后,再小幅度探探身子,确保周围没有障碍物,切忌边开边回头。在道路上要远离大货车,尤其是转弯时,不要和大货车抢道。
五、超车盲区
在超越前车时,因为前方车辆的遮挡所造成的盲区称为超车盲区。无论是超越前车和与对向的车辆会车,开车者往往看不清前车或来车的前后情况,特别是要超越公交车等大型车时,超车盲区更大。
解决方法:最有效的方法遵守交通规则,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超车,与前方公交车保持足够的距离,并尽量保证能清晰看到前方红绿灯或其他辅助红绿灯。超车时,应与前车保持一定安全距离,车头可微微靠左,注意观察对向车道路况。
六、山路盲区
山路崎岖、狭窄,尤其是车辆在山区行驶经过弯道时,内侧的山头可能会阻挡视野,以至于无法准确判断前方的路况。许多看似普通的转弯其实是连续的S形弯路,转弯处后方的位置是驾驶人的视线盲区。
解决方法:山路行驶一定要多留意路边的提示标牌,不要盲目依赖导航等电子设备。同时靠右行驶,控制好车速,转弯时应提前鸣笛示意。
除了这些因为汽车本身造成的盲区,驾驶人在行驶中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疲劳驾驶也会形成视线盲区,导致交通事故频发。良好的驾驶习惯也是安全出行的“必备法宝”。
针对车辆盲区,司机和行人要注意些什么?
1、驾驶员一定要养成在上车之前绕车观察一周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有效发现车辆盲区里的障碍物,也可以观察车辆本身的状态,比如轮胎是否漏气等。另外,驾驶员在车辆转弯时,尽量前后移动身体,这样可以看清A柱盲区内的状态。
2、SUV车型比一般的轿车车身高,盲区范围也更大,儿童进入车辆盲区或是蹲在车旁玩耍,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而加长、加宽的货车,视觉盲区更大。
3、家长平日里一定要反复告诉孩子不要在车辆周围玩耍,尤其不要蹲在任何车前面、后面或其他盲区里,即使车里没人也不行,不是每个司机起步前都会环顾一周的。外出时也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遇到大货车时,不管是还是儿童,离它们越远越好。
4、停车场或者路边静止的车可能比马路上开动的车更危险。停车场空间窄小,视角有限,孩子不容易被注意到,等司机发动车辆后才突然发现孩子,很可能已没有反应的余地,酿成悲剧。
什么是车辆盲区
【太平洋汽车网】车辆盲区其是指驾驶员位于正常驾驶座位置,其视线被车体遮挡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那部分区域。简单来说,就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座上驾驶时,眼睛所观察不到的地方就叫车辆盲区。
一般常情况下,盲区分为车内盲区和车外盲区。车内盲区有的是车辆结构形成的,有的则是人为造成的。车外盲区是指因为固定或移动物体及光线问题造成的,不同车型遇到的盲区大小不同。
车辆盲区的分类:
1、前盲区
引擎盖前看不到的地方,称为前盲区。造成汽车前盲区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与车身、座椅的高度、车头的长度、驾驶人的身材等都有关系。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前盲区的距离,是很容易发生追尾事件的。
2、后盲区
车辆后面的盲区简称后盲区,是指从后车门开始向外侧展开有大约30度的区域在反光镜的视界以外,是指后车的车头在前车的后车门附近时,前车的反光镜里观察不到后面来车,极易发生刮蹭和追尾事故。
3、后视镜盲区
它是指车两边的后视镜只能看到车身两侧,并不能完全地收集到车身周围的全部信息,尤其从辅路上主路,从左后视镜不能观察到车辆,假如加速大角度切上最内侧车道,很容易与正在最内侧车道高速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
4、AB柱盲区
是指挡风玻璃两侧的A、B柱。在转弯时,如果两侧的A柱较宽,宽的距离就把视线遮挡住,这样产生的盲区就大;如果柱子窄的话,则盲区就小。而B柱的盲区主要是在车辆的右侧,当车辆在行驶中,需要大角度拐到外侧时,B柱会遮挡视线,有可能与右侧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
5、人为盲区
除车辆本身造成的视觉盲区外,还有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视觉盲区,比如:后挡风玻璃前,贴有颜色较深的贴膜,或者驾驶员在后挡风玻璃上悬挂一些毛绒玩具等。这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建议车主保持后档风玻的简洁。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黎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