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云南省全省水泥情况
2008年是云南水泥工业发展进程中,各种困难叠加,多重矛盾交织,很不平凡、很不寻常的一年。面对风雪冰冻灾害造成电力设施严重受损,拉闸限电频繁;面对四川汶川和攀枝花地震波及滇川接壤地区,企业生产和设备安全受到极大威胁;面对煤电油运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下滑;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全行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以推进节能减排为重点,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保持了经济运行质量和速度协调统一的良好态势,生产经营和行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较好地实现了既定目标——
目标一:生产经营
经过全行业奋力拼搏,共同努力,2008年全省水泥产量再创新高,一举突破4000万吨大关,达4011.98万吨,较2007年净增443.45万吨。产量同比增长13.34 %,增幅同比提高5.36个百分点。水泥产量在全国排名第14位,较上年提升1位。其中:
新型干法水泥产量2346.54万吨,较上年净增510.09万吨,占全省水泥总量的58.49 %,增幅同比提高7.03个百分点。
散装水泥供应量902.84万吨,同比增长24.33 %,增幅同比提高3.99个百分点;散装率达22.50 %,增幅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
出口水泥17.17万吨,出口金额984.15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12 %和5.12 %。出口均价55.59美元/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在大力满足省内水泥市场需求的同时,不少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8月起,共向四川灾区供应水泥熟料29.83万吨,水泥100.27万吨。
全省16个州市中,有12个州市的水泥产量较上年增长。其中,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曲靖市、保山市、大理州和西双版纳州。 曲靖市水泥产量首次超过玉溪市和昆明市,打破了省会昆明有史以来的垄断地位,排名连升2位跃居全省第一。
水泥产量超过500万吨,占全省比重超过10 %以上的4个州市依次是:
曲靖市——占全省比重17.59 % ,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 昆明市——占全省比重16.12 % ,较上年下降1.58个百分点 ; 玉溪市——占全省比重13.99 % ,较上年下降0.71个百分点 ; 大理州——占全省比重12.83 % ,较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 单一企业产量超过100万吨的4户领跑企业依次是: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华新水泥(昭通)有限公司、云南红塔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远东水泥有限公司,合计产量488.87万吨,占全省总量的12.19 % 。产量在60—100万吨的跟跑企业7户,合计产量530.69万吨。产量在60万吨以上的企业由上年的6户增至11户,合计生产水泥1019.56万吨,占全省水泥总量的25.41 % 。
集团公司产量超过100万吨的3户企业依次是:曲靖市宣威宇恒水泥有限公司、云南国资水泥红河有限公司、丽江永保水泥有限公司,合计产量431.08万吨,占全省水泥总量的10.74 %。
全省建成投产的43户日产1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单项指标考核领先的是:
生产规模最大——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产量最高——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
产能发挥最佳——华新水泥(昭通)有限公司 销售半径最广——宣威宇恒水泥有限公司
散装供应量最大——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 散装率最高——云南滇东水泥有限公司
实物劳动生产率最高——华新水泥(昭通)有限公司
经济效益最好——华新水泥(昭通)有限公司 目标二:经济指标
在水泥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全省规模以上水泥工业行业主要经济指标一路飘红——
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06.53亿元 ,比上年增长20.16 % ,占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行业工业总产值的82.92 % ;
工业增加值3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 ,占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行业工业增加值的2.09 % 和86.26 % ;
主营业务收入12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4 % ,占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0.76 % ;
销售产值10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1 % ,占全省规模以上
建材工业行业销售产值的83.20 % ;
虽然全省水泥工业生产情况较好,但由于煤电油运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生产销售成本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下滑,全行业实现利税7.22亿元,同比下降5 % 。全行业盈亏相抵后,亏损近8千万元。
目标三: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投资力度,推进结构调整,是加快水泥行业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力保证。2008年全省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全年完成投资36.49亿元,多元化投资主体在全省各地新开工和续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20余条之多。
新建项目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有招商引资重点工程——新加坡三德集团日产2500吨生产线;中日合作日产2500吨熟料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示范生产线;华新水泥日产2000吨生产线等。竣工投产的10条生产线中,规模最大的为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第四条生产线,该线建成投产,使全省日产3000吨规模的生产线增至4条。全省共计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63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比重超过60 %,达到60.81 %,增幅同比提高2.83个百分点。
在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的通知》精神,省、州市、县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服务,积极为淘汰企业排忧解难;有淘汰任务的32户企业服从大局,措施得当,在妥善安置剩余劳动力的前提下,按照规定期限对42条落后生产线进行了拆除,顺利完成了淘汰落后水泥熟料产能411万吨的目标任务。其中,昆明市原有的5条湿法工艺生产线已全部拆除,加上其他窑型的生产线,共计淘汰落后产能117万吨。
目标四:节能减排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全省水泥行业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力度,加强产业之间和企业之间链接,加强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力全省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8年全省水泥行业积极消纳冶金、化工、火电、煤炭等相关行业的各类矿渣、磷渣、电石渣、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994.07万吨,比上年增长52.22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余热节能技术在全行业进一步推广运用,保山昆钢嘉华水泥有限公司、宣威宇恒水泥有限公司、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建设的纯低温余热发电设施顺利投入使用,运行以来情况良好,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为全省水泥行业推广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全省有40余户建材企业列为省“双百”重点能源审计单位,通过对综合电耗、综合煤耗、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等多项指标考评,所有企业均按要求通过了能源审计,为完成云南省“十一五”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标五:技术进步
鼓励和促进广大一线职工在生产实践中学技术,钻技术,深入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是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发展生产力,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有效途径。2008年全省水泥行业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迈出新的步伐,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新型干法窑生产低热微膨胀水泥的试验研究”在“金隅杯”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中荣获技术开发类二等奖,也是近几年来云南水泥行业在全国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中取得的较好成绩。
广大企业一线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省有1231名职工参加了水泥生产制造、化学分析、物理检验、质量控制等岗位工种的技能培训,1125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978人考试合格,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工186人、中级工325人、初级工467人。
在2008年全省水泥行业“创新杯”磨机工技能大赛上,进入决赛的14户企业的36名职工中,有6人晋升为技师,10人晋升为高级工。
2008年云南水泥行业经历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阻滞,生产经营和行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面完成水泥工业“十一五”发展目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将有力地推动全行业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把握中央和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危机,持续保持水泥工业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为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云南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 时晓初 已由中国水泥网发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