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三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分析报告

来源:华佗健康网


初三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

案例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心理咨询与治疗

任课老师:朱茂玲

姓 名:彭 晶

学 号:201114204105

初三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 本文为一例由临近中考所引起的焦虑性心理问题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通过和来访者的讨论分析,诊断来访者的问题为一般心理问题。中考时间临近,由于自己的中考期望值与近期的两次考试成绩存在差距,对学习产生了认知偏差,担心中考成绩不好,并由此产生不良情绪,进而产生身躯体化症状,影响到学习。在与来访者进行沟通协商后,共同确定了咨询方案。经诊断和分析,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帮助他改变认知方式,引导来访者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经过四次治疗,来访者认知方式有了明显改变,进入了正常的学习。

[关键词] 考试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一般心理问题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礼佳,女,15周岁,广西南宁某重点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学习刻苦,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待人亲切和善,工作能力很强,是老师同学心目中的优秀学生,家人的乖女孩。 (二)个人成长史

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小学三年级,父母离异后随奶奶生活。母亲常年在外打工,最近因为来访者要中考,所以特意辞职回来陪着她,母亲表现出对她考上重点高中的强烈愿望,她也很懂事,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来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有说有笑,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

(三)精神状态

焦虑,烦躁,紧张,担心害怕考试,注意力减退,看着母亲有压抑感,内心烦恼痛苦。 (四)身体状态

头痛,易感疲劳,近一个月来睡觉翻来覆去,多梦,睡眠质量较差。 (五)社会功能:能和其他同学,老师,家长保持正常的交流。

(六)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标准分53分,说明来访者存在着轻度焦虑。

二、来访者主诉

我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赞赏,甚至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对自己也很自信,自觉考上心中的重点中学绝对没问题。两

个月前班级的一次测验时,因为那天身体不舒服,状态不是很好,所以没考好,当天晚上没去上晚自习。无聊的时候翻看同学放在床头上的一本言情小说,立即被吸引住了。从此对小说着迷,把课余时间都用来看小说。一个月前学校组织摸底考试,我的成绩下降了很多。老师找我谈话了,母亲知道后也非常生气,同学们也有议论。我想 “这下我完了!这两次没考好,中考肯定考不好。如果考不上重点我还有什么出路?同学们会怎么看我?”从那时起我就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并经常做噩梦,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害怕老师提问,不想面对考试,虽然知道这是不应该出现的情绪但是没有办法控制,内心非常烦恼痛苦。

三、咨询了解到的情况

咨询师观察到来访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语速较快,但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思路清晰,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较强烈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表现还是较自如,但谈到学习显得焦虑、急燥。

来访者的父母离异,母亲在她小学四年级时外出打工,跟随奶奶生活。为了陪来访者顺利通过中考,母亲特意辞职回家,并有几次暗示为她所做的牺牲。来访者从小成绩优秀,班上很多事情都是她一手处理,拿过的奖状荣誉不计其数,但是几乎不参加娱乐活动。自己特想考上省重点高中,因为那是证明自己优秀最好的方式。最近两次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拿到班级第一名,年级排名由期中考试第一名跌至第五名。

四、评估与诊断

(一)来访者目前状态的评估

1、生理上:15岁,处于青春期。由于青春期女孩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有很强的自尊心上,几次成绩的不理想导致来访者产生心理落差,焦虑情绪出现。 2、社会原因

(1)生活事件:两次失败的测验,一个多月看小说的经历,让来访者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

(2)社会支持:当她出现失误时,父母、老师、同学未对其表现表示理解,对其期望值较高。 3、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母亲生活,性格温顺,非常听母亲的话。不善于与父母、老师沟通考试失败的原因。

(2)认知原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害怕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 (二)诊断的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来访者主客观世界相统一,知、情、意心理过程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人格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其主导症状属于正常心理活动。

2、来访者病程为一个月,时间较短,学习生活效率虽有下降,但没有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来访者因偶尔成绩下降而产生的心理冲突明显与现实相关,现实冲突为常形,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根据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问题内容、泛化程度及自身是否能够克服或改善,鉴别诊断严重心理问题和一般心理问题。

来访者心理问题是由现实的偶尔成绩下降而激发,持续时间短,仅一个月,虽引起来访者焦虑,烦躁,紧张,担心害怕考试,注意力减退,看着母亲有压抑感,内心烦恼痛苦等症状,但情绪反应还保持在理智控制之下,反应内容没有泛化,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4、对该来访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下。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来访者分析两次考试失利原因,分析中考对人生的意义。 2、帮助来访者减少失眠、头疼的生理症状,缓解心理压力。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树立自信心,积极重新认识自我与学习。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是交互抑制。其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来访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来访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它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饥饿的猫进食后得到一种满足和快意,这种满足和快意可以抑制焦虑紧张反应。不过这种抑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通常只能对付比较轻微的焦虑。所以沃尔普是由远及近,循序渐进,每次只增加一点焦虑,逐步增加,最终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对于人类来说,肌肉松弛技术就有对抗焦虑的作用。于是沃尔普以全身松弛代替食物作用,以想象自己暴露于可怕的刺激物面前代替实际暴露,创建了系统脱敏疗法。 (二)治疗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艾里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该理论认为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事情本身无所谓

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她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来访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信念,才能帮助来访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不合理信念,C代表继诱发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和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三)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1、来访者的权利、责任义务:来访者有向咨询师提供个人真实资料的义务;来访者有按双方商定的时间、程序履行咨询活动的义务;来访者有配合咨询师进行咨询的义务;来访者有中止咨询的权利;来访者了解咨询内容、性质和目的的权利。

2、咨询师的权利、责任义务: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资料有保密的责任;咨询师有让来访者了解咨询内容、性质和目的的义务;咨询师有中止和转介的权利。 (四)咨询时间和费用

1、每周日一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 2、心理测验SAS:40元。

七、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SAS测验、学习放松技术。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放松训练

过程: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来访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其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来访者尽情倾诉,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指导来访者进行放松技术,并练习。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握紧右手拳头,把右拳逐渐握紧3~5分钟,体会紧张的感觉,然后放松10~15秒钟,体会这时的感觉。然后重复一遍,再次体会紧张与放松的感觉以及两者有何不同。然后用左手重复以上的做法,达到放松的目的。按照同样的程序与体验过程进行手臂、面、颈、肩、背、胸、腹、臀、大腿、小腿、脚趾等各个部分的放松。 家庭作业1:写出成功的事件。 家庭作业2:写曾经遭遇的挫折。

家庭作业3:自己进行放松训,每天连续2~3次。要求母亲监督。 2、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学习系统脱敏疗法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 方法:会谈法,系统脱敏疗法

过程:通过和来访者一起分析其经历,了解其感受,探索来访者的性格特点。

由会谈可知来访者的焦虑对象主要就是考试,因此不必建立焦虑等级表,直接进行脱敏训练。脱敏的程序是将不相容的、对立的刺激与反应结合在一起构成,将放松练习和想象一个愉快情景加上引起焦虑的各种情景相互配对,直至激起焦虑的刺激逐渐失去效力。先让来访者闭目想象一个宁静、放松的场景。她想象的是秋日的枫林:树上枫叶金灿灿的一片,地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小鸟在枝头啾啾地唱着歌,她轻轻的在落叶上走过,发出吱吱的声音……

家庭作业1:回家做想象练习,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尤其要在考试时练习。并记录当时的感觉。

家庭作业2:练习系统脱敏疗法,要求母亲从旁协助。 3、第三次咨询:寻找不合理情绪,重建认知。

目的:运用认知治疗技术,找到来访者的负性自动思维。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来访者回忆幼儿园、小学时代被周围亲人长辈、邻里朋友称赞“优秀”时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感受,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审查,使来访者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认为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很重要,自己很在意这种评价。

(2)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来访者认识领悟到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如 “我的成绩下降了,不再优秀了,周围所有的人都看到了我的退步,用异样的眼光看我、议论我”。列举出来访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来访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 家庭作业1:继续思考咨询师本次咨询所说的话,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作好记录。

家庭作业2:让她从自己身边的老师同学中挑选几个有代表的人做一次小调查,让他们谈些自己未获得班级、年级第一名这一方面的看法,要求在50 个字以上。

家庭作业3:布置与母亲交流的作业,弄清楚母亲辞职陪读的动机、强调自我牺牲的用意,下次带来。

摘录咨询片段如下:

咨询师:现在我们具体谈谈你对目前的成绩及中考的认识。

来访者:目前我的成绩真是糟糕透了!这两次考试考这么差,中考时情绪一紧张,肯定考得更糟。那样的话我的人生就完了,谁还会看得起我呀!

咨询师:你是说这两次考试就决定了你的中考成绩,你以前的成绩对中考不起作用? 来访者:也不是。以前的成绩说明我基础打得比较好,但这两次考试特别重要,再说我荒废的时间再也弥补不回来了。

咨询师:你认为与以前的考试相比这两次考试特别重要,你能谈谈这两次考试与其它考试有什么区别吗?

来访者:这个问题我以前真没想过。好象没太大区别,只是两次考试训练……难道是因为我这两次考试失利了才觉得它重要?因为我以前从没在考试中失败过,这打击了我的自信心,我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咨询师:按照这种思维,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保证每次考试都成功,不能有一次考试失误。一位成功人士,必须从起点开始就是成功的,不能有一次失败,否则他就不可能成功。事实是这样吗?

来访者:这……好像不是,成功背后会有很多挫折。一两次挫折并不决定成功与否,战胜挫折的人才会成功。所以这两次考试并不意味着我中考失败,对吗?

咨询师:你的悟性很高,事实就是这样。正因为你有这种必须的绝对化要求,,所以你才会焦虑、烦躁,出现现在的状况,事实证明这是不现实的。

来访者:我明白了。但是荒废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必定会影响我的中考成绩。一想到我可能考不上重点高中,我就难过的要死。

咨询师: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将考上重点高中作为自己追求。现在感觉没有把握,所以很难过,这一点我能理解。初三学生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考上理想的高中学,每年中考也有很多人考不上重点高中,他们选择了怎样的生活?

来访者:……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有人选择上普高,有人选择复读,有人考不上学选择打工、学技术,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周围的人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他们。也就是说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依然有很多出路,我以前怎么没想过呢?

咨询师:你说得很好,已理清了自己。的确,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不会糟糕到要死的地步。每个人的面前都有很多机遇,成功不是只用中考来衡量的。

来访者:听了你的分析,我心里亮堂多了,我知道怎么做了。 4、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四次咨询 目的:评估咨询效果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

(1)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来访者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给予SAS测验,并反馈。

(3)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她的成长,指出努力方向。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价

每天都能睡好觉,焦虑减轻,而且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中考目标,不再有沉重的中考压力,对未来充满自信。能够和妈妈好好沟通,人也觉得轻松快乐。 (二)咨询师的评估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来访者能坦然敞开心扉,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在与咨询师进行不合理信念辩论时有所感悟,咨询结束时来访者面露笑容,神色轻快。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