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零售贷款占比偏低的原因

来源:华佗健康网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零售贷款占比偏低的原因

作者:袁敏华

来源:《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第06期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中国银行机构客户贷款业务占总贷款业务较少的原因。文章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贷款市场的结构和服务环境的区别,试图找出中国银行忽视机构客户的原因。本篇文章首先从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银行的竞争情况和利率市场的情况。第二部分则从客户和产品两个方面对银行业的服务环境进行了对比,最后得出两点结论。 【关键词】个人客户 银行竞争 贷款产品

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可以发现,我国商业的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利润占比偏低。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一味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贷款战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和个人也同时具有借贷的需求,如个人住房信贷需求。为什么银行会忽略这么庞大的一个需求群体而将大量的资源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呢?林毅夫、李永军(2001)认为外部融资首要难题是信息不对称约束下的逆向选择和委托代理机制问题,而中小企业每一单位贷款为达到较高的透明度所需支付的费用差别比国有企业大。综合以上观点,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1、目前前银行的对大项目的贷款由于规模效应会具有更高的收益,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设计机制就是为大型的国有企業服务的。2、信息不对称,个人信贷业务的资信情况难以获得或者说获得的成本非常昂贵,这就使得个人信贷业务不为银行所青睐。3、中国大型的企业或大型的项目很多都与政府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很多这些大型企业是国有控股企业,很多大项目是由政府牵线搭桥启动的,这样的话这些贷款实际上就有了政府的信誉作为保障,这对于银行房贷而言风险是相对较低的。所以就出现了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利润构成较低。

在一些金融市场发达的西方国家,比如以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他们的零售业务占总利润的比例分别占69%,54.4%,和46%。同时国外银行有两个特点:1、零售业务占比大。2、非利息收入大。前面所述的三个观点中有两个具有中国的特殊性,然而规模经济的理论在国外就不起作用吗?本文认为中国和欧美国家银行润利构成差别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市场结构。包括了金融机构的数量、分布,以及竞争情况。二是服务环境,包括客户的构成,利率机制。 一、银行业市场结构

由于利率的市场管制,银行在放贷方面的优势不能通过单方面提高利率来实现超额的利润收益。银行放贷的利润可以用公式简单表示为:Π =L×△r,其中L表示贷款数量,△r表示存贷款利差。△r由于利率管制不能随意改变,银行只能通过放贷量L的增加来提高利率。这种情况下,银行会优先选择金额需求大的企业或者项目进行放贷。因为贷款的手续管理成本不会因放贷的

数量而产生较大的变化。换句话说,因为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弹性较低,使得银行不能从借款者那里获得对应的风险溢价,从而造成商业银行在贷款经营中趋于单一化,更倾向于于给对公客户、信用水平较高的客户贷款(唐庆春,庞继英, 2001)。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则不同,根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or FDIC)的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9年9月30日,加入FDIC保险或受其监管的机构的数量分别为8099家和4981家,其中包括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以及其他专项资产放贷集团(Asset

Concentration Group)。如此多的金融中介结构形成了美国高度竞争的金融市场,多家银行面对少数客户,高度竞争金融市场结合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为了争夺大项目放贷机构降低利差。这样的结果是大项目的利润减少。另外,由于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大项目的借贷会要求更多的资本金。所以银行更加青睐于小项目和个人贷款业务。 二、服务环境

我国个人贷款起步较晚,在个人贷款产品中,个人住房贷款占绝对主导地位,是各行发展的重点。其他业务虽然存在但是贷款总量则非常少。另外,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在单个的产品设计上要素单一,没有多样化的产品供已不同信贷需求的客户。而个人客户业务往往需要银行在市场开拓、营销、客户资信情况调查以及资料收集上付出较大的成本。而目前国内银行放贷业务的收入主要是利差,所有的费用都已经含在利息里,同时利息又是严格受到央行的监管和控制,使得银行在个人客户上的高成本没有办法通过收取其他费用的形式得到补偿。

而美国的金融服务环境则比较多样化,以具有代表性美洲银行为例,其个人客户贷款产品大类有:一般的住房抵押贷款(mortgage)、住房净值再融资(refinance)、住房净值贷款(home equity)、老年房屋净值贷款(reverse mortgage)和汽车贷款(atuo loan)。每个大类里面有非常灵活的多样的产品设计要素,包括首付比例、还款方式、提前还款的惩罚条款等(张桥云,吴静,2009)。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同样会提高银行的放贷管理营销成本,那么美国的金融市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答案在于美国发达的经纪人制度,众所周知美国有非常发达的经纪人群体。以房贷为例,除了二级市场有房屋经纪人以外,美国的房屋一级市场也有经纪人。这些经纪人包括储蓄银行,储蓄贷款协会和抵押公司。这些机构直接面对客户进行贷款,然后集中将贷款打包出售给银行。这样实际上这些机构实现了经纪人或者说中间人的角色。他们承担了贷款产品的市场营销、对贷款人的信用评级,寻找合适的客户群体、预审并推荐符合条件的贷款、完成贷款申请表、递交材料等任务。分担了银行的成本,集中零散客户,有小变大,使得银行的放贷产生规模经济。当然也分享一部分利润,实现银行与中介的双赢。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结合中美两国的贷款产品市场可以看出,中国银行业重视机构客户忽略个人客户的原因有两个:1.利差的管制结合银行竞争的不充分。银行对客户是一对多的关系,使得银行只关心放贷总量,进而关注贷款需求大的机构客户,而缺乏产品创新动力来吸进小客户。2.银行直

接面对个人客户这样的的情形使得银行在信息获得和管理成本上规模不经济。如果要改变个人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贷款少的局面,可以通过利率市场化和降低银行设立门槛改变竞争结构实现充分竞争,同时发展大量的类似放贷经纪人这样的机构。

参考文献:

[1]张桥云,吴静.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风险转移与回流、扩散与放大机制[J].经济学家,2009,(02)

[2]林毅夫,李永军.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 经济研究, 2001,(01) . [3]唐庆春,庞继英,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200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