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住院患者。
一、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二)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
1、寒饮伏肺: 咳嗽气急,甚则喘鸣有声,痰多易咯,色白清稀多泡沫,胸膈满闷,形寒背冷,喜热饮,咳多持续,时有轻重。舌淡苔白滑,脉细弦或沉弦。
2、痰浊阻肺: 胸满,咳嗽痰多,咯痰白粘或带泡沫,气喘,劳则加重,怕风易汗脘腹痞胀,便溏,倦怠乏力。舌体淡胖,或紫暗,苔薄腻或浊腻;脉细滑。
3、痰热壅肺: 但热不寒,气急胀满,咳喘烦躁,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面红,口干但饮水不多,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浮数或滑数。
4、肺脾两虚:咳嗽或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动则加重,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脉沉细或沉缓或细弱。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2008)。西医基础治
1
疗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执行。 (四) 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入选前已接受治疗且症状明显缓解者;(2)严重免疫抑制,如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等及需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者;(3)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或系统严重功能不全者;(4)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 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谱、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血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痰病原学检查;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D-二聚体(D-dimer)、C反应蛋白(CRP)、心肌损伤标志物、脑利钠肽;肿瘤结核相关指标;B超、肺功能、胸部CT或胸部MRI、纤维支气管镜。 (八) 治疗方法 1. 辨证选用中药汤剂
(1)寒饮伏肺:宣肺散寒,温化水饮。 (2)痰浊阻肺:健脾化痰,降逆止呕。 (3)痰热壅肺:清化热痰,宣肺平喘。 (4)肺脾两虚:补脾益肺,降气平喘。
2
2. 辨证口服中成药
3.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4. 基础治疗。 5. 中医特色治疗:
(1)穴位敷贴: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2)中药沐足: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3)耳穴压豆: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4)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中药灌肠: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6. 西医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西医治疗措施
(1)抗感染治疗,根据经验或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2)解痉平喘治疗,根据病情口服、静脉滴注或雾化吸入支气管解痉剂。 7. 护理:辨证施护。 (1)慢阻肺健康教育 (2)饮食护理 (3)心理护理 (4)运动护理 (九) 出院标准
1.喘息、咳嗽、咯痰等主要症状缓解。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其他并发症。 (十)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等, 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重症感染或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者,退出本路径。
4.对本路径所涉的中药或其组分过敏者,记录过敏原,退出本路径。 5.患者及其家属不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3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50)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14天
时间 主要 诊疗 工作 住院第1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中医四诊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下达医嘱开具常规检查、化验单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治疗方案 □向患者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 □肺胀病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控制性氧疗 □血氧饱和度监测等(重症) □中医辨证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重点 医嘱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肌损伤标志物、脑利钠肽;肿瘤结核相关指标; □痰涂片(3次)+痰培养/药敏 □胸部正侧位片 □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必要时) □胸部CT(必要时) □评估患者的心理活动 □健康宣教 □指导氧疗、雾化吸入方法 □完成护理评估表 住院第2-3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预防并发症和诊治 □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效果评估和诊疗方案调整或补充. □完善必要检查 长期医嘱: □内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饮食(视具体情况) □中医辨证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指标 □对症处理 住院第4-7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预防并发症和诊治 □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效果评估和诊疗方案调整或补充,视病情明确出院日 □异常辅助检查的复查 长期医嘱 □内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饮食(视具体情况) □中医辨证,视情况调整用药 □中药汤剂 □静滴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指标 □对症处理 主要护理 工作 □心理护理 □教会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教导陪护人员协助患者拍背排痰方法 □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指导呼吸康复训练(缩唇呼吸、腹肌训练及体力训练) □恢复期心理与生活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并监督患者恢复期的治疗与活动 □无 □有,原因: 病情变异记录 责任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4
时间 住院第 8-9 天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住院第 10-14天(出院日)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出院宣教: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 方案 □开具出院带药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预防并发症和诊治 □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效果评估和诊疗方案调整或补充,视病情明确出院日 □异常辅助检查的复查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内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饮食(视具体情况) □中医辨证,视情况调整用药 □中药汤剂 □静滴中药注射液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访 重 点 医 嘱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指标 □对症处理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变异记录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示范吸入装置的正确应用 □疾病恢复期心理与生活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并监督患者恢复期的治疗与活动 □出院准备指导 □无 □有,原因: □出院注意事项(戒烟、避免烟尘吸入、坚持康复锻炼、注意保暖、加强营养) □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法 □复诊计划,就医指征 □有条件医院可推行延续护理计划 □无 □有,原因: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