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班音乐活动《快乐恰恰恰》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

来源:华佗健康网
小班音乐活动《快乐恰恰恰》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快乐恰恰恰》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小班音乐活动《快乐恰恰恰》 设计意图:

《快乐恰恰恰》这段音乐节奏鲜明,旋律简单,可以使幼儿有更好地表达和创作的空间。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已有了初步的与同伴合作配合的意识,我把它设计成了一个由师幼共同创作的音乐活动,旨在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条件,让幼儿乐在活动中,乐在创造中,乐在参与中。整个活动有三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是以形象可爱的节奏小熊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第二环节通过创编不同肢体动作来表现“XX X”节奏;第三环节通过“快乐恰恰舞”进一步巩固节奏,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节奏“恰恰恰”(∣XX X∣),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初步学习看图谱进行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重点: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难点:想象并表现多种动作。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两张、小熊“恰恰恰”图片、动作图片、自制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小朋友,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幼:六一国际儿童节。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客人,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幼:想!

师:那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好吗? 幼:好!

师:大家好,我们是节奏小熊,我们的名字叫“恰恰恰”!你们好!(师出示小熊“恰恰恰”图片、恰恰恰∣XX X∣节奏图谱)

幼:你们好!

二、贴节奏图谱、念节奏图谱。

师:小朋友,你是怎么庆祝六一儿童节的? 幼:唱歌、跳舞、敲鼓、放鞭炮…… 师:六一儿童节小朋友快乐吗? 幼:快乐。(师出示快乐∣X X∣节奏图谱)

师粘贴动作图片、小熊“恰恰恰”图片后念节奏图谱。 三、按照节奏图谱,幼儿练习打节奏。(用小手或乐器打节奏) ∣XX∣ X XX ∣ 唱歌唱歌恰恰恰 跳舞跳舞恰恰恰 敲鼓敲鼓恰恰恰 放鞭炮 放鞭炮 恰恰恰

四、用身体动作来练习打节奏。

1、师:请你想想我们身体的哪一部分会“恰恰恰”?

幼:屁股“恰恰恰”、嘴巴“恰恰恰”、小手“恰恰恰”……。 2、请幼儿表演练习。 3、师幼一起表演 五、游戏

师:天黑了,小熊要回家了,小朋友想不想送小熊回家? 幼:想!

师:可是,我们怎么去呢?原来,小熊给了我们一张去他家的地图。你们看!(出示节奏图谱)

师:咦,小脚丫代表什么呀?原来这些小脚丫代表我们的小脚,一个小脚丫就表示要向前踏一步,看到三个“恰恰恰”时,我们就用乐

器敲出来,相信小朋友会很快到小熊家。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谱并用自制乐器打节奏。 五、一起跳恰恰舞,结束活动。

教师总结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参与积极的幼儿,让幼儿获得愉悦的心情。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快乐恰恰恰。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我们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快乐恰恰恰》是一节音乐律动活动,“在三个节奏小熊”的牵引下,让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过程中,身心愉悦的状态下“玩中学”,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从而让幼儿从中体现快乐。让幼儿学习用不同的身体动作为乐曲进行伴奏,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4岁的幼儿已经具备感受音乐的能力,他们能够根据音乐的性质说出对音乐的感觉,但节奏能力还较差,要做到一拍一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体验和小朋友一起表演的乐趣,学习用不同的身体动作为乐曲伴奏,发展幼儿初步的节奏感。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的情绪还很高涨,本节活动非常适合我们班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参与不积极,就连一个智障的孩子也高兴地手舞足蹈。

小班音乐活动《快乐恰恰恰》公开课教案和课后反思这篇文章共5211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