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建实践中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来源:华佗健康网
党的建设 《理论探索}2011年第3期(总第189期) 在党建实践中完善 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王政堂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山东 青岛266071) [摘要]建立和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一项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的长期任务。当前,应 当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等实践,及时把党的建设的 好经验好做法提炼、升华为科学的制度规范,使其能够始终发挥长期有效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4-4175(2ol1)03--0056---03 建立和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一项 完善到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中去。 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的长期任务。从当前情况看, (一)进一步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员教 个别党组织把这项一E:作作为一项阶段性、临时性任 育机制。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是提高党员思想水 务看待,甚至与党在自身建设上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平、增强党性觉悟的两个重要渠道。通过理论教育 割裂开来,这影响了党的建设的总体成效。为此,必 能够进一步提高党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和解决问 须把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贯穿于党 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党员领会 的建设全过程,及时把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实践探 和把握科学理论的能力。为此,要把理论教育与实 索与创新经验提炼、升华为科学的制度规范,使党 践教育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一方面,基 的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走上制度化轨道。 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不断完善保持党员先进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性长效机制 为主题,积极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去,在推动科 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 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中建功立业。 项经常性工作,是新形势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有效 另一方面,又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 载体和重要抓手。从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深 世界,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能 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再到创先争优活动,保持 力,巩固理论素养,使自身党性得到锻炼;向群众学 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逐步从理论探索阶段发展到 习,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在联 了实践检验阶段。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最大特征就 系群众、服务民生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向典型 在于它的实践性,它更加注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以 学习,以典型现身说法,特别是用身边事教育身边 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员先进性的 人,让先进和优秀成为追赶的目标和学习的榜样, 要求。因此,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基层党组织要善于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 总结先进典型的经验,分析、挖掘他们背后的规律 (二)进一步完善党员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机 性因素,并及时提炼升华为成熟的制度规范,充实 制。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服务民生,既是党员先进性 (收稿日期】21')1卜fJ4一f】8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研究”(09CD ̄02),负责人王政堂。 [作者简介)王政堂(1969一),男,山东青岛人,中央青岛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讲师、党建博士。 ・56・ 《理论探索)2ol1年第3期(总第189期) 党的建设 的具体体现,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要求。一是 训、主题教育、学习考核和成果转化等各项规定,探 建立长效的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把党员定期联系群 索建立常态化、多样化的党员:于二部学习培训制度, 众、走访群众、帮扶群众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固定下 使日常学习、脱产学习和短期集中培训有机结合。 来,纳入到工作目标考核之中,融入到日常生活之 要科学安排学习内容,在重点抓好党的政治理论学 中,引导党员联系身边群众,为群众代言;联系困难 习、现代化建设所需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学习的同 群众,为群众排忧;联系普通群众,为群众服务。二 时,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党员成长的 是建立有效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化解基层矛盾的机 需求,既要满足全面培养的要求,又要体现“缺什么 制。广泛开展党员公开承诺和挂牌上岗活动,推行 补什么”的原则,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 “首问负责制、两次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有关制 度。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构建覆盖城 乡的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组织网络,健全科学 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 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完善科学的“评先选优”机制。评选 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是深入开展创先 争优活动的强大动力。要增强评选内容的科学性, 围绕“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目 标,科学确立履行岗位职责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 评选内容,防止评选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增强评选指 标的针对性,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党员的职责 特点,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增强评选的可操作性, 细化标准、量化要求,形成具体的指标体系。要坚持 群众公认原则,扩大群众意见在评选中的比重,广 泛接受群众监督,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认定基层 党组织先进不先进、党员优秀不优秀的重要依据。 二、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不断完善保持党员 先进性长效机制 健全完善党员学习制度,是保持党员先进性长 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无论是革命、建设 还是改革时期,我们党不断通过健全和完善党内的 学习制度,组织引导党员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提高 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保持党员先进性 奠定了重要基础。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 刻变化,面对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我们党提出建设 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这对健全和完善党内 学习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衡量一个党组织 是不是学习型党组织,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看 有没有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这就要求 我们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 础环节来抓,在建立学习制度、完善学习制度、执行 学习制度上下功夫,做到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 (一)完善党员学习的组织管理机制。要认真贯 彻落实《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 严格执行集体学习、个人自学、调查研究、岗位培 善于总结实践中的新做法新经验,探索生动有效的 学习方式,打造便捷多样的学习平台,拓展个性化 的学习空间,并及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 完善的组织学习机制,更好地规范和细化学习过程 管理。’‘ (二)进一步完善党员学习的考核评价机制。衡 量一个党组织是不是学习型党组织、一个党员干部 是不是学习型党员干部,不能只看活动是否开展、 制度是否上墙,不能只看学习笔记的多少,关键要 看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理念,:是否通过学习提升 了能力、促进了工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 明确指出:要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 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为此,应当结合深化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考核体系,把学 与考核、学与使用、学与晋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 定客观合理、适用的标准及严格执行标准的配套规 定,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统一,动态与静态相统一,动 机与效果相统一,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并且 要运用到干部考核体系之中,把学习能力作为考察 干部、发现干部的重要渠道和评价干部的重要依 据,使那些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党员干部得到 更多的选拔机会,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 (三)进一步完善党员学习的领导保障机制。学 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工程, 同时又是带有务虚性质的工作,如果没有各级党组 织特别是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发挥示范带头作 用,难以取得实效。因此,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应当切 实发挥好应有的领导作用、带头作耀张示范作用, 自觉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精心组织雀、积极促进 者和自觉实践者。要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 和完善责任机制,从远景规戈q的制定、实施方案的 确定,到具体工作的部署、相应措施的实施、保障环 节的应用,都要有具体部门负责落实,切实负起组 织、指导、保障、督促等方面的责任,彤成党委统一 领导、职能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 党组织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帆制。 ・57・ 党的建设 《理论探索}2ol1年第3期(总第189期) 三、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中不断 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 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织互相促进”的要求,一些基层党组织在这方面已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党的十七 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出现了“城乡联建、村企联 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它顺应了城乡经 建、村村联建、村居联建”党支部等灵活多样的城乡 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为建立城乡互补的保 党组织互帮互助形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应当及时 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提供了渠道和途径。从目前 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这些成熟经验和做法,在建立 情况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城乡在经济 城乡基层党组织资源共享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拓 社会发展水平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导致了城乡 展帮扶形式,通过城市基层党组织帮、领导干部帮、 基层党建水平上的差距。城乡基层党建的不均衡性 和不协调性加大了农村党员在心理上的相对贫困 感,削弱了作为一名党员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影响 了先进性的发挥。同时,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始终 是困扰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大难题,城乡党员流动无 法实现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有效衔接,基本处于“两 不管”的状态,更谈不上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为 此,应以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为契机, 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具体应重点在三个 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一)完善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组 织协调机制。由于传统观念的偏见认识及相关体制 机制上的障碍等因素影响,在统筹城乡党建上,农 村党组织有积极性但无主动权,城市党组织有主动 权但无积极性。为此,应当通过健全完善科学的组 织协调机制,激发城乡党组织平等合作、互助共赢 的积极性。在基层党建1.作总体部署上,要将城市 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统筹分配、合理运 用各种党建资源,并通过政策倾斜加大对农村党组 织的扶持力度。在体制机制对接保障上,要探索突 破城乡党建的“二元体制”束缚,建立健全相应的制 度规范,依靠完善的机制保障、双赢的利益引导促 进城乡党组织合作共建。在组织领导上,各级党组 织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形成由市(县)、乡镇、村 (居)三级党组织共同领导的纵向联动机制,组织部 门、涉农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构筑起权责清 晰、考评严格、齐抓共管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组织 协调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 制。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城乡基 层党建资源整合,普遍推行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 ・58・ 机关事业单位帮、企业帮、社会帮等多种帮扶方式, 既要帮扶活动阵地、学习资源、办公设备等硬件设 施建设,又要帮扶建章立制、思想教育、人才培训、 理清发展思路等软件设施建设,真正实现人才、信 息、技术、设施等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城乡党组织资 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良好局 面。 (三)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的党员管理服务机 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立全国党 员信息库,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健全城乡一体、流入 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 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 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人 党办法。”切实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要改变当前存 在的过于依靠上级和党组织的自觉对流动党员实 行管理服务的方式,尽快建立全国流动党员信息 库。围绕党员信息传递、双重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关 制度,在党费交纳、工作安排、职业培训、薪酬领取、 党务活动、评先树优、政策扶持尽可能多地向流动 党员特别是农民工党员倾斜,使流动党员的管理服 务规范化、制度化,尽而形成有机衔接、服务到位、 无缝管理的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I]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Nj.人民日报,2009-09-28. (2]闰广琴,刑军.领导干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探索[}].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2). 责任编辑孟永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