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来源:华佗健康网
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冯芳梅;李焰青

【摘 要】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医院2007-2008年上报的6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ADR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ADR最多(占28.24%),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23.53%);静脉注射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8.18%);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占29.76%).结论 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工作. 【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 【年(卷),期】2009(024)005 【总页数】2页(P424-425)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 者】冯芳梅;李焰青

【作者单位】陕西省宗鸡市人民医院药剂科,陕西,宝鸡,721000;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陕西,宝鸡,72100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969.3

目前随着临床用药品种的日益增多和联合用药的增加,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ADR监测,对提高药品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7-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67例,进行分析。

2.1 一般情况 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其中男29例

(43.28%),女38例(56.72%)。其中0~18岁8例(11.94%),19~59岁37例(55.22%),60岁以上22例(32.84%)。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90岁。 2.2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67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类药物引发ADR最多,其次是中药注射剂。见表1。

2.3 用药情况与ADR的发生 单一用药45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用药22例。以静脉注射发生的ADR最多。见表2。

2.4 ADR类型及临床表现 经统计,药物致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见表3。

3.1 抗微生物类药物引发的ADR占首位 在本次收集的67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类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多。其中克林霉素针ADR最多(7例,占29%),其次为左氧氟沙星针(4例,占16.7%)。不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是ADR发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某些药物不做皮试,使用频率较高,如左氧氟沙星与克林霉素;与剂量有相关性,没有根据病情严格掌握使用剂量,用药剂量过大;没有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不合理的联合用药[1]。

3.2 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在本次收集的67例药品ADR报告中,中药注射剂ADR报告位居第2位。其主要原因:中药注射液有效成分中含有的蛋白质、多肽、多糖本身就是致敏原,易引起过敏反应[2];存在合并用药情况;存在与其它药品混合静脉滴注的情况。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护,严防严重ADR的发生。

3.3 静脉注射引发ADR最多 67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注射所占的比例最大。静脉注射剂使用频率太高是一个重要原因。建议临床医师,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应首选非注射给药,尽可能减少静脉给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3.4 药物致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临床主要表现 以皮疹和瘙痒多见,可能与此类反应症状明显、起病急、关联性大等有很大关系[3]。

为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尽量做到个体化给药。选用药物时应权衡利弊,不仅要掌握所用药物的适应证,还要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进行改正,临床药师要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宣传和信息反馈工作。护士应严格护理操作,掌握输液配伍顺序与适当的滴速,加强用药后病情变化的观察。医师、药师、护士共同努力,以尽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关文献】

[1] 杜凯.我院5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事,2008,22(2):176.

[2] 冯新,章红,李青. 我院25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35):2784. [3] 韦秋仁.574例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2):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