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抗血栓作用的疗效及安全性

来源:华佗健康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2・ PJ『CCPVD February 2007,Vol,15 No.2 ・论著・ 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抗血栓作用的 疗效及安全性 董鹏,王斌,李镝,靳维华,曲涛 【摘要】 目的评价国产替罗非班(tirofiban)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消除冠脉内血栓的安全性及有 效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术中有较大量血栓负荷的患者12例,其中2例为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rescue PCI)。 经桡动脉途径PcI常规处理梗死相关动脉(IRA),在PCI术中给予国产替罗非班lOl ̄g/kg的负荷量,然后给予0.15 g ・kg~・min 的剂量持续静滴24h。如出现皮下出血或是其他出血倾向时可减半量输入。对比给药1h前、后的造影结 果。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术后给予肝素500—1000U/h泵入24h,监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frrr)始终在治疗前的1.5~2.5倍,之后以低分子肝素克赛1mg/kg皮下注射,1 ̄./12h,5~7d。观察手术成功率、 血栓积分、围术期和出院3个月后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的 发生率。结果12例患者PCI均取得成功,血栓明显消退,治疗前、后血栓评分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死亡、再发心梗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结论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 死中应用安全有效,且具有较强的抗血栓效果,可明显降低冠脉内血栓评分。 【关键词】 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R 9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71(2007)02—0102—02 Observation of Antithrombotic Efifcacy of Tirofiban during PCI DONG Peng,WANG Bin,LI Di.et a1.Department of Cardiology,Aerospace Central Hospital,BeOing 100049,China 【Ab ̄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ifcacy and safety of tirofiban in patients with coruary artery disease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Methods 12 patients iwth emergency coronary thrombosis during emergency PCI,2 patients were rescue PCI.Tiroifban Was injected into thrombotic coronary iwth 101zg/kg in 3 minutes,then was infused intrave- nously with 0、15 g・kg~・min f0r 24 hours、The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angina,death,re—ifnarction of traget le- sion nad ervascularization of target lesion)and rate fo bleed complications was observed in hospitla and 3 months.Results PC1 0f 12 patients were doing well,achievement ratio Was 100%,with no angina,death,re—ifnarction of target lesion and revas- cularization of traget lesion.Conclusion The intracoronary nad intravenously administration of tirofiban in patients with comnary thrombosis Was safe,and more effective in removing coronary thrombus. 【Key words】Tiroifban;Percutnaeous comnary intervention(PCI);Thrombosis 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的小分子非肽类血小板GP 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手术(PCI)并发生冠脉内血栓的符合上 Ⅱb/Ⅲa受体阻滞剂,具有高选择性、短效的特点”“]。多项 述标准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4~77岁,平均 临床研究均证实替罗非班抑制多种激动剂引起的体外血小板聚 (58.4±7.4)岁,均发病>4h,<12h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集,包括ADP、胶原、肾上腺素及凝血酶。从而具有预防冠 患者,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均接受了急诊 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 PCI,术中均发现有较大量血栓负荷,10例为直接PCI( - 入治疗(PCI)术中,有冠脉内血栓形成时给予替罗非班的疗 mary PCI),另外2例为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rescue PCI)。 效,现报道如下。 1,3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3.1术前及术中的常规处理12例发病12h内确诊的急性 1,1入选标准PCI治疗时出现下列情况列入本研究中:冠 心肌梗死患者即口服阿司匹林300rag,波立维300mg,行冠状 脉造影发现冠脉内有较大的血栓负荷;常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 动脉造影(CAG)明确梗死相关血管情况,常规行PCI治疗, 成形术(PTCA)后或/和支架植入后出现的血栓负荷仍较大, 均符合入选标准。入选后给予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 在冠脉主要狭窄性病变解除后5min内血栓不能消失者。所有 5mg/100ml,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 病例血栓积分 (0分:无血栓;1分:管腔显影模糊;2分: I-I20041165)负荷量101zg/kg,>3min静推,继而0.15 g・ 明确的血栓但<1/2血管直径;3分:明确的血栓长度0 5— kg~・min 剂量持续静脉泵入24h,如出现皮下出血或是其他 2.0倍血管直径;4分:明确的血栓长度>2倍血管直径)均 出血倾向时可减半量输入。于给药后60rian进行造影观察血栓 ≥2分。 是否消退,并重新进行冠脉内血栓积分评分。经桡动脉途径 1.2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6年8月入院的接 PCI常规处理梗死相关动脉(IRA)。所有病例均经过了预扩 张,并全部植入了支架。球囊预扩张压力8~12arm,支架释 放压力12~18atm,支架完全覆盖病变,支架与参考血管直径 作者单位:100049北京市,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心内科 比为1:(1~1.1)。观察手术即刻成功率、血栓积分、围术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年2月第15卷第2期 出血及血栓并发症和1—3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死亡、急 性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术中给予肝素100U/ ‘ ・103・ 。 1.3.2术后处理术后继续给予替罗非班0.15 g・kg~・ min 剂量持续静脉泵入24h,如出现皮下出血或是其他出血 倾向时可减半量输入。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及肝素500 1000U/h泵入24h,监测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VIT)始终在治疗前的1.5—2.5倍,之后以低分子肝素克 赛1mg/ ,皮下注射,1 ̄/12h,5—7d。 1.4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术后症状、出血表现、心电图改变、 —冠脉血栓往往是新鲜血栓较多,而且处于血栓形成和消退的动 态变化中。以往在没有该药的时候,只能采取冠脉内溶栓或是 用远端保护装置等方法来消除血栓,但效果都较差,因为尿激 酶本身有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有时会抵消其溶栓的作用。抗 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能够从最后的环节充分抗血小板聚集,阻 断了血栓产生的机制。因此,在急诊PCI术中,对于冠脉内的 血栓处理,除了手术本身尽快恢复冠脉血流外,应首先考虑使 用替罗非班冠脉内和静脉内注射,因为急诊时即刻口服抗血小 板药物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抗血栓的作用就只能靠肝素和在静 心肌标志物和严重心血管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 脉内或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本组研究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 适或不良反应。术后多数可继续使用24h,只有轻微的出血表 血运重建),并随访3个月。 1.5手术成功判定标准 术后60min CAG示残余狭窄< 10%,TIMI血流3级视为手术成功。 1.6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冠脉造影及PCI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了PCI治疗,其 中单支病变8例,双支病变2例,3支病变2例;处理梗死相 关动脉:左前降支(LAD)6例,左回旋支(LCX)2例,右 冠状动脉(RCA)4例。所有12例患者12支冠状动脉均进行 PTCA和支架植入术,术后残余狭窄为0。 2.2冠脉内血栓消除通过使用替罗非班,在60min时冠脉 造影显示血栓相关冠脉内血流均达到TIMI llI级,血栓积分均 ≤1分。12例患者治疗前冠脉内血栓评分为(2.8±0.8)分, 给药60min后为(0.5±0.5)分,治疗前、后血栓评分间差 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2.3随访结果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月的随访显示,均无急 性严重冠脉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发 生。1例患者术后24h内出现静脉穿刺部位出血,1例牙龈出 血,1例血尿,均在停用后好转。无死亡病例、无脑出血及消 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内脏出血并发症。术后3月的随访中,均无 急性及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也无出血事件的出现。 3讨论 尽管进入了波立维加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的强化治疗时 代,PCI术中冠脉内血栓形成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比较 常见的现象,在急诊PCI术中时常能够见到。因此,急诊PCI 术中冠脉内血栓的处理直接影响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和预后。目 前,在介入术中进行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可以消除血管腔的 狭窄、恢复血流,因此有助于血栓的清除。但是,部分患者在 恢复有效血流后血栓仍然存在,甚至增加。 替罗非班是目前作用最快、选择性最高的血小板抑制剂。 它属于一种合成的、短效的、高选择性的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 GP II b/Ⅲa受体拮抗剂,其作用环节在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 同通路:通过RGD(精氨酸一甘氨酸一门冬氨酸)序列占据 血小板GPⅢb/Ⅲa的交连位点,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或 (血管假血友病相关因子)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它可以快速起 效,停药后4—1Oh血小板的活性快速逆转,因此适合多次反 复给药,并且对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 。 该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介入性治疗术后的血栓形成、无 血流现象均有良好的疗效。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证明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准治疗(阿司匹林和肝素合用)的 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可以更彻底的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 小板血栓的形成,从而有效减少PCI患者术中血栓的形成。 在本组研究中,患者给药60min后冠脉内血栓消退明显。 虽然替罗非班只是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但是,在PCI术中的 现,未见大的出血并发症,这说明,冠脉内和静脉内注射替罗 非班是安全的。这更提示我们,在已经进入药物支架大规模使 用的今天,由于药物涂层支架较高的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 生率,使很多人对药物涂层支架又产生了很多疑虑,故在传统 的抗凝、抗栓治疗基础上,围术期使用替罗非班可能是一种更 安全的选择。 本组研究的患者,普遍都来医院较晚,均超过发病时间 4h以上,这可能是冠脉内血栓积分较高的原因,而溶栓失败 的患者,由于激活了凝血系统,血栓尤其多,2例溶栓失败的 病例血栓积分均为4分。而替罗非班能够很明显的消退这些血 栓,这提示我们,在进行补救性PCI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做好 使用替罗非班的准备。以往的一些早期实验表明…,在非sT 段抬高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早期介入性治疗是有害 的,但这些实验都做得较早,患者未应用过替罗非班进行充分 抗血小板治疗,如果在这些患者的围术期都加用了替罗非班, 有可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这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延长 随访时间进一步研究。该药起效快,停药后血小板活性迅速恢 复,适合快速调整给药,可减少临床出血事件及血栓并发症的 发生。 参考文献 1 The PRISM study investigators.A comparison of aspiirn plus tlmfiban with aspirin plus heparin for unstable angina[J].N Engl J Med。 1998,338:1498—1505. 2 PRISM—PLUS study investigators.Inhibition of the platelet glycopmtein II b/Ilia receptor with Timfiban in unstable angina and non—‘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J].N Engl J Med,1998,338:1488—1497. 3 Restore investigators.Effects of platelet glycopmtdn II b/Ⅲa blockade iwth tlmfiban on aderse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unstbale angina or acute myocardial ifnarction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plsety[J].Cieru- lation,1997,96:1443—1455. 4 Restore InvestigatOrs.Six month angiogrphic and linical follow—up pa— tients prospectively randomised to re ̄ive either timfiban or placebo dur— ing angioplsety in the RESTORE Trila[J].J Am Col Cardiol,1998, 32:28—34. 5 Tan K,Sulke N.Clinical and lesion morphology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unsatble nagina pectoris[J].J Am CoU Cardiol,1985,5:609— 616. 6 Limn M,Themux P,White HD,et a1.Timfiban in unstable comnaz7 disease[J].N Engl J Med,1998,339:1163—1165. 7 LincoffA,Khiman N,Kouke—Marchant K,et a1.Bivalirudin with plnaned or provisional abciximab versus low・-dose heparin and abcix・・ imab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escularization: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 of Abciximab Complications with Hirulog ofr Ischemic Events Trila(CACHET)[J].American Heart Joumal,2002. (收稿日期:2007—02—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