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转变德育理念方式实现学校德育突破

来源:华佗健康网
◆◆◆◆ 转变德育理念方式 实现学校德育突破 ◆王楠 (河南省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这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德育教育,对德育教育漠不关心。学校要想搞好德育教育,必须 要了解高中生的特点,要转变过去德育走过场、德育重教轻学的旧观念,要转变德育教育理论说教的旧方式,要坚持人本化德育理念的指 导,采用重实效的德育教育方式,从而实德育教育的突破,开创中学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德育教育人本化方式新局面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这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德育 活中进行德育,只有实现二者的融合和互动,才能确保德育教育实效性的 教育.对德育教育漠不关心。学校要想搞好德育教育,必须要了解高中生 发挥。中学德育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轨迹、思想动态。要围 的特点,要转变过去德育走过场、德育重教轻学的旧观念,要转变德育教育 绕他们生活中面临的现实的压力、烦恼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 理论说教的旧方式,要坚持人本化德育理念的指导。采用重实效的德育教 他们疏导心理问题,培育他们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要围绕他们的政治困 育方式,从而实德育教育的突破,开创中学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一惑和对社会及当前政治局势各种问题的迷茫开展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让 、树立人本化教育理念。倾心关注学生发展 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让他们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新世纪公 1.德育教育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人性化理念最根本的内涵 民;要围绕他们关心的高考、专业报考和志愿填报等问题开展教育,让学生 就是尊重和爱护学生,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也必须要坚持这个立足 能够提前做好高考前的思想和心理准备。能够从容的应对高考和专业 点。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独立思想,尊重学生在课堂 选报。 上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发言权,保证学生的精神自由,要允 许学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同时,要关爱学生,把学生当作需要帮助的 孩子对待,用爱浇灌德育之花。 (三)采用多种形式,让德育教育开花结果 有了校本课程做依托。有了生活化的教育助力,如果能够创新德育教 育形式。必将促成德育教育开花结果,最终实现实效性。具体可以开展以 2.德育教育体现对学生的引导价值。人本化理念归根结底就是以学 下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 生为本,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B1导作用,要以引导学 1.利用各种载体实施德育教育。新时代网络媒体的出现给德育教育  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标。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发挥德育教育的引导作 提供了新的载体。在德育教育中,中学要善于利用当前的各种网络资源,用,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中发挥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逐步让高中生生 包括学校网站、学校论坛、校友QQ群、班级QQ群等。包括微信、微博、博客 养成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学会自 等互动平台,包括微电影等资源。要将德育教育内容通过这些平台进行传 我反省,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3.德育教育要体现对学生的帮扶价值。德育教育是为学生的发展服 务的。那么要体现其对学生的帮扶作用。必须要坚持人本化理念的指导。 播,提高传播的时效性,提高传播的影响力。 2.利用各种活动提高德育成效。 (1)开展德育之星评选活动。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浓郁的追星氛围, 要针对高中生的需要建立起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德育教育机制,要关心高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以成为德育之星为目标,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自觉的 中生的日常困扰。关心学生的德育现状,关心学生的志愿和报考,真正发挥 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自觉的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主动的办好事、做 德育服务学生的作用。 二、注重内容和方式创新,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好人,营造出一种争当道德标兵的氛围。 (2)开展德育教育宣传月活动。在德育教育宣传月,可以以德育为主 题举办征文比赛、举办演讲活动、举办各种联欢活动。在学生的头脑中形 (一)开发校本课程,为德育教育培土 校本课程是在尊重本校实际基础上。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和其他资源 成强烈德育意识,让他们自觉地将德育学习与日常的专业学习和其他学习  开发而来的,能够为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扎实的理论课程体系指导。 结合起来,深化德育教育效果。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中学德育教育实施中一直坚持的都是师本化的理念,这种理念下课堂 1.要充分了解该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从中发现普遍性问题和特殊性 的主体是教师,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各种德育 问题。在开发校本课程时针对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体现德育教育的适用 理论和德育知识。这种理念下的德育课堂必然是僵硬的,无法起到应有的 性,从而更好的解决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 作用,也无法让学生学有所得。而人本化的教育理念下,德育是围绕学生 2.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即通过德育理论知识学习,能 的发展这个核心开展的,坚持实效性为目标转变德育教育方式,能够提高 够初步掌握马哲和政治法律及社会道德等基本知识,并适当的拓展对学生 实效性,能够充分发挥德育对高中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有益的人际交往知识。还包括能力目标,即通过德育学习让学生具备能够 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制定情感和态度目标,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和道德观,能够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献力的奋斗目标,并自愿遵守社会 公德,自愿传承传统美德。 (二)搭建生活平台,为德育教育助力 参考文献: [1]毕晓媛.论在新时期如何开展学校德育教育工作[J].科技创业家, 2o12,(24). [2]邹鑫.浅析中职“德育行为异化生”转化的实践策略[J].中等职业 教育,2Ol1,(14). [3]苗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江苏师范大 学,2o12. 中学德育教育不应该剥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坚持德育走人生活、生 08/2014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