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两个问题

来源:华佗健康网


浅析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两个问题

[摘 要]本文回顾了2003—2010年人民币的升值过程,并对人民币升值是否会改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及人民币缓慢升值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赤字;汇率改革;政策建议

1 人民币升值是否会改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

(1)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形成的主要原因。关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主要成因,各界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议,笔者比较认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穆萨支持的“吸收说”。他认为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全球国际收支的平衡当然是由赤字国家和盈余国家共同达成的,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因为新兴市场的大力发展及商品成本的廉价而使其经常项目收支处于持续的盈余状态,而美国则吸收了这种盈余,因而保持着持续的赤字状态。同时美国作为经济头号强国,增强了人们对其经济体发展的信心,故这种“吸收”得到了私人部门投资的青睐。

第二,美国政府赤字的增加导致经常项目赤字的增长,俗称“双赤字”。众所周知,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形成并不断增加的,而80年代初里根政府大幅减税并加大政府支出,导致了当时经常项目的大幅增加。而从此,美国政府的赤字也随着时间增长,经常项目赤字也不断增加。这个推论可以由CA=Sp-I-(G-T)这个简单的等式加以证明,在私人部门储蓄和投资大致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赤字的增加的确会导致经常项目的增加。

第三,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也维持了其经常项目赤字的存在。美元作为国际交易中的硬通货,导致各国中央银行都会持有一定数量的美元资产,作为外汇储备,从而导致美国的投资流入持续不断,同时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也吸引着大量私人投资者对其的证券投资。这样,美国的资本账户就为持续顺差,其经常项目的逆差就自然存在。

综上所述,美国经常项目的赤字主要是由全球经济资源分配的格局、美国国内的各种政策、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等方面造成的。中国虽然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且拥有巨额的美元储备,其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作用是巨大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人民币汇率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具有决定性意义。

(2)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对美国经常项目的影响。美国认为,人民币升值会改善其国际收支的主要论调是他们认为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都在升值,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却并未大幅升值,导致美国大量向中国进口商品,而向中国出口工作机会,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对象,且具有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储备,只要人民币大幅升值,则可以缓解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很显然,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如果

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中国国内的物价水平自然会发生变化,由真实汇率决定理论,可能会导致人民币的真实汇率贬值,从而使我国的贸易顺差再增大,并不能达到改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目的,反而会恶化其国际收支。此前曾经历货币大幅升值的日本和德国,其贸易顺差并没有得到改善,就是最好的例证。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是无法改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美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这种经常项目的逆差在一定时期内仍会持续,因为发展中国家的高储蓄高顺差,必然造成美国这个大经济体的高逆差,而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的低利率和政府财政的高赤字,美元的国际地位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都将维持其经常项目的赤字状态。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只是美国等西方强权国家对自身问题忽视,转移公众视线的噱头,我们应该合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出口市场多元化,保证人民币汇率的健康发展。

2 人民币缓慢升值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原则性政策建议

(1)当前人民币升值面临的压力。一是,国内压力持续增大。中国外汇储备截至2009年年底同比增加23.3%,达到近2.4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外汇储备的2.3倍。人民银行买进外汇使得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推高了资产价格。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下,国际投机资金加速进入中国,进一步推高了股市和房市。二是,国际压力持续增大。国外一些学者利用人民币汇率问题大做文章,挑拨中国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的关系。美国华盛顿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认为,人民币钉住美元政策的真正受害者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他们与中国竞争远比和美国欧盟的竞争更加激烈。三是,保持较低汇率有巨大成本。人民币汇率问题导致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紧张,产生了大量低收入的外汇储备。长期保持较低汇率还可能使得消费转移到较高收入国家居民,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投资效率下滑。

(2)人民币缓慢升值可能遇到的问题。2005年以来,我国的汇率改革平稳有序进行,并有力抵御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总体而言,我国汇改成果显著。目前,我国汇率改革实际表现为人民币“缓慢升值”,笔者认为,当前人民币缓慢升值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我国经常性账户遭受冲击,确保国内经济平稳发展,但仍可能遇到种种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升值越慢意味着最终的汇率调整程度越大越深。第二,人为地保持一定的人民币汇率扭曲了中国其他方面的政策。第三,缓慢升值的汇率政策在中国经济和贸易盈余快速增长的今天会引起国外保护主义的盛行。这会损害中国在今后的对外出口,并对世界经济不利。

(3)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原则性政策建议。当前,汇率制度改革存在着两种路径:一种是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另一种是明确汇率在相当长时间内由管理的官方调整,并在此条件下逐步放松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避免在经济崛起过程中出现博弈性升值。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是向均衡汇率水平逼近,但是均衡汇率水平却不易测算。在资本过度流动的背景下,汇率水平更多的是反映资本流动的频繁程度;由于资本流动的波动性较大,汇率水平可能会出现超调现象,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因此,汇率改革一定要慎重,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在汇率改革过程中充分考虑机会成本,在遵循“渐进性、可控性、主动性”原则的基础上兼顾汇率改革的“经济性”。第二,加强汇率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对外经济“开放性”,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综上所述,在人民币缓慢升值过程中,外汇储备贬值数额巨大,我国其他经济政策被迫从属于汇率改革政策,同时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氛围浓厚,我国须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基础上综合考虑汇率改革的“经济性、协调性、开放性”,兼顾汇率改革的成本,经济政策间的协调并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全面协调好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逐步形成以外汇市场决定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参考文献:

孙岩.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07(10):80-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