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6课跳起舞中的演唱歌曲《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材分析】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2/4拍、大调式、有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波兰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可爱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的憨厚、可爱的神情。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歌曲结构方整。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但注意力不够专注,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注意采取趣味性、知识性并重的原则。教学中,我会设计一些小的音乐游戏,加大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在讲解时,注意用充满趣味的语言来讲解枯燥的音乐知识,同时我还侧重低年龄学段课堂教学中的律动教学,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创编大量的简单、适合、易学的律动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跳,让其享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愉悦,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
2.过程与方法:结合歌曲的演唱,以打击乐器伴奏、画旋律线、歌词接龙等多种音乐体验形式练唱歌曲,并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为歌曲进行简单的歌词创作和舞蹈创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感受音乐美以及和他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歌曲的欣赏、演唱、感受,以打击乐器伴奏、画旋律线、歌词接龙等多种音乐体验形式学唱歌曲,使学生能演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聆听等方法,唱好1 3 5 0 和1 3 1 0 ,并能进行简单的歌词创作和舞蹈创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铃鼓、响板、双响筒) 头饰若干 电
子琴 口吹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创景激趣,导入新课(4—5分钟) 1、师生问好: 1 2 3 4 / 5 - / ⅰ5 ⅰ5 / 5 4 3 2 / 1 - / 同学 们 好 您好 您好 老师 您 好 2、情景导入: 师生问好歌 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音乐声问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利用小动物来练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舞会情景导入课题,引出主人公洋娃娃。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音乐小王国,今天我们 的课堂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大家好,我是小 熊,现在我要去参加洋娃娃的舞会,你们愿意跟我一练声 起去吗?—愿意,那我们乘着小火车一起出发吧!)(课 件出示练声曲) (师) 5 3 1 3 / 5 5 5 / 火车 火车 开来(开动)(加快) 了 (生) 5 6 5 / 5 6 5 / 5 4 3 2 / 1 — / 呜呜 呜 呜呜 呜 呜呜 呜呜 呜 5 3 1 3 / 5 5 5 / 小鸭 小鸭 也来 了 5 6 5 / 5 6 5 / 5 4 3 2 / 1 — / 嘎嘎 嘎 嘎嘎 嘎 嘎嘎 嘎嘎 嘎 把声音竖起来,面带微笑,欢快的唱出小动物的声音, 5 3 1 3 / 5 5 5 / 小猫 小猫 也来 了 5 6 5 / 5 6 5 / 5 4 3 2 / 1 — / 喵喵 喵 喵喵 喵 喵喵 喵喵 喵 5 3 1 3 / 5 5 5 / 小鸡 小鸡 快跟 上 5 6 5 / 5 6 5 / 5 4 3 2 / 1 — / 叽叽 叽 叽叽 叽 叽叽 叽叽 叽 师:看,洋娃娃来迎接我们啦,(课件出示洋娃娃音频: 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参加我的生日舞会,但是,听音频 我有一个小任务要交给你们)(出示任务)会演唱舞会 主题曲,并为主题曲创编舞蹈,你们听清楚洋娃娃的听小任务 要求了吧?那让我们行动吧,我们先来听听舞会的主题曲。 二、聆听旋律,认识歌曲(6-7分钟)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生:听音乐 初听歌曲 通过反复聆听,使小朋友们大致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及2/4拍节奏 师:这就是舞会的主题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贴板 书),听了之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快乐的、开心的、愉快的、高兴的 师:大家都感受到了歌曲的欢快、活泼 2、再听歌曲,感知节奏 生回答 再听歌曲 师:这是一首2/4拍的波兰儿童歌曲,下面让我们再到打出节拍 歌曲中去感受一下2/4拍的节奏(课件出示词谱) 生:听歌,边听边在老师的带领下打节拍 师:你们感受到它的规律了吗? 回答 生:强 弱 强 弱 三、教唱旋律,律动歌曲(23-25分钟) 1、读歌词,感受节奏 通过拍手念歌词,让学生感受2/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同时为后面的歌曲学唱打好基础 巧妙运用小游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按照这样的节奏,自己试着念一念歌词 念歌词 生:自由练,师指导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一念,(一二一走):洋娃娃和小 熊跳舞…(小朋友们读得真棒) 师:谁敢来试一试?请这个勇敢的小朋友,(评价:掌声 送给他) 个别念 师:再来一位敢于挑战的(评价:读得真是不错,就请 你起个头,带领着大家再来一遍吧) 师:小朋友们念得真起劲,现在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放 松一下,(课件出示歌词接龙)准备好了吗?我来问,齐念 你来答: 洋娃娃和(谁在)跳舞 跳呀跳呀 一二一 (小熊) 玩游戏:歌词接戏:歌词接龙的他们在跳(什么)舞呀 跳呀跳呀 一二一 (圆圈) 龙 小熊小熊(怎么做)呀 (怎么做)呀 一二一 (点 点头) 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歌词的映像 小洋娃娃笑起来啦 笑呀笑呀 (怎么笑) (哈哈哈) 洋娃娃和(谁在)跳舞 跳呀跳呀 一二一 (小熊) 他们跳得怎么样呀 怎么样呀 一二一 (多整齐) 一起来: 我们也来跳个舞呀 跳呀跳呀 一二一 我们也来跳个舞呀 跳呀跳呀 一二一 2、模唱旋律,感受律动 师:小朋友们已经把歌词都记得很清楚了,真不错,老 师这里有两条旋律,请你们听一听(师弹唱),第一条: 1 2 3 4 / 5 5 5 4 3 / 4 4 4 3 2 / 1 3 5 0 第二条: 1 2 3 4 / 5 5 5 4 3 / 4 4 4 3 2 / 1 3 1 0 听旋律 找不同 用“啦”音模唱,通过找不同、画旋律线等方式感知1 3 5 0和1 3 1 0的不同旋律,逐步突破难点 通过个别唱、齐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巩固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他们相同吗?(不同)哪里不同呢?(最后一小节),(评 价:小耳朵真灵)第一条的最后一小节是(生:135)(板 书)第二条的最后一小节是(生:131)伸出你的小手 跟着老师一起来画旋律线:(1 3 5 , 1 3 1)再来一画旋律线 次(弹琴),女生来,男生来,一起来,(评价:音准真唱旋律 棒!)好,现在我们把它带到旋律中,用“啦”音一起 来模唱一遍,(一二句旋律)再来挑战一次 师:这两条旋律也有同样的特点,(出示课件)让我们模唱 听一听(师弹唱)我们一起来用“啦”模唱(三四句 旋律) 师:现在我们完整的来模唱一遍(师弹) 3、学唱歌曲 (1)逐句学唱 听一听 再模唱 师:多么欢快的旋律呀,让我们把歌词带进去吧,请小 朋友跟着琴声试着把歌词唱出来。(教师弹一句,学生 唱一句,重点教唱1 3 5 ,1 3 1 ,强调休止符号) (2)跟琴声完整演唱 逐句学唱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现在让我们站起来跟着琴声, 用最欢快、活泼的声音把它唱出来吧,(评价:你们真 是一群优秀的小歌唱家) (3)伙伴互唱 师:现在,两个小伙伴互相唱一唱吧, 完整演唱 生:伙伴互相练习 (4)个别唱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给我们唱一唱? 生:(评价:歌声真是太美妙啦,掌声送给他) (5)全班齐唱 互相练习唱 个别唱 融入打击乐器的尝试演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节奏感 师: 这首歌是欢快、活泼的节奏,我们唱的时候要注齐唱 意跳跃一点: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我们也来像这样唱 一唱 4、用打击乐器伴奏 乐器伴奏唱 师:唱得真欢快!如果能加上乐器伴奏,那就更好了, 请小朋友们拿出乐器来,这首歌的节奏是x x x x 响板的同学来:铃鼓的小朋友:双响筒的:不错!所有人 准备好:洋娃娃和预备走…(师弹完整伴奏) 师:小朋友们真是小小演奏家,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可以吗?那么老师也拿出自己的小乐器(口风琴),你们用自己手上的乐器,边唱边伴奏。 四、拓展创编(5-7分钟) 1、歌词创编 师生合奏 师:这次我们一起合作,表现得真是太棒了,小鸭子 也想和洋娃娃跳舞,这是老师为小鸭子创编的歌词, 你们能来唱一唱吗?(课件出示,生唱) 生:洋娃娃和小鸭跳舞,跳呀跳呀,嘎嘎嘎 他们在跳圆圈舞呀,跳呀跳呀,嘎嘎嘎 小鸭小鸭点点头呀,点点头呀,嘎嘎嘎 小洋娃娃笑起来呀,笑呀笑呀,哈哈哈 师:你还想给哪个小动物创编歌词?唱一唱吧 生1:(创造力真强) 歌词创编 唱一唱 创编歌词和舞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体现出歌生2:(你的也不错!) 2、舞蹈创编 师:小鸭来了,小鸡来了,小青蛙来了,小动物们都 曲的欢乐愉快的气氛,并感受音乐美以及和他人合作的快乐。 来了,我们的舞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你想给舞会的主舞蹈创编 题曲配上什么样的舞蹈呢?自己找舞伴练一练吧!看 要求: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小熊,一人扮演洋娃娃。 进行舞蹈创编。(课件出示) 师:巡视指导 生:舞蹈创编 师: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生:(评价:鼓掌) 小组展示 师:恭喜小朋友们顺利完成了洋娃娃交给我们的任务。 生日舞会开始啦,请佩戴好头饰,带着你的舞伴入场跟着音乐跳舞 吧! 五、小结评价 (1分钟)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舞会结束了,小动物们也要回家了,让我们和他们说再见吧!再见! 板书设计: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D 2/4 1 3 5 0 | 1 3 1 0 |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