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完整版)遥感原理与应用答案完整版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一章 电磁涉及遥感物理基础

名词解说: 1、 电磁波

(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四周惹起变化的磁场, 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地区内惹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地区内惹起新的变化磁 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 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流传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 电磁波谱 电磁波在真空中流传的波长或频次递加或递减次序摆列, 就能获取电磁波谱。 3、 绝对黑体 关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所有汲取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 辐射温度

假如本质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 (包含所有波长) 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 大气窗口 电磁波经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 汲取和散射的, 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 发射率

本质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同样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 热惯量 因为系统自己有必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拥有必定的导热能力,因此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 系统温度上涨或降落常常需要经过必定的时间,这类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 P 成反比, 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 8、 光谱反射率

ρλ=Eρλ / E λ ( 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 9、 光谱反射特征曲线 依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 以波长为横坐标, 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

1、电磁波谱按频次由高到低摆列主要由 γ 射线 、X射线、紫外线、 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等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 温度T 和 波长λ 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 绝对温度 和 发射率 成正比关

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示绝对黑体的 最强辐射波长λ 乘 绝对温度 T 是常数 2897.8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 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 短波 方向挪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 选择题: ( 单项或多项选择 ) 1、 绝对黑体的( ②③ )

0.47 μm

①反射率等于 1 ②反射率等于 0 ③发射率等于 1 ④发射率等于 0。2、 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 ②⑥ )①反射率 ②发射率 ③物体温度一次方

④物体温度二次方 ⑤物体温度三次方 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3、 大气窗口是指( ③ ) ①没有云的天空地区 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地区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 ④没有阻碍物阻拦的天空地区。 4、 大气瑞利散射( ⑥ )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 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 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 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 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 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 ⑦与 波长没关。 5、 大气米氏散射( ② ) ① 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 ②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 ③与

波长没关。 问答题: 1、 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征的电磁波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

又有哪些共性?

电磁波构成: 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 射线。 不同点:频次不同(由低到高)。

共性:a、是横波;b、在真空以光速流传; c、知足 f* λ=c E=h*f ;d、拥有波粒二象性。

遥感常用的波段: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 2、 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要素相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

波长是多少?

相关要素:辐射通量(辐射能量和辐射时间)、辐射面积。 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 9.66 μm 。 3、 表达植物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植物:分三段,可见光波段( 0.4 ~0.76 μ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

置在 0.55 μm(绿)处,双侧 0.45 μm(蓝)和 0.67 μm(红)处有两个汲取带;在近红外波段( 0.7 ~0.8 μm)有一反射的“斜坡”,

至 1.1 μm周边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色; 在中红外波段(1.3 ~ 2.5 μm)遇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 汲取率大增,反射率大大降落,特别以 1.45 μm、1.95 μm和 2.7 μm为中心是水的汲取带, 形成低谷。4、 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要素影响?

太阳地点,传感器地点,地理地点,地形,季节天气变化,地面温度变化,地物自己的变异,大气状况。

5、 何为大气窗口?剖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由, 并列出用于从空间

对地面遥感的大气窗口的波长范围。

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波的电磁辐射经过大气后衰减较小, 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益。

原由:太阳辐射抵达地面要穿过大气层,大气辐射 . 反射共同影响衰减强度,节余部分才为透射部分,不同电磁波衰减程度不同样,透过率高的对遥感有益。

6、 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 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1)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并被地表反射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2)太阳辐射被大气散射后被地表反射进入传感器的能量(3)太阳辐射被大气散射后直接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4)太阳辐射被大气反射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5)被视场之外处物反射进入视场的交错辐射项(6)目标自己辐射的能量。

第二章 遥感平台及运转特色

名词解说: 1、 遥感平台

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2、 遥感传感器

丈量和记录被探测物体的电磁波特征的工具。 3、 卫星轨道参数

升交点赤经 Ω 、 近地址角距 ω 、 轨道倾角 i 、 轨道长半轴 a 、轨道偏爱率(扁率) e 、 卫星过近地址时辰 T 。 4、 升交点赤经 卫星轨道升交点与春分点间的角距。 5、 轨道倾角

i 角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两面角。6、 近地址角距

ω 是指卫星轨道的近地址与升交点之间的角距。 7、 卫星姿态角

以卫星质心为坐标原点, 沿轨道行进的切线方向为 x 轴,垂直轨道面的方向为 Y 轴,垂直 xy 平面的方向为 z 轴,卫星姿态角有三种:绕 x 轴旋转的姿态角为转动:绕 y 轴旋转的姿态角为俯仰;绕 z 轴旋转的为偏航。 8、 重复周期 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转, 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转后, 回到该地上空时所需要的天数。 9、 近圆形轨道

本质轨道高度变化在 905~918km之间,偏爱率为 0.0006 。 10、与太阳同步轨道

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变, 不随处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 11、近极地轨道

卫星的轨道倾角为 99.125 °。 12、小卫星

依据卫星的质量,往常将小于 1000 公斤的卫星称为广义的小卫星,此中,将 500-1000 公斤的卫星称为小卫星, 100-500 公斤的卫星称为细小卫星, 10-100 公斤的称为显微卫星,小于 10 公斤的称为纳米卫星。

填空题:

1、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色 近圆性轨道 近地性轨道 与太阳同 步轨道 可重复轨道 。

2、卫星轨道参数有升交点赤经 Ω 、近地址角距 ω 、轨道倾角 i 、 轨道长半轴 a 、 轨道偏爱率(扁率) e 、卫星过近地址时辰 T 。 3、卫星姿态角是 转动 ( 绕 x 轴旋转 ) 、俯仰 ( 绕 y 轴旋转 )航

偏( 绕 z 轴旋转 ) 。

4、遥感平台的种类可分为 航天平台 、 航空平台 、 地面平台 三 类。

5、卫星姿态角可用 红外线丈量、 恒星摄像机 、 GPS等方法测定。 6、与太阳同步轨道有益于 卫星在周边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察,有益于卫星在固定的时间飞临地面接收站上空, 使卫星上的太阳电池获取稳固的太阳照度 。

7、LANDSAT系列卫星带有 TM探测器的是 Landsat4 和 Landsat5 ;带

有 ETM+探测器的是 Landsat6 。

8、SPOT系列卫星可产生异轨立体影像的是 SPOT1~5 ;可产生同轨

立体影像的是 Spot 5 。

。 9、ZY-1 卫星空间分辨率为 19. 5m

10、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IKONOS、 Quick Bird 、 Orbview-3 、 GeoEye-1 。

11、小卫星主要特色包含 卫星重量轻, 功能单调, 使用小型火箭

或搭载便能够入 。

12、可构成相关雷达影像的欧空局卫星是 ENVISAT 。

选择题: ( 单项或多项选择 ) 1、 卫星轨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是卫星轨道与地球(

② )

①黄道面的交点 ②地球赤道面的交点 ③地球子午面的交点。2、 卫星与太阳同步轨道指(③ )①卫星运转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 ②卫星运转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③卫星轨道面朝向太阳的角度保持不变。3、 卫星重复周期是卫星( ② )①获取同一地域影像的时间间隔 ②经过地面同一地址上空的间隔时 间

③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4、 以下哪一种仪器可用作遥感卫星的姿态丈量仪( ①④⑤ ) ① AMS②TM③HRV④GPS⑤星相机。

问答题:

1、 以 Landsat-1 为例,说明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色及其在遥感中的作用。

( 1)近圆形轨道:使在不同地域获取的图像比率尺一致。便于扫描仪用固定扫描频次对地面扫描成像,防止造成扫描行之间不连接现象。

( 2)近极地轨道:有益于增大卫星对地面总的观察范围。

( 3)与太阳同步轨道:有益于卫星在周边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察;有益于卫星在固定的时间飞临地面接收站上空, 使卫星上的太阳电池获取稳固的太阳照度。

( 4)可重复轨道:有益于对地面地物或自然现象的文化动向监测。 2、 LANDSAT系列卫星、 SPOT系列卫星、 RADARSAT系列卫星传感 器各有何特色?

Landsat 系列卫星上装载的是 MSS多光谱、TM专题制图仪、 ETM+传感器。经过扫描镜的摇动, 获取垂直飞翔方向上两边共 185km范围内的来自光景的辐射能量,配合卫星的往前飞翔获取地表的二维图像。

SPOT系列卫星上装载的是 2 台同样的 HRV或 HRVIR扫描仪,使用 CCD 元件做探测器, 在瞬时能同时获取垂直航向的一条图像线, 不需要用摇动的扫描镜, 以推扫方式获取沿轨迹的连续图像条带。 单台

HRV图像幅宽为 60km,两台 HRV图像幅宽为 117km,有 3km的重叠。 HRV的平面反射镜可绕卫星行进方向转动轴( X 轴)旋转,平面向左右双侧偏离垂直方向最大可达, 从天底点向轨道随意一侧可观察到 450km周边的光景,可在周边轨道间获取立体影像。

Radarsat 系列卫星上装载的是合成孔径雷达,拥有 50km、 75km、150km、300km和 500km多种扫描宽度和从 10~100m的不同分辨率,带宽分别为 11.6MHz、17.3HMz和 30MHz,使分辨率可调, SAR在 C波段采纳 HH极化,波长入射角在 ~范围可调,主要探测目标对大海是海冰、海浪和海风等,对陆地是地质和农业。

第三章 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名词解说:

1、遥感传感器

获取遥感数据的重点设施。 2、探测器

将采集的辐射能变为化学能或电磁能的元件。 3、红外扫描仪

利用红外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 。 4、多光谱扫描仪

利用光芒机械扫描方式丈量光景辐射的遥感仪器 5、成像光谱仪

以多路,连续并拥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的仪器 6、刹时视场

形成多个像元的视场,决定地面分辨率 7、真切孔径侧视雷达

天线装在飞机侧面,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束脉冲, 被地物反射后,由天线接收,回波信号经电子办理器办理后形成的图象线被记录8、合成孔径侧视雷达

是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将此单元沿向来线不停挪动,在

挪动中选择若干个地点, 在每个地点上发生一个信号, 接收相应发生 地点的回波信号储藏记录下来 9、全景畸变

全景摄像机的像距不变, 物距随扫描角增大而增大, 由此所产生影像

由中心到两边比率尺渐渐减小的畸变

填空题:

1 、 MODIS 影像含有 米分辨率的包含 个波段 , 此中 250 波段。

, 2、RADARSAT-卫1星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 共有 种工

作模式。

3、多极化的卫星为 。

4、当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大概上可分为 拍照种类的传感器; 扫 描成像种类的传感器; 雷达成像种类的传感器; 非图像种类的传感 器 等几种。

5、遥感传感器大概上包含 采集器, 探测器 办理器 输出器 几部份。 6、MSS成像板上有 个探测单元 ;TM 有 个探测单元。 7、 LANDSAT系列卫星拥有全色波段的是 , 其空间分辨率

为 。

8、利用合成孔径技术能堤高侧视雷达的 分辨率。

9、实现扫描线衔策应知足 。 选择题: ( 单项或多项选择 ) 1、 TM专题制图仪有( ③ )

① 4 个波段② 6 个波段③ 7 个波段④ 9 个波段。 2、 TM专题制图仪每次同时扫描( ① )

① 6 条扫描线② 12 条扫描线③ 16 条扫描线④ 20 条扫描线。 3、 HRV成像仪获取的影像( ② )①有全景畸变②没有全景畸变。

4、 SPOT卫星获取邻轨立体影像时, HRV中的平面镜最大可侧旋 ( )

①10o②16o③27o④32o。

5、 真切孔径侧视雷达的距离分辨率与( )①天线孔径相关②脉冲宽度相关③发射的频次相关。

问答题:

1、表达侧视雷达图像的影像特色

①垂直飞翔方向的比率尺由小变大。

②造成山体前倾朝向传感器的山坡影像被压缩, 而背向传感器的山坡 被拉长与中心投影相反,还会出现不同地物点重影现象 ③高差产生的投影差与中心投影影像差位移的方向相反, 位移量不同

④斜据投影

2、MSS、TM、ETM+影像各有何特色?

A、MSS多光谱扫描仪: MSS多光谱扫描仪常用于 LANDSAT卫星系列。 多光谱扫描仪的长处是:

①工作波段宽, 从近紫外、可见光到热红外波段, 波长范围达 0.35 ~ 20 微米;②各波段的数据简单配准。

这两个特色非其余遥感器所能拥有, 因此多光谱扫描仪是气象卫星和“陆地卫星”的主要遥感器。

B、TM专题制图仪: Landsat4,5 上的 TM专题制图仪是一个高级的多光谱扫描型的地球资源扫描仪器, 与多光谱扫描仪 MSS性能对比,它拥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好的频谱选择性,更好的几何保真度,更高的辐射正确度和分辨率。

C、ETM+加强型专题制图仪( P65):ETM+常用于 Landsat6 ,7,它比 TM敏捷度更高,与之对比,它做了三个方面的改良:

(1) 增添了 PAN(全色)波段,分辨率为 15M,因此是数据速率增添;

(2) 采纳双增益技术使远红外波段 6 分辨率提升到 60M,也增添了数据率;

(3) 改良后的太阳定标器使卫星的辐射定标偏差小于 5%,其精度比提升数倍,辐射校订有了很大改良。

3、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为何会产生全景畸变?

像距不变,物距随扫描角增大而增大,当观察视野倾斜时,地面分辨率随扫描角发生变化,而使扫描影像产生畸变

4、TM专题制图仪与 MSS多光谱扫描仪有何不同?

TM是 MSS的改良,增添了扫描更正器使扫描行垂直于飞翔轨道,来回方向都对地面扫描,拥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高的频谱选择性,更好的几何真度,更高的辐射正确度和分辨率

第四章 遥感图像数字办理的基础知识

名词解说: 1、光学影像

一种以胶片或许其余的光学成像载体的形式记录的影像。 2、数字影像

以数字形式记录的影像 3、空间域图像

用空间坐标 xy 的函数表示的形式。有光学影像和数字影像。 4、频次域图像

以频次域坐标表示的影像形式。 5、图像采样

图像空间坐标( x,y)的数字化 6、灰胸怀化

幅度(光密度)数字化 7、BSQ

按波段记录数据文件,每个文件记录某一个波段图像数据的一种遥感数据格式。 8、BIL

一种依照波段次序交错摆列的遥感数据格式

填空题:

1、光学图像是一个 2、数字图像是一个

3、光学图像变换成数字影像的过程包含

等步骤。

4、图像数字化中采样间隔取决于图像的 (公式)。

5、一般图像都由不同的 、 、 构成。

6、3S集成一般指 、 和

函数。

函数。

,应知足

的周期性函数

的集成。

选择题: ( 单项或多项选择 ) 1、 数字图像的(④ )

①空间坐标是失散的, 灰度是连续的②灰度是失散的, 空间坐标是连 续的

③二者都是连续的④二者都是失散的。

2、 采样是对图像( ② )①取地类的样本②空间坐标失散化③灰度失散化。

3、 量化是对图像( ② )①空间坐标失散化②灰度失散化③以上二者。

4、 图像数字化时最正确采样间隔的大小( ③ )①随意确立②取决于图像频谱的截止频次③依照成图比率尺而定。 5、 图像灰胸怀化用 6 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② ) ① 32 个② 64 个③ 128 个④ 256 个。 6、 BSQ是数字图像的( ① )

①连续记录格式②行、 波段交错记录格式③象元、 波段交错记录格式。

问答题: 1、 表达光学图像与数字图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1)联系:他们都是以空间域为表现形式的影像。

2) 光学影像 : 能够当作是一个二维的连续光密度经过率函数,相片上的密度随 xy 变化而变化, 是一条连续的曲线, 密度函数非负且有限。而数字影像:是一个二维的失散光密度函数, 数字影像办理要比光学影像简捷迅速,并且能够达成一些光学办理方法所没法达成的各样特别办理,成本低,拥有广泛性。 2、 如何才能将光学图像变为数字图像。 把一个连续的光密度函数变为一个失散的光密度函数, 经过图像数字化,图像采样,灰度级量化过程办理。 3、 表达空间域图像与频次域图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空间域图像以空间坐标( x,y)的函数,频次域是频次坐标 Vx,Vy的函数,用 F(Vx,Vy)表示。

4、 表达储藏遥感图像有哪几种方法, 列举 2~3 种数字图像储存格式,并说明其特色。 BSQ,BIL,TIFF,BMP

第五章 遥感图像几何办理

名词解说: 1、 共线方程

地物点在图像坐标( x,y)和其在地面对应点的大地坐标( x,y,z)之间的数学关系。

2、 外方向元

3、 像点位移

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 地形的起伏除惹起像片比率尺变化外, 还会惹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地点上的挪动, 这类现象称为像点位移。 4、 几何变形 指原始图像上各地物的几何地点,形状,尺寸,方向等特色与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 5、 几何校订

指除去或更正遥感影像几何偏差的过程。 6、 图像配准 本质是遥感图像纠正,依据图像的几何畸变的特色,采纳一种几何变换将图像规划到同一的坐标系中。 7、 数字镶嵌 将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同形成一幅完好的包含感兴趣的地区的图像。

填空题:

1、遥感图像的变形偏差能够分为

静态偏差 和_动向偏差, 又可

以分为 内部偏差 和 外面偏差

1、 外面偏差是指在 传感器仪器 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下,由 传感器自己 所惹起的偏差。 包含 地形起伏、 地 球表面曲率、 大气折射、 地球自转 等要素惹起的变形偏差。 2、 传感器的六个外方向元素中 线元素 的变化对图像的综合

影响使图像产生线性变化, 而 角元素 使图像产生 非线性变形。 3、 TM卫星图像的粗纠正使用的参数 有 , , , 纠正的变形

有 , 。 4、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的常用方法

有 , , 。 5、 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 一次项纠正 线性变形 ,二次

项纠正 二次非线性变形 ,三次项纠正 更高层次的非线性 变形 。

7、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控制点的数目要求,一次项最少需要 3 个

控制点,二次项最少项需要 6 个控制点,三次项最少需要 10 个控制点。

13、常用的灰度采样方法有 积内插法 。

近来邻法, 双向线性内插法、 三次卷

14、数字图象配准的方式有 相对配准 , 绝对配准 。

15、数字图像镶嵌的重点 如安在几何大将多幅不同图像连结在一 起 , 如何保证拼接后的图像反差一致, 色彩周边, 没有显然的接缝 , 。

选择题: ( 单项或多项选择 )

1、 垂直航线方向距离越远比率尺越小的影像是( ②③ )①中心投影影像 ②推扫式影像(如 SPOT影像)③逐点扫描式影像(如 TM影像)④真切孔径侧视雷达影像。

2、 垂直航线方向距离越远比率尺越大的影像是( ④ )①中心投影影像 ②推扫式影像(如 SPOT影像)③逐点扫描式影像(如 TM影像)④真切孔径侧视雷达影像。

3、 真切孔径天线侧视雷达影像上超出地面的物点其象点位移 (投 影差)( ① )

①向底点方向位移②背向底点方向位移③不位移。 4、 逐点扫描式影像(如 TM影像)上高差惹起的像点位移(投影

差)发生在(② )

①像底点的辐射方向 ②扫描方向。 5、 多项式纠正用一次项时一定有( ③ )

① 1 个控制点② 2 个控制点③ 3 个控制点④ 4 个控制点。 6、 多项式纠正用二次项时一定有( ④ )

① 3 个控制点② 4 个控制点③ 5 个控制点④ 6 个控制点。 7、 多项式纠正用一次项能够更正图像的(① )①线性变形偏差②非线性变形偏差③前二者。

8、 共线方程的几何意义是在任何状况下( ② )

①像主点、像底点和等角点在向来线上②像点、 物点和投影中心在向来线上

③ 主点、灭点和像点在向来线上。

问答题:

1.两幅影像进行数字镶嵌应解决哪些重点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是

什么?

第一,如安在几何大将多幅不同的图像连结在一同。

第二,如何保证拼接后的图像反差一致,色彩周边,没有显然接缝。

过程: 1 图像几何纠正 2 镶嵌边搜寻 3 亮度和反差调整 4 界限限平 滑

2.表达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遥感图像几何变形有多种要素惹起, 变化规律复杂, 用一适合多项式

来描绘纠正前后图像相应点的坐标关系。

利用已知点地面控制点求解多项式系数( 1)列偏差方程式( 2)构成法方程( 3)计算多项式系数( 4)精度评定

3.多项式拟合法采纳一次项、二次项和三次项,各纠正遥感图像中

的哪些变形偏差? 入采纳一次项纠正时, 能够纠正图像因平移旋转比率尺变化和仿射变形等惹起的线性变形: 入采纳二次时, 则在更正一次项各样变形的基础上更正二次非线性变形 而三次项纠正则更正更高次的非线性变形。 4.表达数字图像镶嵌的过程。

5. 画出各个外方向元素变化惹起的图形变化状况

第六章 遥感图像辐射办理

名词解说: 1、辐射定标

指成立传感器每个探测元所输出信号的数值量化值与该探测器对应像元内的本质地物辐射亮度值之间的定量关系 2、辐射校订

3、大气校订

除去大气影响的校订过程 4、图像加强

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消弱或除掉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

5、图像直方图

反应一副图像中灰度级与其出现概率之间的关系的图像 6、密度切割

将原始图像灰度值分红等间隔的失散灰度级, 对每一层给予新的灰度值的过程。 7、图像交融

将多源遥感图像依照必定的算法, 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产新的图像过程

8、直方图般配

是经过非线性变换使得一个图像的直方图与另一个图像直方图近似。 9、直方图平衡

将随机分布的图像改正成平均分布的值方图即进行非线性拉伸

填空题:

1、常用的图像加强办理技术有 计算机图像办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 理方法(空间域办理、 频次预办理)、 。

2、NDVI= 。

3、图像交融的层次 , , 。

4、IHS 中的 I 指 , H 指 , S

指 。 图像交融的常用算

, 法 , , ,

等。 选择题: ( 单项或多项选择 ) 1、 图像加强的目的( )

① 增添信息量②改良目视判读成效。 2、 图像加强( )

①只好在空间域中进行②只好在频次域中进行③可在二者中进行。 3、 从图面上看直方图平衡后的成效是( )①加强了占图面面积小的灰度 ( 地物 ) 与四周地物的反差②减弱甚至于吞没了占图面面积小的灰度 ( 地物 ) 与四周地物的反差③加强了占图面面积大的灰度 ( 地物 ) 与四周地物的反差④减弱占图面面积大的灰度 ( 地物 ) 与四周地物的反差。 4、 标准假彩色合成 ( 如 TM4、3、2 合成 ) 的卫星影像上大部分植被

的颜色是( )①绿色②红色③蓝色。 5、 图像边沿加强采纳( ) ①低通滤波②高通滤波。 6、 消弱图像噪声采纳( ) ①低通滤波②高通滤波。

7、 图像交融前一定先进行( )

①图像配准②图像加强③图像分类。 8、 图像交融( )

①一定在同样分辨率图像间进行②只好在同一传感器的图像间进行③可在不同分辨率图像间进行④可在不同传感器的图像间进行⑤只限于遥感图像间进行⑥可在遥感图像和非遥感图像间进行。

问答题:

1. 依据辐射传输方程,指出传感器接收的能量包含哪几方面,辐射

偏差包含哪些?

依据辐射传输方程,传感器接收的电磁波能量包含三部分:

1) 太阳经大气衰减后照耀到地面, 经地面发射后又经过大气的二次衰减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2) 大气散射、反射和辐射的能量;

3) 地面自己辐射的能量经过大气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辐射偏差包含:

1)传感器自己的性能惹起的辐射偏差; 2)大气的散射和汲取惹起的辐射偏差;

3)地形影响和光照条件的变化惹起的辐射偏差。

辐射偏差纠正的内容是传感器辐射定标和辐射偏差校订等。

2. 简述遥感数字影像加强办理的目的,例举一种加强办理方法,说

明其原理和步骤。 遥感图像加强办理的目的: 为了特定目的, 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削弱或除掉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

如:图像直方图的平衡化是将随机分布的图像直方图改正成平均分布的直方图,本质是对图形进行非线性拉伸,从头分派图像像元值,使有必定灰度范围内的像元的数目大概相等。

详细步骤是:先确立平衡化后的灰度级 m,而后利用累加的方法将原 始图像灰度从最小值开始累加到前方灰度的概率值达到 1/m,将此灰度值以前的所有像元给予获取新的灰度值, 以此类推最后获取平衡化后的直方图。

3. 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订?为何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订?1)除去大气影响的校订过程;

2) 因为电磁波透过大气层时, 大气不单改变光芒的方向, 也会影响遥感图像的辐射特色,故除去大气影响特别重要。

4、表达美国陆地卫星 ETM图像分辨率 30 米的 5、4、3 波段影像与分辨率 15 米的全色影像进行交融的步骤和方法。

过程: 1 待交融的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进行几何配准,并将多光谱

图像重采样与全色分辨率同样。 2 将多光谱图像变换到 IHS 空间。 3 对全色图像 I ’和 IHS 空间中的亮度重量 I 进行直方图般配, 4 用全色图像 I ’取代 IHS 空间重量, 5 将 I ’HS逆变换到 RGB空间的到交融图像。

原理:吧图像的亮度色彩饱和度分开, 图像交融只在亮度通道长进行,图像色彩饱和度不变。

第七章 遥感图像判读

名词解说:

1、遥感图像判读

对遥感图像上各样特色进行综合剖析比较推理和判读,最后提取感兴趣的信息。 2、光景特色

光谱特色,空间特色,时间特色,在微波区还有偏振特色 3、几何分辨率

假设像元的宽度为 a,地物宽度在 3a 或起码 2 倍根号 a 时,能被分辨出来,这个大小叫几何分辨率。 4、辐射分辨率

传感器能划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其余能力 5、光谱分辨率

探测光谱辐射能量的最小波长间隔,切实说是光谱探测能力。 6、波谱响应曲线

用密度或亮度值与波段的关系表示的曲线 填空题:

1、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中使用的光景特色 有 。 2、遥感图像空间特色的判读标记主要有 等。

3、传感器特征对判读标记影响最大的是 等。

4、光谱分辨率依据 标来判断。

5、热红外图像上的亮度与地物的 比

三项指

相关,

影响更大。

6、 侧视雷达图像上的亮度变化与

等相关。

选择题: ( 单项或多项选择 ) 1、 遥感图像的几何分辨率指( ③ )

①象元相应地面的宽度 ②传感器刹时视场内察看到地面的宽度 ③能依据光谱特色判读出地物性质的最小单元的地面宽度。 2、 热红外图像是( ② )

①接收地物反射的红外光成的像 ②接收地物发射的红外光成的像。 3、 热红外图像上的亮度与地物的(②④ )①反射率大小相关 ②发射率大小相关③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光强度相关 ④温度高低相关。

4、 侧视雷达图像垂直飞翔方向的比率尺(② )①离底点近的比率尺大 ②离底点远的比率尺大 ③比率尺不变。

问答题: 1、 遥感图像判读主要应用光景的哪些特色?

光谱特色,空间特色,时间特色,微波波段有偏振特色 2、 何为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传感器特征对判读地物影响最大的是分辨率, 分为空间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

①空间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刹时市场内所察看到的地面场元的宽度②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划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其余能力。③光谱分辨率为探测光谱辐射能力的最小波长间隔, 包含探测波段 的宽度、波段数、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 3、 表达地物光谱特征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和不同

点?(可作图说明) 关系:

1)地物的波谱响应曲线与光谱特征曲线变换趋向是一致的。 2)不考虑大气影响,波谱响应值域该波段内光谱反射亮度积分值值对应

不同点:光谱特征曲线表示反射率与波长的关系, 波谱响应曲线表示密度或亮度值与波段的关系 4、 表达热红外图像的几何特色和辐射特色。 几何特色:

1 ) 属于动向多中心投影; 2 ) 热红外图像的地面分辨率主要取决于扫描仪刹时视场角的大小、航高、扫描角; 3 ) 图像会发生全景

畸变。

辐射特色:

1 ) 热红外图像记录的是热辐射能量的强度,地物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温度相关,温度高红外辐射强度大,影像色彩浅,温度低则辐射强度小影像色彩深; 2 ) 影像分辨率较低。 5、 表达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色和辐射特色。 几何特色:比率尺失真; 地形起伏惹起的投影差变化与中心投影像片的位移方向相反。

辐射特色:侧视雷达图像上色彩深浅反应了地物后向散射回波的强弱,回波越强的图像上色彩越浅,回波越弱的图像上色彩越深。

第八章 遥感图像自动辨别分类

名词解说: 1、模式辨别

一个模式辨别系统对识其余模式作一系列的丈量, 而后对丈量结果与模式词典中一组典型的丈量值比较。 若和词典中某一词目的比较结果符合或比较符合,则我们就能够得出分类结果这一过程。 2、光谱特色向量

同名地物点在不同波段图像中亮度观察量将构成一个多维的随机向量。

3、特色空间

为了胸怀图像中地物的光谱特色,成立一个以各波段图像的亮点分布的为子空间的多维光谱特色空间4、特色变换

将原始图像经过必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色图像 5、特色选择

在特色影像中,选择一组最正确的特色影像进行分类 6、主重量变换 7、监察法分类

有了先验知识此后,对非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8、非监察法分类

人们预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的先验知识, 而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 光谱特色的分布规律,级自然巨雷的特色进行盲目分类。( 监察法和非监察法的差异: 监察分类非监察分来定义; 监察分类先学习后分类,非监察分类边学习边分类。 )

填空题:

1、遥感图像上的地物在特色空间聚类的一般特色是

等。

2、特色变换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作用 是

3、遥感图像特色变换的主要方法有 等。

4、特色选择的目的 是

5、标准化距离的公式

6、分类后办理主要包含

, 。

选择题: ( 单项或多项选择 ) 1、 同类地物在特色空间聚在( ② )

①同一点上②同一个地区③不同地区。 2、 同类地物在特色空间聚类呈( ② ) ①随机分布②近似正态分布③平均分布。

3、 标准化距离大能够说明(③ )①类间隔散度大,类内失散度也大②类间隔散度小,类内失散度大③类间隔散度大,和 / 或类内失散度小④类间隔散度小,类内失散度也小。

4、 监察分类方法是( ③ )①先分类后识其余方法②边学习边分类的方法③人工干涉和监察下的分类方法。

5、 两类地物的最大似然法分类鉴别界限在( ① )①两类地物分布概率相等处②两类地物均值的中值地点③此中一类地物分布概率的最大处。

问答题:

1、什么叫特色空间?地物在特色空间聚类有哪些特征?

观点:为了胸怀图像中地物的光谱特色, 成立一个以各波段图像的亮点分布的为子空间的多维光谱特色空间。

特征:①不同地物因为光谱特色不同, 将分布在特色空间的不同地点。②同类地物的各取样点在光谱特色空间中的特色点将不行能只表现

为同一点,而是形成一个相对齐集的点集群, 不同类地物的点集群在 特色空间内一般是互相分其余。

③地物在特色空间的聚类往常用特色点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表示。 2、为何要进行特色选择?列举几种特色选择的主要方法。 用最少的影像数据达到最好的分类成效。

方法:

1) 距离测度法

距离是最基本的类型可分性测度, 假如所选择的一组特色能使感兴趣类其余类内距离最小而与其余类其余类间距离最大, 那么依据距离测度用这组特色设计的分类器分类成效最好。 利用类间标准化距离来胸怀,其值越大可分性越好。 2) 分布矩阵测度法

类内分布矩阵表示属于某一类其余模式在其均值四周的分布状况, 类间分布矩阵表示不同类型间互相分布的程度。 类内分布矩阵的队列式值越小,类间分布矩阵的队列式值越大,表示类其余可分性越好。 3、表达监察分类的过程。

监察分类法是鉴于对遥感图像上样本区内陆物的类型已知, 利用样本类其余特色来辨别非样本数据的类型, 是先学习后分类的。 其基本思想是:第一依据已知的样本类其余先验知识, 确立鉴别函数和鉴别准则,而后将未知类其余样本的观察值带入鉴别函数, 再依据鉴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型做出判断。

4、依据下列图中两类地物在一维特色空间中的分布, 画出最大似然法、

最小距

离法的鉴别界限并剖析和比较它们的错分概率。

最大似然法分类和最小距离法分类原理及差异。

最大似然法分类是以概率鉴别函数和贝叶斯鉴别规则相联合进行分类的,经过求解某特色矢量落入某类集群的条件概率最大来进行分类的。最小距离法分类的基本思想是想法计算未知矢量到相关类型集群之间的距离,哪种离它近来,该未知矢量就属于哪种。

差异:最大似然法着重于集群分布的统计性质, 最小距离法着重于几何地点。最大似然法总的错分概率小于最小距离法总的错分概率。 5、精度评论

混杂矩阵

被评论的图像

居住区

空地 11 1 3

植被 65 3 96

道路

5 0 1

总和

居住区

181 10 48

262 14 148

空 地

植 被

道 路5

1

244

16

8 172

68

6276

500

总 和

鉴于混杂矩阵获取的各样精度评论表:

制图精度

漏分精度

30.92 92.86 35.14 18.42

用户精度

74.18 6.25 55.81 91.18

错分偏差

居住区

69.08 25.82 93.75 44.19 8.82

地7.14 被 路

64.86 81.58

用户精度和制图精度的差异:

用户精度的分母是分类所获取的第 i 类的总和,又为内切合精度, 一般能达到 85%~90%,而制图精度的分母是本质观察的第 j 类的总和,又称外切合精度,一般只好达到 70%~8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