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课程中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之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
摘要:幼儿阶段正处于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正是幼儿能力培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小班幼儿的年纪较小,很多幼儿尚且不能自理,需要家长以及幼儿家长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在此阶段,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十分关键。对于幼儿的教育,幼儿园与幼儿家长均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为更好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幼儿园应与家长积极合作。本文主要阐述食育课程中家园合作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育课程;家园合作;幼儿;自理能力;提升策略 引言:
何为食育,幼儿教师首先应对其含义充分理解,才能更好的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食育指的是:“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从儿童会说话和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所有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儿童接受“食育”后,能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生。”。幼儿阶段,正处于饮食习惯培养与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可通过食育课程,培养其上述习惯与能力。
一、幼儿食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之而来的则是人们膳食搭配和饮食习惯的变化。经过相关的调查发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谷类食物明显减少,而动物性肉类食物明显增多,使低热、低油以及营养健康的食物逐渐被高碳水化合物、高热、高油的食物所取代。与此同时,不良饮食习惯日益增多,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着挑食、偏食、缺食、个食、孤食、固食的现象。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
儿童中心对中国10大城市的0-6岁的儿童身体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儿童存在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生产迟缓以及超重或肥胖的人数不在少数。由此可见,我国幼儿营养情况和饮食习惯不容乐观,大众饮食生活的科学性、文明度、自觉性严重缺乏,该状况急需改变。幼儿园是教育的启蒙阶段,从启蒙阶段开始食育教育,开展食育课程,能够从幼儿学习与成长之初,给幼儿以积极的影响,培养其健康的饮食习惯与自理能力,可促进其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将重视食育教育,认识到食育教育的重要性,将保护和促进幼儿的生命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二、食育课程中家园合作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 1.课程内容多元化,组织幼儿进行实践
食育教育分为两个层次即饮食教育包含食物营养、饮食文化传承、饮食礼仪等 ;另一个即通过食物做教育包含食物的“五感体验”促进大脑发育;锻炼动手能力,促进手眼协调。因此,幼儿园在食育教育之中,应对其食育教育不断丰富,围绕“种养殖、烹煮、分享食物”三大食育课程特征,研究食育课程,并联合幼儿家长一起对幼儿开展食育教育,组织幼儿进行实践[1]。为幼儿提供与食材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幼儿能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体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自理能力,使其能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可独立处理一些琐事,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例如:幼儿园可开展 “有机蔬菜基地”、“我是小厨师”食育课程。“有机蔬菜基地”课程:幼儿园可在园中开发专门的空地,用于蔬菜种植,在幼儿园可邀请幼儿家长一起到园中与其一起展开食育活动。如在不同的节气,组织幼儿种植不同的蔬菜,告知幼儿种植流程,一步步的引导幼儿播种、浇水、施肥,让幼儿能够看到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感受生命的成长奥秘,以在培养其自理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再如:“我是小厨师”课程:教师可与幼儿家长一起指导幼儿,让幼儿去摘菜、洗菜、择菜、搓揉面团、切菜等,以锻炼幼儿的生活技能,培养其自理能力,增进其对烹饪知识的理解,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向幼儿传达健康的饮食理念。在“分享食物”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养成独立进餐的好习惯,饭前洗手、独立取餐、吃饭;饭后将所用工具放在指定区域,学习规范的餐桌礼仪。
2.通过创设环境和班级活动区域,让幼儿自主探索学习
(1)食育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环境与氛围的营造。为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培养其自理能力,幼儿教师应注重教室环境的营造,让幼儿能够主动学习食育知识[2]。同时,幼儿教师也应将食育教育融入生活,联合幼儿家长,让家长配合相关的教育工作。
例如:教师可以用照片记录幼儿的食育学习过程,并将翻土、播种、下肥、拔草、捉虫、收成等一系列的栽培活动相片展示出来,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其次,在幼儿活动区域,可专门开设食育课程活动区,设计在“食育生活馆”,把制作食物的流程图以照片的形式分有类序贴在墙上,为幼儿提供食材,组织幼儿依照所贴的照片自主制作食物,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锻炼其自理能力。
(2)教师可向幼儿介绍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为幼儿提供真实的食物及食物图片、食物模型,组织幼儿自主搭配食物。
(3)其次,幼儿教师则应将食育教育融入生活,幼儿教师可开展一些节日相关的饮食活动,在饮食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到传统节日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端午节,幼儿教师可邀请家长要园中一起组织幼儿包粽子、在中秋节可以带领幼儿做月饼,这样既能帮助幼儿了解饮食文化,也能锻炼其动手能力。
(4)幼儿教师也应告知家长,让家长配合其食育教育,要求家长在家中要引导幼儿做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要学会放手,让幼儿准备餐前的碗筷、洗菜、擀面皮或者为幼儿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锻炼,让幼儿有自理的意识与能力,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3.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幼儿教育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必须要与幼儿园和教师进行配合和沟通,共同制定统一的教育环境和实验计划[3]。幼儿的年纪较小,活动范围受限,除了幼儿园,幼儿活动最多的地方就是家里,家庭生活在幼儿生活中占据较大比重。因此,家园合作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认识到家庭在启蒙教育中的
重要性,也应将这一重要性告知家长,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食育教育,以给幼儿带来一个完整、健康的教育。
例如:家庭教育应与幼儿园教育相同步。幼儿教师应告知家长今日食育课程内容,引导家长在家中准备相应的材料,让幼儿放学后可在家中进行再次练习,强化其技能,锻炼其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在饮食加工的环节中,家长应该在家庭中进行饮食加工,让幼儿参与饮食加工的过程,并让他们感受其中的文化知识。
同时,家长需要亲身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幼儿园可定期组织关于食育的亲子活动,例如家长食育微课堂,会邀请家长参加,家长应积极配合,积极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一起引导幼儿,与幼儿一起游戏,教让幼儿在感受多样饮食文化,锻炼自身能力与技能的同时,也能增进与父母的情感,父母也能通过参与活动,了解更多食育知识,以便在家中及时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引导与教育,为幼儿创造更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幼儿园与家长的携手共育,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可培养其自理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正处于各项能力与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食育课程在幼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在食育教育之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城成长。幼儿教师应与幼儿家长加强沟通,积极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共同开展食育教育,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了解食育知识,了解饮食文化,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剑虹.食育,舌尖上的未来--幼儿园开展食育的价值追求及实施策略初探[J].好家长,2018,(11):85-87.
[2]袁晓燕.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施研究[J].教师,2021,(16) :83-84.
[3]张淼.简析食育课程中家园合作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J].教育界,2018,(02):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