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温州市2008年中小学教师履职、晋升、流动考核小中高(小高)试题卷

来源:华佗健康网


温州市2008年中小学教师履职、晋升、流动考核

小中高(小高)试题卷

应考教师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试题卷、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市县名、校名、姓名、准考证号、考核类别(履职、晋升中级或高级、流动考核)。

3、所有答题均要写在答题卷上,做到书写端正,字迹清晰,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出自(C)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3.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这种思维类型属于(A) A.发散思维 B.集中思维 C.形象思维 D.形式逻辑思维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感觉的(A) A.适应 B.对比 C.补偿 D.相互作用

5.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D)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6.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C)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7.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C)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8.“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精神。”这样陈述的目标是(D)

A.行为目标 B.认知行动结合目标 C.含糊的目标 D.情感与行为结合的目标

9.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A) A.专断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0.研究表明,象棋专家看一个棋盘,看5秒,能记住20多个子,而非专家看5秒只能记4至5个子。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C)

A.专家有敏锐观察力 B.专家有敏捷记忆力 C.专家贮存了大量有关知觉模式 D.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11.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A)

小中高试题卷 第 1 页 共 3 页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12.某地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A)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缺乏信心D.教师缺乏爱心

13.下面哪个教师不善于处理应激(D)

A.碰到不如意的时候,常常自嘲 B.常常反省自己的反应:为什么某些事情会令自己紧张、沮丧、愤怒 C.当学生与自己作对时,总是充分了解情况后再下结论 D.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情绪上

14.下面是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你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B)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15.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B) A.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三、简答题(回答要点即可。每题5分,共10分) 1.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①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表形态;

②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 体信号”;

③语言: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情绪合理等,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

④礼仪:包括称谓、交谈、聆听、服饰、介绍等,是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

2.请您列举教育政策法规中“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所包含的理由。

四、分析与探索(20分)

下面是“抗拒诱惑”的一项经典实验:

帕斯(注:帕斯为研究者)将小学1、2年级的学生逐个带到一个实验室,让他们先画10分钟的画,然后,让他们坐在一张放有5个玩具的桌子边,并告诉他们:“你坐在这里,

小中高试题卷 第 2 页 共 3 页

是一个好孩子并且又没有动这些玩具的话,我们就可以一起玩一会游戏。奥,我把东西忘在学校了,我出去一下,你可以看书,我给你关上门,这样就没有人打扰你了,找回来的时候会先敲门,这样你就知道我回来了。” 阅读后,请您分析与回答:

1. 该实验要探讨哪两个变量(因素)之间的关系? 2. 该实验在设计方面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3. 我们常常要在课堂教学或教育其它场所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经常的情况

是:我们凭经验去做了,然后凭自己的经验做出了笼统的解释,不能确切知道这样的结果到底是哪一个因素引起的,缺乏一种科学设计和研究的思想。 假设:现在要通过一节课进行一项小小的教学方法(设定为“A”)改变,您想确认这项教学方法(即“A”)的改变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您将如何去做,以使这项探索的设计更科学,对结果的解释更有说服力?请简述您这项探索的简要设计。

五、案例解析(15分)

一位小学二年级的老师在批改学生造句的时候,发现如下句子: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日常的语言表达方式。

请您围绕“学生:儿童还是成人”的话题,针对以上文中老师的做法,就您所任学科存在的相关问题、问题根源和解决对策等阐述您的理解和看法。 六、创意活动设计(15分)

“5.12”汶川大地震,九州同悲,华夏共此国殇!同时,地震灾难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给教育带来了契机。请您为您的学生设计一次有创意的主题班队活动,并阐述这样设计的现实针对性,以及各主要环节所要达成的目的和设计理由。

小中高试题卷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