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尝试科学探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2、经历科学探究,领悟科学探究中抽象和假设检验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
3、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能分析实验数据正确得出结论,乐于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学具准备:细线、鈎码、米尺、铁架台若干套、秒表。 课前学习:
1、通读课文并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划线;在你有疑问的地方画上“?”;将你阅读时想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探讨。
2、什么是变量控制法?
3、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课堂学习:
一、探究摆的奥秘 提出问题:(阅读课文,思考:小慧从张师傅修理摆钟的过程中想到了哪些问题?) 猜想与假设:
钟摆摆动的快慢可能与 、 、 等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设计方法指导:
①钟摆的简化:钟摆绕一个固定点摆动,可以用 代替钟摆。 ②钟摆摆动的快慢可能与A、B、C三个因素有关。要研究钟摆摆动快慢是否与A因素有关,要保持B和C两个因素不变,改变A因素,观察钟摆摆动的快慢是否改变。同理,要研究摆动快慢是否与B因素有关,需要保持 和 两个因素不变,改变 因素,观察钟摆摆动的快慢是否改变。这种实验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实验一:探究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是否有关。
在这个实验中,要保持 不变,用同样的 、用不同 做成钟摆。测出两个不同的摆分别摆动10次和20次所需的时间,计算出摆动1次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一的实验记录: 线长l/cm 摆动10次的时间t/s 摆动20次的时间t/s 30 60 线长为30cm的摆,摆动一次平均所需时间为 ; 线长为60cm的摆,摆动一次平均所需时间为 。 分析与论证:
由实验一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 (填“有关”或“无关”)。
实验二:探究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的轻重是否有关。
1
在这个实验中,要保持 不变,用同样的 、用不同 做成钟摆。测出两个不同的摆分别摆动10次和20次所需的时间,计算出摆动1次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二的实验记录: 摆球种类 摆动10次的时间t/s 摆动20次的时间t/s 铜球 铝球 铜球摆动一次平均所需时间为 ; 铝球摆动一次平均所需时间为 。 分析与论证:
由实验二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球的轻重 (填“有关”或“无关”)。
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可以得出结论:
摆线长度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 ;摆球的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摆线的 有关;摆线越长,摆球的摆动 。
很久以前,还没有摆钟这样的计时工具。伽利略通过观察教堂里吊灯的来回摆动,利用自己的脉搏来计时,反复进行实验,已经发现了摆的这个规律,他称之为摆的等时性原理。
评估:
各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否有差异?
张师傅将螺母向下拧,相当于增加了 ,使原来走快的钟走时准确了。 拓展延伸:
实验三:探究摆球摆动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你还有什么猜想,仿照实验一和实验二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分析论证,并将你实验得出的结论写出来。)
实验三结论: 。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的过程有: 、 、 、 、 、 、 七部分组成。 检测与反馈:
1、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 A.不断地发现并提出问题
B.任何实验资料都要保密不宜交流 C.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实验方案 D.大胆地猜想和假设.
2、小慧等同学在探究摆的奥秘,他们从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物体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 有关,而跟 无关。摆的这个运动特性,叫做摆的 原理。
3.下列关于对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认识正确的是 ( ) A.既然是“猜想”,完全可以不要任何的理由 B.探究过程中的“评估”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C.探究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顺序还不能颠倒
D.只要实验设计合理,操作得当,“交流与合作”这一步也可以省掉 识记整理
1、摆线长度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 ;摆球的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摆线的 有关;摆线越长,摆球的摆动 。
2
2、科学探究的过程有: 、 、 、 、 、 、 七部分组成。 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