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3P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3P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都是交际教学法的分支。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有各自的优点,又有自身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3P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对比研究,以期对我国英语教学有所启发。
标签:3P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学
1、 前言
201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只包括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提出了六条基本理念: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三、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的间进行和持续性;四、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六、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这些理念与2001年的《英语课程标准》相比,没有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务型教学法已过时了,我们需要在它的基础上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法。
2、3P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3P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都起源于交际语言教学法,二者都是交际法的分支。英国语言学家Howatt (1984)把交际法分为强式交际法和弱式交际法,即“强版”(strong versions)和“弱版”(weak versions)。
“弱版”强调为学习者提供练习交际的机会,从而为真实交际做准备,以使学生能够
获得真实的交际能力。“弱版”形成了以3P教学法为代表,它的原则是“学会用”(learning to use)。3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和运用(production)。
“强版”则强调“做中学”(using English to learn it)。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包括真实的沟通情境、有意义的活动、信息差距、沟通的企图与目的等。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三个步骤:前任务阶段(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包括任务、计划、报告)和后任务阶段(post-task,包括分析和操练)。Wills 的这三个步骤为任务型教学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操作模式,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操作层面上的指导。Skehan(2003)提倡的语言学习认知法使任务型教学获得了新的发展。他主张在交际的环境中,通过合理设计,并在完成任务的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合理分配,从而使语言得到平衡、持续的发展(吴文2004)。
3、3P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缺点比较
3P教学法的优点
可操作性强,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在教师的预想之中;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学生的语法结构明晰,基本功扎实,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3P教学法的缺点
过分注重语法结构和语言功能的学习,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课堂练习脱离实
际生活,容易出现“伪交际”。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活动,缺少积极主动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课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发生。现实生活里的交际是不可预知的,课堂里进行的交际活动只是对现实中某个场合交际活动的模仿,并不是真正的交际。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它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它倡导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多维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潜能。
任务型教学法的缺点
课堂效率低,任务完成质量难以保证。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是大班教学,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即便是分小组完成任务,教师也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理论还不够完善。任务型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还没定论,还处于探索阶段。任务的选择、任务的编排等具体方面,例如怎样具体化任务维度标准,如何解决任务的复杂度和任务活动的内容上存在的矛盾等还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评价标准的不配套。任务型教学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不设专项测试。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是以考试为最终目标的,带有很强的功力色彩。我国的考试制度的诸多弊端致使教学评价形成了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总结性评价,“一考定终生”的现象普遍存在。
4、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西方学者(Brown,1997; Kumaravadivelu,2001; Richards﹠Rodgers,2001; Bell,2003)在经过对百年外语教学法研究的反思之后认为,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后方法时代。“我们应当学习新理论,思考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对多元化的学说和流派不能持极端的全部接受(the believing game)或全面否定(the doubting game)的态度。我们需要思考、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开展真正卓有成效的外语教学”(成晓光,2006)。所以,无论是对待3P教学法还是对任务型教学法我们都要批判的接受和利用。
对于3P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我们应该坚持折中的原则。我们既不能完全照搬其一,也不能全盘否定其一,而应该吸取他们的优点,弥补他们的缺点,对这两种教学法进行整合和本土化改造,以做到扬长补短。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论是3P 教学法还是任务型教学法,适合我国国情和教学实际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Jack C. Richards,Theodore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2]成晓光。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法研究[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程晓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龚亚夫,罗少茜. 任务型语言教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李娟.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理念依据及模式比较[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
[6]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吴文,潘康明. 亚洲语境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J]. 现代外语,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