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何谓文化读后感

来源:华佗健康网


《何谓文化》读后感

余秋雨的《何谓文化》是我的阅读风格的一种新的尝试,初次读及文化类型的刊物,不敢说自己对这本书理解有多透彻,但是,有些文字却着实让我心有感触。由于自己的理解尚浅,我也只能对一部分的文字有一点感悟。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学理的回答,主要是他在海内外的一些演讲,这部分也是我自己认为最值得反复阅读的地方;生命的回答,主要是他对一些已经离世的文化巨匠的追忆,这些巨匠,用余秋雨的话说,“几乎用全部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深层奥秘”;大地的回答,主要是他写的一些碑文,散布各处的文化遗址;古典的回答,主要是他对一些古文的翻译。

文化究竟是什么?在学理的回答的第一部分“何谓文化”中,余秋雨对文化的概念做了新的诠释,“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也说“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所有经过人创造出来的作品,都有特定的文化环境,正如文章当中列举的鲁迅,并不是鲁迅创造出来了《阿Q正传》、《孔乙己》、《药》,而是正因为了有了中华文化的沉淀,才能够造就出像鲁迅这样的作家。

在文化的最终目标方面,余秋雨把它定义为“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在这部分里面,他列举了美国企业家贝林的例子,奋斗了一生,成功了一生,到人生的花甲之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才让他感悟

到了人一生真正的追求。“我一直以为有钱才能做慈善。他(一个津巴布韦青年)让我明白,我这一生把梯子搭错了墙,爬到顶上才发现搁错了。”正如贝林所说,做慈善并不需要等,也并不必须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行动,只要我们心里有爱和善良,那我们就已经在做慈善,已经具有普及文化的力量,也就有与历史共存的机会。正如余秋雨所言,“就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存在,也必定是无数前人善良的结果。”

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还有第二部分《生命的回答》中一篇名叫《Let them say》的文章,是写作者的忘年之交戏剧大师黄佐临先生的,标题的这句话是黄先生的老师萧伯纳镌刻在壁炉上的三句话之一,翻译成中文是:他们骂啦,骂些什么,让他们去骂!后来在余秋雨遭遇文化挫折时,黄佐临先生在信中送给了他,“Let them say”后来成为余秋雨先生渡过重重黑水的木筏。

对于《何谓文化》这本书,我的理解还远远不够。但仅凭我能够理解的那几段文字和几个部分,却足以让我在生活的领域更加深入地思考文化的含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