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方法测量电功率》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物理
第2课时 特殊方法测量电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利用伏阻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会利用安阻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3.会利用电能表、秒表测量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点
1.利用伏阻法、安阻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利用电能表、秒表测量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 教学难点
1.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2.电能表、秒表的使用和读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出示如下列图的电熨斗,我现在想知道这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功率,如何测量?利用上节伏安法进行测量,是否可以?同学们不知所措?从学生的迷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伏阻法测量电功率
活动1:展示课件,出示实例:
一位同学想要测量额定电压为的小灯泡的额电功率,现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电源〔电压未知且不变〕、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0〔阻值〕、电压表各一个,三个单刀单掷开关、导线假设干。
〔1〕请你设计实验电路图.
〔2〕简要写出实验步骤〔步骤中要明确写出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
〔3〕用你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针对导课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没有电流表的条件下,如何测量出小灯泡的额电功率?设计出电路图。 同时出示课件,展示思路导引:
〔1〕没有电流表如何获取到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2〕要想让定值电阻的电流能够替代小灯泡的电流,如何连接? 〔3〕如何实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
学生总结: 方案一:〔1〕利用伏阻法来测量灯的功率.用导线把小灯泡、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串联,电压表与灯炮并联。
〔2〕①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②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动,把电压表改测定值电阻的电压,闭合后,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
UU〔3〕电路中的电流I=,灯的额定功率P=UI=U• .
R0R0〔2〕电路图如下列图,首先闭合开关S、S2,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然后再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U2.5V为U′,那么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I,所以小灯泡的额电功率为P=UI
R0U2.5V(U2.5V)2.5V= R0R0
探究点二 安阻法测量电功率
活动1:有了伏阻法的测量,师再进一步的拓宽延伸,在上述问题中,如果只提供电流表,又如何测量?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出电路图,并分析出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表达式。 活动2:展示课件,出例如题:
一位同学想要测量额定电压为的小灯泡的额电功率,现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电源〔电压未知且不变〕、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0〔阻值〕、电流表各一个,三个单刀单掷开关、导线假设干。
〔1〕请你设计实验电路图.
〔2〕简要写出实验步骤〔步骤中要明确写出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
〔3〕用你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课件提示:
〔1〕如何获取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2〕要想让定值电阻的电流能够替代未知电阻的电压,小灯泡与定值电阻如何连接比较好?
〔3〕如何实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 学生总结:
方案一:如下列图的电路图,将开关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I′2.5V=;断开开关,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动,将电流表移至与小灯泡串联,闭合开关,记R0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那么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IR0IIIR0
方案二:①按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1、S2,断开S3,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I1=并记录I1;
②断开开关S2,闭合S3、S1,记录电流表示数I2. 〔2〕本实验中,计算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2.5V×〔I2-I1〕.
2.5V,R0
归纳总结:
〔1〕用伏安法测电功率时,无法直接测出小灯泡的额电功率,只能通过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通过间接计算才能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这就是间接测量法。
〔2〕在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实验中,假设缺少一只电流表或缺少一只电压表,可用定值电阻来代替,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探究点三 电能表、秒表法测电功率
活动1:根据以上两种方案的实验测量,那么能否完成导课中电熨斗的电功率的测量?学生讨论、交流。说明原因。
交流总结:不能,因为电熨斗是在家庭电路中工作,实验室提供的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能够在家庭电路中使用。
活动2:如果给大家提供一个如下列图的电能表和秒表是否可以测量出来?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首先根据电能表转盘转过的转数n计算消耗的电能,假设电能表表盘标有
WnNr/kw·h,那么转盘在时间t内转过n转消耗的电能W=kW·h;再根据公式P=计算出用
NtnkWhWN电器的电功率为P=。
tt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特殊法测电功率
教学反思
特殊法测量电功率是电学实验的一个难点,在授课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分析如何测量出家庭中电熨斗的电功率,学生之间开始思维碰撞,首先想到是伏安法是否可以,不可以怎么办?这样在学生的质疑、求知中导入新课,从中让学生也明确可以通过特殊方法来测量电功率。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比照法来拓宽知识,提出疑点,利用课件提示,给学生明确思路,让学生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有目的的进行探讨、设计。潜移默化的使得学生在突破一个个的难点,到达了教学目标。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波的产生。
2.知道电磁波怎样传播,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开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电磁波的产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电磁波的传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电磁波的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教具准备
水槽、木棍、音叉、铁架台、小球、收音机、千电池、导线、 、塑料袋、木盒、真空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生活中我们收听播送、看电视节目,播送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从疑问中导入课题电磁波
探究点一 电磁波是怎么样产生的
活动1: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
实验1: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
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实验2: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活动2:看完以上两个实验,那么思考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请看看演示。翻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它
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答复: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探究点二 电磁波是怎么样传播的
活动1: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电磁波就是当导体中有快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我们想想如何做实验才能知道电磁波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 〔启发:回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答复:
实验1: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槽中,打 请寻呼台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液体中能够传播。
实验2: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密闭的木制的盒子里,呼叫,能够收到信号。 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固体中能传播。
实验3:把无线寻呼机放在真空罩中,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
在真空中能够传播。
活动2: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大家看屏幕〔微机模拟不同形式的电磁波〕,观察到什么?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答复:看到一圈一圈明暗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看到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
教师归纳总结: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局部和凹下局部,这样向上局部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叫做波峰;向下局部就形成凹谷,叫做波谷。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假设上、下振动假设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传播出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λ〕。波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f)。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Hz〕,也可以用千赫〔kHz〕和兆赫〔MHz〕。
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它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c=λf , c×108 m/s= 3×105 km/s
探究点三 电磁波家族和应用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播送、电视和移动 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赫的那一局部,叫做无线电波。
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天线,它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由于学生可能对“电磁波〞这个名词还有些陌生,并不能深入体会到电磁波的存在。根据教材内容在安排本节时,是由学生身边生活事例来引入新课的,并通过事例和演示实验的方法,注重让学生在从身边的知识、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生事物的思想。
本节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学习无线电知识,做好了铺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理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更生动的了解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