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短道速滑发展现状及对策——第11届全国冬运会短道比赛调研报告

来源:华佗健康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0卷第3期 2008年5月 冰雪运动 China Winter Sports Vo1.30No.3 May.2008 我国短道速滑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11届全国冬运会短道比赛调研报告 韩 毅 (空军航空大学军事教育训练系,吉林长春130022) 摘 要:采用现场观察、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比赛奖牌 分布、对抗格局、比赛成绩等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我国短道速滑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制约我国短 道速滑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老将实力突出,小将表现可喜,“北冰南展”发展战略的实施已见 成效。认为场地条件急待解决,教练员水平有待提高,梯队建设有待完备,科研力度不足和技战术落 后等是制约我国短道速滑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训练体制、教练员队伍建设、科学化训练、运动技术改 进、后备人才培养和扩大项目影响等多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短道速滑项目的对策。 关键词:第11届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奖牌分布;比赛成绩;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8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08)03—0019—04 Investigation of the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Competition in the 1 1 th Chinese Winter Games HAN Yi (Milit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Department of Changehun Airforce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Changchun 130022,China) Abstract:For finding out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ese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development, with the methods of spot inspection and documentary information,the article has a analysis of the medal distribution,counter—situation,competitive achievement of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competition in 1 1 th Chinese winter game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veterans have outstanding capability,the youth also have good performance.The strategy of”extend ice from north to south”has effect.It is urgent to solve the field condition,improve the coaches quality,reinforce the echelon development of reserve,as well as change the lack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low technical and tactical development.These are the main factors re— 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It suggest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further develop the sports event by improving the training system and coaches team,advancing the scientific train— ing,increasing the technique,enhancing the reserve and extending the influence of short track sport skat— ing. Key words:the 1 1 th Chinese winter games;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distribution of medal;competitive a— chievement;restriction factor;countermeasure 短道速度滑冰是一项技战术复杂、偶然性很大的 年后的第1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是对我国短道速度滑 运动项目,运动员出发后,可以随时超越对手,以速度 冰整体水平和后备力量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2010年 取胜…。短道速度滑冰是中国冰雪运动项目中的优势 冬奥会前的一次大练兵。第1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短 项目,杨扬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奋勇夺得2枚金 道速滑决赛于2008年1月24~27日在齐齐哈尔市冬 牌,实现了中国冬奥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6 季项目管理中心一号滑冰馆举行。第11届全国冬季 运动会短道速滑比赛共设16个项目,其中男女单项共 收稿日期:2008—02—15;修回日期:2008—03—10 10项、男女个人全能2项、男女团体2项和男女接力项 作者简介:韩毅(1962一),男,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 目2项。新增设了男女团体2个项目。本届比赛共有17 体育教学、训练与理论。 支代表队的119名运动员参加16个项目的角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冰雪运动 第30卷 道速滑事业的蓬勃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2 比赛成绩 2.2.1 七圈追逐 参加第1 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比赛的参 赛运动队及参赛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1现场观察法 “七圈追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短道速滑比赛项 目,设项的目的是促进运动员速度耐力的提高,通过以 往的比赛看,我国选手的速度耐力比较差,在国际大赛 上与韩国选手相比差距明显。就是个别的优秀选手也 存在这个问题,在世界大赛中,领先了不会滑,跟在后 现场观察了第1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的 全部比赛,了解各队实力、比赛成绩和技战术水平等。 1.2.2专家访谈法 访谈部分参赛队的领队、教练员,对制约我国短道 速滑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调研、分析。 1.2.3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短道 速滑的发展水平。 2结果与分析 2.1 奖牌分布 由表1可知,本届比赛共有4个代表队获得金牌, 6个代表队获得银牌,9个代表队获得铜牌,与十冬 会①3个代表队获得金牌、3个代表队获得银牌、4个 代表队获得铜牌相比,金牌成集中趋势没有改变,其他 奖牌的分布明显成分散趋势。这说明其他城市通过5 年的刻苦努力,已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选手,这些选手 经过大赛的磨练,很快就会担负起中国短道速滑事业 发展的重担。 表1 十一冬会与十冬会短道速滑比赛奖牌分布的比较 名 十一冬会 十冬会 次 代表队 金牌银牌铜牌 代表队 金牌银牌铜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锡市代表队在本次比赛中 表现出色,获得了三银、一铜的好成绩,这是我国实施 “北冰南展”发展战略的优异成果。随着“北冰南展” 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 更多的南方代表队在冬运会上摘金夺银,促进我国短 面也不会滑 。为了提高领滑和跟滑的能力,设立 “七圈追逐赛”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培养提高选手的个 人滑行能力的有效方法。“七圈追逐”比赛为两人一 组,两名选手在比赛场地“对角出发”,最后以所有运 动员中用时最短者为胜。尽管这个项目没有被列入国 际正式比赛项目,但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等短道速滑强 国,类似的追逐比赛往往被用作选拔赛的内容 J,因为 这项比赛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真实地反映运动员的实 力。十冬会设立了这个项目,当时女子冠军杨扬的成 绩是1 min09.162 S,男子冠军隋宝库成绩是1 min06. 112 S,这次比赛王漾和李野都超过了这一成绩,其中 王漾破了1 min09 S大关,李野也滑进1 min06 S,但其 他运动员的成绩与他们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一现 象反映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平庸与个别突出的 现象。笔者认为,本届比赛七圈追逐的整体成绩真实 地反映了我国短道速滑各个地方队的训练水平,要想 在2010的冬奥会上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必须狠抓后 备力量建设。 2.2.2 团体赛 为检查各队的整体实力,使各队向集团作战的方 向发展,提高整体实力,确保短道速滑后备力量充足, 在本届冬运会新增设男女团体赛2块金牌。团体赛的 规则是单项比赛每队派4人参赛,分为4组,这样在4 个小组比赛中,便是由4个不同代表队的对手进行较 量,获得冠军的得5分、亚军得3分、季军得2分、第4 名得1分,接力赛与单项赛相比分数翻倍。单项赛共 有3项,分别是500 m、1 000 m和3 000 m,接力赛则是 女子3 000 m接力和男子5 000 m接力,累计得分名次 按总分数排列。本届团体比赛女子竞争激烈,七台河 队以2分的优势险胜长春队,表现出了其突出的整体 实力;男子团体比赛,长春市队整体实力突出,以绝对 的优势获得冠军。通过对团体比赛的调研分析,参赛 各代表队整体水平相差悬殊,说明我国短道速滑后备 力量亟待加强。 ① 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0届冬季运动会 总成绩册[M].哈尔滨,2003:2~1_2—2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韩毅:我国短道速滑发展现状及对策 21 2.2.3 十一冬会与十冬会成绩对比 通过与十冬会比赛成绩的对比分析可知(见表 2),本次比赛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这是非常可喜的。 在女子1 500 m决赛中,前5名运动员都打破了全国 纪录,原纪录是2 min22.936 S,这次前5名都是2 min21 S多。500 m是最体现速度的项目,也是我们国 家的强项,这次王漾滑到了44.143 S,李野滑到42.403 S,这个成绩在世界大赛上都是比较靠前的。在七圈追 逐比赛中,王漾和李野的成绩都超过了上届冠军成绩, 其中王漾破了1 min09 S大关,李野也滑进1 rain06 S。 综观本届比赛,老将实力突出,小将表现可喜。本次比 赛有很多第1次参加冬运会的队员都获得了奖牌,这 是很不容易的。比如解放军的宋伟龙、长春的赵楠楠 和江苏的杨晓峰,这些新人的出现是非常令人高兴的。 但是,我国年轻队员的技术与韩国同年龄段的队员相 比还是显得过于粗糙。韩国短道速滑能领先世界靠的 就是先进的技术,而先进技术则来源于扎实的基本功。 我国年轻选手在日常训练中,必须加大基本功训练,在 保证具有扎实基本功的前提下,多参加世界大赛,在与 世界名将的对阵中,磨练自己,进一步提高技战术水平 和心理素质。 表2十一冬会与十冬会短道速滑第1名成绩(rain:s) 3讨论 3.1 制约我国短道速滑发展的主要因素 3.1.1 场地条件急待解决 场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短道速滑项目进一步发展 的重要因素。从世界范围看,在所有强队中,只有中国 队没有自己的专门训练场地。韩国、意大利、美国、加 拿大都不止一个专门训练场地,韩国队的场地还可根 据需要划坐标线,便于战术训练 J。我国的短道速滑 项目与花样滑冰共用一个冰场,2个项目对冰质、冰的 软硬度要求不一样,共用冰场对双方都有影响,上冰时 间也难以保证。从国内来看,除哈尔滨、长春、解放军、 齐齐哈尔等有室内滑冰馆,可常年训练外,其他地市因 受场地限制,短道速滑项目发展较慢。 3.1.2教练员水平有待提高 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而目前国内教练员水平普遍不高,运动员难以学到先 进的国际领先技术。通过对教练员的调查表明,我国 现阶段短道速滑教练员队伍呈年轻化趋势,年龄结构 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缺乏训练经验,缺乏科学化训 练手段,这是造成目前新秀少的原因之一。年轻教练 应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学历层次,掌握国际领先的 科学化训练手段,这对我国短道速滑的持续发展大有 益处。 3.1.3梯队建设有待完备 短道速滑是个讲究团体配合的项目,如果到了国 际赛场只有王漾和李野实力出众,而其他选手差距较 大的话,即使个人实力突出也只能单兵作战,这种情况 对技战术的执行和正常水平的发挥都非常不利,因此 要想在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上继续辉煌地摘金夺 银,还需要加紧对年轻选手的培养、提高。一名优秀的 短道速滑选手,除了需要具备相当强的滑行能力之外, 还需要具备出众的应变能力,也就是经验。韩国国家 队的梯队建设就十分完备,年轻选手进入国家队之后, 与老将之间的差距,仅限于经验。。 。而在我国,为国家 队输送人才的地方队与国家队在队员实力上就相差很 多,还有许多年轻队员在进入国家队之后,甚至连动作 都要重新规范。 3.1.4科研力度不足.技战术落后 通过对运动员滑行技术的观察分析,我国短道速 滑运动员在技术方面已经落后于韩国、加拿大等队,尤 其表现在弯道技术上,国外选手使用了双脚支撑加速 的技术,而我国选手还在使用单脚支撑的老技术 J。 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科研投入,确保在该项目上的技术 领先。我国运动员的优势是快速的起跑能力和短程的 爆发能力,所以在短距离项目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 但中长距离项目与韩国还有差距,这不只是体力问 题,还有技术与战术配合的问题。 3.2促进我国短道速滑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3.2.1 继续加大对短道速滑的扶持力度,加强教练员 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的培养 中国短道速滑的进步与国家体育发展战略是密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冰雪运动 第30卷 可分的,队员相对稳定,常年集中训练,经常参加国际 大赛,生活条件改善,这些都为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此外,教练员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实战中也不 断改进训练方法,还加强了科研力量,最终实现了盐湖 城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建议继续加大对短道 的矛盾,解决好体校生源和运动员的退役就业问题等, 建立科学的“小学——中学——大学”后备人才一条 龙培养体系 挖 ,加强后备人才建设。应积极采取措 施,鼓励全国各城市开展短道速滑运动。 4结语 速滑的扶持力度,加强教练员理论水平和执教能力的 培养,使短道速滑队顺利完成新老交替,在2010年温 第1 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是对我国冬季运动水平 哥华冬奥会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战绩。 3.2.2加强运动技术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在运动竞赛中,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取得好成绩的 核心问题是如何运用最先进的运动技术或勇于改革已 有的运动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短道速度滑冰 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不仅是运动员体能的提高, 也是运动技术的不断进步。短道速度滑冰运动近几年 的竞赛成绩有了快速提高,运动技术的改进是成绩突 破的关键。纵观2006年都灵冬奥会,韩国短道速滑 项目的后程能力远远强于我国运动员 1o]。深入探究 短道速滑项目的本质特征,围绕其本质特征选取科 学、合理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对提高我国短道速滑项 目的整体实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国在加 强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同时,更要重视技战术 的创新研究和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培养。 3.2.3加强科学4-Li)ll练 在现代竞技体育领域中,科学化训练已经渗透到 每个运动项目训练及竞赛的各个环节,如运动训练的 科学管理、训练过程的生物学监控、技术监控系统的应 用、科学选材,甚至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的药物用于运 动员大负荷训练后的恢复来提高竞技水平等等,都充 分体现出科学化训练水平对竞技体育所起到的重要作 用Ell J。短道速度滑冰运动训练和竞赛也离不开科技 的作用,比如利用高速摄影对滑跑技术进行多维的拍 摄和分析,应用血乳酸分析仪和全血分析仪等对运动 训练过程的多种血液指标进行生理、生化综合分析等 等,以此来指导具体训练。教练员应重视和加强科学 化的管理和训练,在各项科学指标的监控下,进一步提 高训练效率,最终达到运动成绩的提高。 3.2.4加强宣传,建立科学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加大对短道速滑的宣传力度,吸引青少年参与。 应以我国短道速滑选手在国际大赛中的辉煌成绩为载 体,加大宣传力度,这不仅能扩大短道速滑运动的社 会影响,吸引企业加盟,还能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 解这项运动,吸引青少年参与这项运动,从中挖掘和 培养短道速滑后备人才。为了保持我国短道速滑运动 水平的持续发展,建议加大后备力量的培养力度,加快 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解决好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训练 的一次大检阅。综观十一冬会短道速滑比赛,老将实 力突出,小将表现可喜,李野和王潆在男女比赛中均处 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显示出强大的个人能力。但是王 漾和李野对金牌的大包大揽也说明了年轻选手距离高 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次比赛有很多第1次参加 冬运会的队员都获得了奖牌,这是很不容易的,这些新 人的出现给短道速滑的大发展带来了希望。后备人才 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 才的梯队建设,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 参考文献: [1]王伟,蔡明华,于广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0届冬季运 动会短道速滑比赛调研报告[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 (10):4—5. [2]黄群玲,李勇戈.冬奥会、亚冬会和十冬会中国短道速滑运 动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 148—150. [3]李鸿彬.全国十冬会短道速滑赛况和项目现状分析[J].冰 雪运动,2003(1):9—11. [4]王延郁.短道速滑追逐赛——中国特色[N].中国体育报, 2003—01—14(002). [5]胡晓娟,朱建勇.中韩两国都灵冬奥会成绩对比分析[J]. 体育与科学,2006(3):72—74. [6]王诚民,李大立,施抗美.从2004~2005世界杯系列赛看我 国短道速滑的发展现状[J].冰雪运动,2005(2):5—7. [7]尚长孝,王诚民,季景盛.从2005年短道速滑世锦赛看我 国短道速滑的现状与发展[J].冰雪运动,2005(4):8—10. [8]朱佳滨,杨印川,黄字.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J].冰雪运动,2007,29(2):22—25. [9]王韵博,王玲.对短道速度滑冰项目技术创新的思考[J]. 冰雪运动,2006(5):5—7. [10]王卫星.解析韩国队短道速滑的制胜法宝——超越冲刺 ——第20届冬奥会短道比赛引发的思考[J].北京体育 大学学报,2006,29(5):583—585. [11]王石安.冰雪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3 184. [12]王诚民,王丽娜,尚书.对我国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 状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2(2):23—25. 责任编辑:田郁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