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交际”,它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提问设计便是任务设计中一种有效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的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更加深入的思考。没有问题的学习只是表层和形式上的。因此提问是教师上好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教师的提问就应该从导课入手,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抓住时机提问并加以恰当的评价,最后达到学生自己提问的效果。
【关键词 】导课提问;由易到难提问;抓好时机提问;及时评价
一、导课提问
教师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上下手,从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导出新课出发,来设计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能够标出课堂结构和方向,从而使难化易、使繁化简。 如对“take a school party”这课可提出以下问题:
①have you had a birthday party before?②what kind of clothes we should wear?③can we run and shout at the party?从而导出新课what can we do at the school party?这样学生可从birthday party 中得出school party 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可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课堂教学出现的情景是无穷无尽的,教师不能机械的操作自己设计下的问题,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来驾驭课堂,引导学生驰骋于课堂。 二、由易到难提问
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知识、思维水平上得到提高。对提出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一定要安排好出场顺序。例如教学《tomas edison》这课的问题设计可由易到难,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主题,故以下问题可按顺序出场。
①who was tomas edison?②what did tomas do when he was 5 years old?③why was the teacher angry with him?④what did his mother do?⑤what can we learn from tomas?
若把5题放在1题哪儿,学生的答案会零散、不全面,能力差得学生会无话可说。课堂上将会出现僵局的局面。有难度的问题,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不能因为急于得到答案而自问自答。如果学生实在答不出的时候,教师可给一些必要的提示来引导。故根据这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在形式上、内容上、难度上等方面综合考虑。教师必须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层次差异来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积极主动思考,达到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抓好时机提问
教师提问时可抓住学生好问的心里逐层展开,步步深入,紧扣现实生活,切合实际,可在课前、课中、课后提问。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太明确时,有些问题可在讲授新课之前提问,问一些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可达预习之目的。如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4 “soap opera”这一内容,课前可问:①do you often watch tv?②what do you watch on tv? 从而引出soap opera is a tv show that is on every day and that shows the good things that happen to a group of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这样就减轻了课堂负担。当然有些问题要在课堂上提问,即在讲授的过程中提问,这样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难的词、句、篇。通过教师的课堂指导,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难懂的问题简单化,达到学生爱学、好学之目的来牢固掌握知识。因为记忆需要周而复始,所以一些抽象的问题需要归纳总结,故放在课后提问最好。就soap opera这一内容可在课后问can you make a soap opera?让学生自编肥皂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加深印象,学得快,记得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对学生回答的及时﹑正确评价
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不会不做出处理,更不会不做恰当的评价,这个教学环节至关重要,坚决不能省。对
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时,首先必须肯定什么地方回答得正确,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全面,并指出原因。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很多老师容易忽视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个教学环节疏忽不得。 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回答后,如果答案不准确,教师应再恰当地提示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如果另外的学生,仍然不能订正、补充前一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再另换一个角度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小结性的评价,以求得问题较全面、较透彻的解决。这样做,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记忆印迹,学得扎实、全面。
以上就是本人教学几年来摸索的经验总结,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教。 参考文献:
[1]刘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 (新心教育),2003
[2]向北琼.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
[3]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