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建设实施方案
实 施 方 案
项 目 名 称 蔬菜大棚建设
项目实施单位 昆明市晋宁县镇府
方案编制时间 2017年5月20日
项 目 概 要
项目名称:蔬菜大棚建设 项目实施单位:昆明市晋宁区镇府 项目实施单位法人代表:吕亿丰 联系电话:项目主管单位:晋宁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项目主管单位法人代表:黄春 联系电话: 技术依托单位: 昆明市晋宁区镇府 技术依托单位技术负责人:金毅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资金来源:上级补助40万元,其他资金投入48.6万元, 项目建设地点:昆明市晋宁区新街镇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建钢架大棚60个,180平方米/每个 项目建设期限:2017年10月——2017年12月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概况 新街镇位于晋宁区城西北部,辖区面积98.15平方公里,全乡共13个村,78个村民组、3643户、16729人,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1640米,平均海拔1790米,耕地面积14747亩(习惯亩)。境内气候低温多雨,最低气温-3℃,最高气温31℃,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雨量819毫米。2016年底,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新街镇传统农业占全乡农业的80%以上,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急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 2.可行性 1、规划种植飘菜、白菜、瓜、果、花卉等属喜温作物,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生长适温为18~32℃。土壤pH值以5.5~7.2为宜。黄瓜可四季栽培。冬春栽培时多用育苗种植。②西红柿。西红柿是喜温性蔬菜,在正常条件下, 最适温度为20~25℃,根系生长最适土温为20~22℃。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土壤酸碱度以pH6~7为宜,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应进行改良。③茄子。茄子喜温作物,较耐高温,适宜温度为25~30℃,土壤酸碱度以pH6~7为宜。④白菜。适宜于保肥保水力强的砂壤土、壤土和粘壤土,土壤以pH6.5~7为宜。喜冷凉气候,平均气温18-20℃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最好。-3℃能安全越冬。 2、新街镇自然、气候、生产和生态条件有利于蔬菜生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首先,赫章县安乐溪乡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最低气温-3℃,最高气温31℃,平均气温14°,1月平均气温3℃,7月平均气温20℃,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其次,自然环境优越,新街镇是一个水资源非常丰富的乡,森林覆盖率为63%,有林地6万亩。再次,安乐村土壤pH值为6,非常适应种植黄瓜、西红柿、茄子、白菜等蔬菜。 3、现有农业技术专职人员4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职务2人,助理级职务2人。同时,为实施好该项目,、有关专家实地考察,认为项目可行。立即请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实地管理。 4、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建设内容:蔬菜大棚建设 (二)建设规模:建钢架大棚60个,180平方米/每个,共计10800平方米;并于2012年12月开展大棚蔬菜种植。 三、项目建设标准及技术方案
建设标准: 1.按照180平方米/1个示范点建设原则,合理规划道路、灌水及排水渠系。建棚放线时,每排大棚纵向预留主干道5米左右,横向预留1.5米左右,道路两侧预留主水渠和支水渠,宽30厘米左右,深30厘米左右。 2.钢管拱架大棚净宽:6米,总长30米,脊高2.7米。其中内设钢管横担一根,总长30米;钢管立柱15根,单根长2.5米, 立柱间距2米。 3、由新街镇垂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组织大棚蔬菜种植 技术方案: 由公司请县农牧局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及毕节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建棚。 四、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概算:建蔬菜大棚60个,每个30米长,6米宽共180平方米,每平方米单价45元,所需资金8.1万元,60个共投资48.6万元;蔬菜种植资金投入40万元;共计88.6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财政扶贫资金40万元,自筹48.6万元。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2017年6月前组织方案编制,落实项目实施准备工作。 2、2017年10月底前完成材料采购。 3、2017年12月底前建设完毕。 4、2018年1月1日进入生产。 六、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措施 为切实加强对项目工程的领导,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乡人民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陈大敏任组长:焦海任副组长:曾西扬及项目村村干部全体成员。 (二)技术保障措施 1.请县农牧局委派技术人员作指导。 2.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大棚蔬菜生产水平。 3.做好宣传和普及种植技术工作,进一步发挥科技在种植生产中的作用。 (三)项目管理措施 1.由受益农户做好种植管理工作。 2.由新街镇及安乐村委会制定相关管理措施。 (四)服务体系措施 请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免费作技术指导。公司抓好大棚、生产等建议。 (五)与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措施 大棚建成后生产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由公司向农户流转土地,农户可筹资参与入股。所获股份按投入资金占比例再上浮10%作为股份分红,充分让利。引导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公司负责项目建设及生产管理。筹资农户选1—2名农户参与管理。 七、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蔬菜大棚建设,是提高土地产出的主要途径之一,每亩纯收入可达6000元,60个大棚可达36万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 蔬菜大棚种植,可改善本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并且随着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可以加快规模化经营的步伐,提升我乡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三)扶贫效益 1、可解决项目村及周边村部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可培训出大批的种植技术人员。 2、每个大棚每年提取1000元的贫困互助资金,作为其它村贫困人口的产业扶持。 具有地域特色蔬菜,可以大批量订购,价格可商议。联系人吕先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