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11 晏子使楚》优质课教学设计_2

来源:华佗健康网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1、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层次,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呢?

2、这的确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那故事中主人公晏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楚王和晏子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去深入的全面的体会晏子那不同凡响的人格魅力。

二、先品楚王,感受侮辱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4、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晏子是怎样反击楚王的语言。

2、为了显显自己的威风、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究竟是怎样?把你画出的句子读出来。(出示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

3、一句话、一个词往往包含着很多的信息,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师相机板书:开洞、没人才、没出息

4、透过这些句子,我们看到了楚王是多么的阴险狡诈、目中无人,他侮辱晏子实则侮辱齐国,他处心积虑、用心良苦。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5、如果是你,看到这五尺来高的洞,听着这侮辱人格、国格的话,你会怎样?

放弃是无能的表现,恼怒不是好办法、伤心解决不了问题。尤其是作为一个使者,你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国家的形象,绝不能妥协,更不能冲动。

三、再品晏子,体会巧妙 (一)第一次较量

我们已经知道,晏子不同于我们常人,他机智巧妙地反击了楚王,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品味晏子的巧妙语言,谁把晏子第一次反击的话读出来?(媒体出示)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6、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在学生自由畅谈之后,出示,引导学生填空: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 访问狗国钻 ____ ,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_ 。

7、这几句话意思明显,大家明白了,接待的人也明白了,正在暗自得意的楚王听了接待的人的传话后会怎样想呢?

8、楚王就不明白了,怎么转眼出国成了狗国,自己成了狗王了,晏子这番话究竟妙在何处?

(引导学生明白:晏子先把那个五尺来高的洞称为狗洞,自然就有了狗国;晏子并没有直接说“楚国是狗国”,而是巧妙地让楚王说

自己国家到底是个什么国?这样不但给楚王一个台阶,而且更重要的是晏子已经料定楚王的反应是绝不会让他钻洞,真是胸有成竹。)

9、面对狗洞,晏子顺水推舟,短短的几句话,既不失礼节,有维护了尊严,说的太妙了,能读出妙吗?

10、小结过渡:晏子不卑不亢、不急不躁地把侮辱还给了楚王,给楚王来了一个迎头痛击,楚王绝不甘心,更加过度,不过燕子的反击也更加精彩。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晏子第三第四次反击楚王的话,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出示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晏子的话 思考分析言外之意 理解品味语言之妙 (二) 第二次较量

1、谁来读读第二次较量中晏子说的话。 出示句子: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2、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并说出这几句话妙在何处。(要引导学生体会夸张句子的妙,再出示原文这段话的原文: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 挥汗成雨 比肩继踵,何为无人。并从中积累成语:张袂成阴 挥汗成雨 摩肩接踵)

3、晏子这里说的“人”和楚王说的“人”一样吗?难道晏子没听明白?(引导体会晏子故意装糊涂)

4、楚王认为晏子没听出来,就干脆直截了当地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派你来呢?”不屑与轻蔑表现的淋漓尽致,晏子的话堪称经典。

5、出示句子: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6、请生谈谈体会。 出示 :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下等人,楚国是__________。

7、这几句话又妙在哪儿呢?难道齐国真有这样的规矩?为什么要贬低自己呢?

晏子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意思说下去,承认自己不中用,是下等人。其实在贬低自己的同时,却更有力地贬低了楚国是下等国。晏子的话真是太妙了,你还想再读读这些话吗?好,同桌分角色朗读。

8、让我们亲临现场去欣赏这精彩的语言吧。(播放视频) (三) 第三次较量

1、导:第二次较量,楚王又吃了个哑巴亏。好!继续交流,第

三次情况如何?先读读晏子的话? 谁来?

出示: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不过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2、在这段话里,有两个“水土”,大家看看,这里的两个“水土”意思一样吗?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3、你读懂这段话的意思了吗?交流。

4、楚王嘲笑齐国人只会做盗贼,在这段话里,晏子不但只出了齐国人做盗贼的原因,还讽刺了楚王的无能,治国无方。晏子的话真是太妙了,来再来读一读。

四、回访结果,体会心情

1、导:这三个回合,楚王连连败下阵来:

出示:第一次想让晏子钻狗洞,最后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二次想侮辱齐国没人才,最后只好——陪着笑

第三次想侮辱齐国人只会做盗贼,最后只好——赔不是。 2、从中你体会到了楚王什么样的心情?你能想到哪些成语?(自取其辱、自作自受、自讨苦吃、咎由自取、自讨没趣等)

3唉,楚王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呀!你还有那些巧言妙语送给楚王?

偷鸡不成蚀把米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聪明反被聪明误 赔了夫人又折兵… 4.从这以后楚王——

出示: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五、品评人物,感悟魅力

1、刚才,我们着重欣赏了晏子的语言,在这些语言中,晏子或用夸张,或用反问,或举例子,或打比方,一次次反击了楚王,让楚国先后成了狗国、下等国、贼国,最终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可有人这样评价晏子:

出示:“晏子的语言看起来是有理有据,可更像是在做语言游戏,仅仅 算不上大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对此,你有何看法?你会怎样评价晏子呢?

3、请不要急于发表你的看法,一定要从文中找依据,文中除了写晏子的语言,还写了什么?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从“看了看”“严肃”“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装着

为难”“拱了拱手”等对晏子动作、神态的描写中体会晏子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有礼有节、忠君爱国等品质。

5、小结,听了同学们有理有据的分析,大家明白了晏子获得尊重绝不但仅靠他这张嘴,他正是凭着超凡的智慧、善变的口才、无畏的勇气、强烈的爱国热情才不辱使命。请同学们再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交流拓展

1、总结:历史过去了两千多年,晏子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心中智慧的化身一直熠熠生辉。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在我们心中气度不凡,顶天立地,因为他脑中藏着大智慧,胸中跳着爱国心,他挺直着脊梁,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他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思想家。

2、文章学到这里,你有何感受?收获了什么?

3、中华文明五千年,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大家交流资料。 4、欣赏周总理外交小故事。 5、课外实践 出示:

把这个故事改编成剧本演一演; 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写下来; 继续搜集体现语言魅力的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