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居环境文化
订 广 东 商 学 院 答 题 纸(格式二) 编号: 55 课程 中国人居环境文化 2014 -2015学年第 一 学期 成绩 评阅人 ---------------------------------------------装--------------------------------- --------- -----------------------------------------线---------------------------------------- 班级 13级统计学一班 姓名 黄永铭 学号 13251005113 - 评分标准: 优秀 良好 能结合身边(家乡)实际,具有现实意义 中心突出,结构合理,观点正确 中等 能够结合身边(家乡)实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心突出,结构较合理,观点基本正确 思路清晰,论证逻辑性强;材料充分,运用得当,且说理透彻,具有一定说服力,对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有正确认识 条理清楚,论证逻辑性强;材料虽充分,但运用合理性理论联系实际,但还有待深入;对传统建筑风水文化的认识基本有正确认识 语言、格式、态度语言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要求,态度语言顺畅;格式完全符合要求,无错别字,态度认真 语言通顺,有少量错别字,格式基本正确 中心不够突出,结果不合理,观点有重大错误或不正确 论证过程思路清晰,论证逻辑性强;材料充分,运用合理,且图文并茂,具有较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有深刻认识 内容空洞,层次混乱,条理不清;有抄袭嫌疑,或由他人代笔;或论文结构与观点不相符;或论文核心内容有常识性错误;材料贫乏;对中国人居环境文化的认识错误 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写作态度不端正 差 选题基本不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得分 论文选题 能够结合身边(家(10分) 乡)实际,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结构、观点 中心突出,结构合理,观点鲜明、正(20分) 确 能理论联系实际,能理论联系实际,稍有欠缺,虽然能(50分) 强的说服力;对中(20分) 端正 1
祠堂风水小研 摘要: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中国人通过体察自然界江河竞流,山川俯仰的变化,从而格物致知,精心选择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按照自然的秩序,采取自然的行动,就能获得平安与快乐。 关键词:广东祠堂,礼制性建筑,格局,陈家祠。 在我们的身边也处处能体会到风水的科学之处。窗台作床,危机四伏由于居住环境问题,许多住宅都将窗台用作睡床。这样便可以物尽其用,增加睡床的宽度。虽然这些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窗台的面积,但当睡眠时一不小心,便会弄破玻璃或造成人命伤亡的惨剧。尤其是儿童之睡床更不应该太靠近窗台,因为他们好奇心重,往往会被窗外事物所吸引而窗外望或爬出窗框,就会酿成危险意外。所以,儿童的睡床位置是最好摆放于靠近墙角位。同时,屋内的窗不要太多或太低,只要在室内空气流通就没有问题。由于睡床太贴近窗口,若窗与街道太近,睡眠时就像睡在街道上一般。遇到行雷闪电或灯光照射,会因而导致睡眠不足和心理恐惧。其实风水亦是心理学和环境学,只要恰当地改善环境去迎合风水之道,便不是迷信的事情。炉灶方位影响财运。许多人对住宅的风水只注重客厅和睡房的布置,而忽略厨房的重要性,所谓:(门、主、灶)即大门口、主人房和炉灶位置。厨房是经常要用水和火的地方。《易经》有所谓水火既济,意思是指水和火是饮食必须之物,有了火和水的调理,便达到阴阳调和。因此,要达到(既济)的状况,才能家运顺畅,人口安宁。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东方属木,南方属火,故炉灶宜朝向南方火旺方位为佳。其实,炉灶朝向东方或南方是非常符合五行方位的。因为古时用来烧饭的燃料,不外乎野草及柴枝,当烧饭时灶口朝向东方便可以配合风向,容易生火。厨房炉灶要坐煞向吉才可达到风水原则。如果位于吉方,则家中人口健康,夫妻感情融洽。若洗碗盆和炉灶成一直线,则为水火不容,影响夫妻感情和健康。若炉灶摆放位置与水笼头成曲尺型(L型),则可避免水火冲射,亦符合风水之道。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部,处于五岭之南,移民自秦朝开始,宋代以来规模较大。大批的北方汉人南迁,在迁徙的过程中,带来的中原的文化,经过长时间的与广东当地越文化的整合与分化,逐渐形成自己的地域文化。广东的宗族文化与祠堂也是在北方移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发张的过程中吸收了当地文化的养分,依靠当地的经济基础,宗族文化与祠堂在民间得以普及,形成我们如今看到的一宗一祠,一村多祠,多宗联祠的地方特色。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人们把祠堂风水的好坏看作是宗族兴衰的关键,所以祠堂选置十分讲究,一般要求注意龙脉和生气来源,背山面水,明堂宽大,方正,水口收藏,无冲突,无争斗等现象。以及左右互衬,四势匀和。具有阴阳相济、虚实相生、刚柔互补、方园相胜、小中见大等涵构。其环境模式最好有四周群峰屏列,前有门户把守,左右护卫,后有背山所倚的地貌,讲究山明水秀,地灵人杰,要求文运亨达,人丁两兴。按风水定律:“左环右抱必有气”。这是生气、灵气和福气择地通
2
常背实向虚,十分讲究方位,一般坐北朝或者坐西朝东,也有根据特殊龙脉条件选择的其他方位的。在广东地区,祠堂的朝向出于对自然环境的考虑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朝向多取偏南,但是,有些祠堂也会出现坐西朝东或者坐北朝南的现象,这多处于珠三角地区的水乡。水乡的水系纵横交错,计入蛛网,或者连片的基塘,人们都表达出强烈的亲水性。一般祠堂以“四点金”和“八间头”为基本型制,所谓“四点金”就是小型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合院通常是正厅三开间双坡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木结构,厢房双坡两层楼屋硬山。“四合院”通常正房及到座均为三开间,左右各一开厢房,中间围合着天井。大门位于倒座的当心间,大门前面没有院落。在三间两廊式的民居以及尤其延伸而来的四合院民居,厅堂居中,卧房居其左右,两廊位于天井两侧的空间布局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体现了封建礼制所要求的尊卑等级秩序,体现着古代宗法制度下“父尊子卑,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家族宗法伦理与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关系。民居中的礼制思想经功能上的置换后,暗喻为祠堂中的“左昭右穆”的礼制等级思想,突出“居中为尊”“敬宗尊祖”的观念,强化家族意识和家族凝聚力,维护传统等级与宗法伦理。 说到天井,因为天井有风水玄机。天井的作用,从风水的角度来看,是为了“养气”,从建筑功能来看是为了采光和提供共享空间。传统的观念认为:天井是藏蓄之所,是财禄的象征。融“四水归堂”于天井,有言曰:“天井乃一宅之要,财源攸关,要端方平正,不可深陷落糟,大厅两边有异,二墙门常关,以养气也。凡富贵明堂自然均齐方正,有一种阴阳交媾之美。”这里要求天井所以被看作是财禄的象征,以养生气,体现阴阳交合之美。 天井所以被看作是财禄的象征,还因为它是排水之所。天井在向外排水时,不是直泄而去的而是屈曲绕行的,以表明家财聚而不散去。《风水讲义》一书中对排水路径作过较详细的论述:“水沟者,即居室内之出水阴沟也,宜暗藏,不宜显露。决沟折水宜顺地势,按子位屈曲而出,则气不流散。若直泄前去,则财不聚。如几宅并排居住,宜在门外横凿一沟,过门远抱出水方吉。若开门,财散不住。对门放水亦不聚财,水于两旁,富而悠久。人字流去,败财杀伤。凡丙午向,宜从前天井右边辛方回流,中天井从庚方回流,后天井从乾方出外口,水的排放应由内而外,由小到大,不可穿房,不可直泄,曲屈暗流,回环而去”方为吉利也。杨公风水一般排水是采取三神排水法,里面有房分的奥秘。 天井在古民居中非常重要,它们一般都不大,摆上花盆、鱼缸,四周的建筑都能分享到天井的绿意和雅趣。天井四周的屋檐和屋脊是潮州嵌瓷展现技艺的场所,花鸟虫鱼的嵌瓷造型,和天井里的绿色植物,共同营造一种生活的情趣。祠堂处处体现着风水思想,值得去细细研究。 以陈家祠为例。陈家祠是一座代表岭南传统建筑装饰风格的艺术建筑群,其建筑布局既遵循传统礼制规例,又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实用性。陈家祠真是岭南所见最大的一座族祠。它设有前、后、东、西四院,总占地面积36600平方米(包括部分田地)。陈家祠主体建筑面宽和纵深均为80米,平面呈正方形。由十九座硬山式单体建筑组成,每座建筑之间以庭院相隔,长廊相连,厅堂轩昂宽敞,庭院幽雅秀丽。平面以中轴线建筑为主,遵循中国传统建筑“前门、中堂、后寝”的型制,采用“五路三进”两边对称的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在建筑的处理上,以中轴为主线,两边配以低矮偏间、廊庑围合,衬托出主殿堂的雄伟气慨,形成纵横规整而又突出主体建筑的格局。整体建筑外面建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整座建筑前低后高,中间有青云巷,站在巷中,抬头仰望,视线狭窄,只看见蔚蓝的天空和浮动的白云,高耸的山墙上装饰着一只巨大的口衔花
3
篮展翅飞翔的蝙蝠灰塑,代表着富贵和祝福。青云巷南北贯通,层次递进,连接的建筑前低后高。青云巷本来是为祠堂的防火而设立的,但建筑师亦赋于其灵性,一级比一级高,即取其吉祥之意,希望陈氏弟子通过青云巷就能平步青云,步步高升,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风水学,不懂的人认为是愚昧无知的,鬼神论的东西,其实,风水学值得去细细研究,到处体现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风水学也有科学的一面,不应全盘否定,应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国学易学风水文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反对封建迷信。 4
5
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