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市第一小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双语教学工作计划计划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2009-2010第二学期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全面推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汉语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少数民族素质,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为目标,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努力开创“双语”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组织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校 “双语” 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特成立 “双语” 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为:
组 长:石亦兵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副组长:冯 丽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艾力克木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副校长,副书记 黄明星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副校长 赵叙刚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副校长 成 员:顾华荣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教务主任
努尔比亚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教务副主 马卫丽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教务副主 米热合买提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教研副主任 王宏萍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德育主任 罗文靖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总务主任 王 宏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工会主席
阿依夏木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办公室主任
1
唐联合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办公室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顾华荣,
副主任努尔比亚,具体负责“双语”教学相关事宜。
三、总体目标:
1、营造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氛围,拓展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环境,使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较强的利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欲望和交往能力。
2、使每位少数民族学生掌握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的基本技能;,能用汉语思维、摄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能用汉语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有较强的汉语自学能力和汉语听说读写能力。
3、使民族教师具有较强的汉语口语能力,能用汉语流利地进行交谈,发音准确,符合语法及汉语表达习惯,并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
四 、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组织领导。
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正确把握“双语”教学的实质,进一步加强管理,转变观念,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双语”教学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1.学校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校长石亦兵同志任组长的“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成员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研、德育、总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
2.遵循“双语”教学的客观规律, 年初制定“双语”教学目标规划、实施方案、教学计划和“双语”教学工作管理办法,使“双语”教学工作科学、规范、有序。
(二)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语”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教师是关键,我校将采取多渠道加大“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
1.进一步加大“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选派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民语
2
骨干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市级的脱产培训。
2.加大民语教师岗位培训和自学力度,以我校校本教研为依托,加强对“双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强化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业务能力。鼓励民族教师积极参加HSK 水平考试,使我校“双语”教师HSK 水平达到自治区规定的等级标准。
3.建立并形成“双语”教学的长效激励机制,对优秀的“双语”教师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调动“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拓展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环境。
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营造,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从语言上,从思想品德上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1、学校校名、班牌、绿化标牌校风、学风、班风、课程表等用 汉语标识;
2、开设“双语天地”、美化“双语画廊”,用足用好学校的语言活动室,校园环境宣传全部用上汉语。
3、发挥学校现代化设施,定期播放一些汉语儿歌、汉语小故事等节目,来营造双语氛围,促进双语教学和双语交流。
4、班级内也要加强汉语环境的布置,黑板报每期必须用汉语书写。 5、在校园显要位置设立校园每日一句,师生进入学校必须用汉语进行问候,课间的问候语、礼貌用语要用汉语进行。 (四)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研究
1.坚持不懈地抓好“双语”常规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完善“双语”教师的业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双语”教学管理办法,从教师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学生等方面严格规范,定期召开汉语教
3
学研讨会,进行教育教学分析,认真总结经验,开展公开课、研究课、研讨课、汉语专题辅导讲座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2.通过“民汉结对”和民汉教师互听、互评课堂等活动,促进民汉教师交流,快速提高民族教师的汉语教学水平。
3.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和掌握汉语,提高汉语交流能力,在开会、安排布置工作、组织教职工学习或与教职工谈话时使用汉语,工作报告、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心得笔记使用汉语书写,为教师和青少年学生树立榜样。
4、强化“汉语”教学,推进“双语”进程。
高质量的汉语教学是“双语”教学的前提,使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形成良性互动。我们首先要求教师切切实实地抓好汉语教学,教学中辅助以形体语言、音响、实物、图片等手段,尽可能不用维语解释,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全汉语的学习氛围,不断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双语人才打好扎实的基础。低年段(即小学一~三年级)注重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在唱唱、说说、玩玩、演演、动动中,奠定良好的汉语基础。高年级(即小学四、五年级)老师则侧重于低、高年级的知识衔接与语言能力培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原版的歌曲、儿童诗歌、短文以及日常用语等进一步强化汉语的交际功能,使学生接受汉文化的熏陶。
5、拓展非汉语学科的双语教学
首先,继续办好双语教学实验班。实验班的师生尽可能地用汉语开展部分非语言类学科教学活动,本着\"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组织双语教学活动。不断拓展学生学习汉语的范围,增加词汇的输入量,提供学生应用汉语的阵地,从而有效地强化语言的交际功能,使学生\"浸身\"于汉语的环境之中,从而开辟一条符合学生发展的双语教学的途径。
其次,以艺术、体育、数学为龙头在非语言学科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在非汉语学科的课堂上师生逐步能用一些简单的汉语进行对话,包括:\"
4
师生问候语\"、\"组织教学语\"、\"小结评价语\"、\"师生互动语\"等,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汉语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教师要适时适地适宜地用汉语进行教学,拓展学生汉语学习的范围,丰富学生词汇量,为学生提供应用汉语的阵地,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环境里自然而然地\"习得\"汉语,逐步养成自然听、自然说的习惯。课间,他们又可以引领学生用汉语进行音乐、体育游戏。
(五)将“双语”教学与学校各项活动紧密结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双语”教学活动。
1、定期开展“双语少先队队会活动”、“升国旗活动”、“双语主题班会”、“制作贺卡”等活动。
2、学校通过开展双语朗读、双语歌曲、双语课本剧表演等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学生汉语口语的能力。
3、积极参加市、州上组织的各种活动。鼓励教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汉语竞赛,争取早出成绩,多出成绩。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二月
1. 开学初常规检查 2. 双语教研会议。 3. 教学常规检查。 4. 双语教师计算机培训。 5. 安排双语教师实习。 6. 钢笔字比赛总结。 三月
1. 双语教研会议 。
2. 教案,作业,听课及拜师结对记录检查。 3. 一年级家长开放日。 4. 双语教师推门课。 5. 学生朗诵比赛。
5
6. 双语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7. 双语教师计算机培训。 四月
1. 双语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总结。 2. 双语教研会议。
3. 教案,作业,听课及拜师结对记录检查。 4. 校内双语口语大赛。 5. 2—5年级家长会。 6. 双语教师计算机培训。 五月
1. 双语教研会议。
2. 教案,作业,听课及拜师结对记录检查。 3. 双语教师朗诵比赛。
4. 参加库尔勒市少数民族少儿口语大赛。 5. 民族学生汉字书写比赛。 6. 双语教师计算机培训。 六月
1. 教师基本功比赛。
2. 青蓝工程拜师结对工作成绩评定及总结。 3. 教职工目标考核。 4. 双语教师计算机技能比赛。 七月
1.第二学期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2.第二学期双语成绩总结,反馈。
3.安排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双语教学计划。
库尔勒市第一小学2010年3月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