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学风建设 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党总支 丁 宁
学风建设是学校亘古不变的主题,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优良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系风、校风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优良的学风,既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也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历史积淀、教学传统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对学风建设的思考
学风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又是一种群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风建设是通过学校有关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促使良好学风形成而建立的机制,由各种与学风有关的规章制度、措施、组织、人员(教师及学生)、环境等组成,实际上是对学风建设的情况进行控制与反馈,不断完善与调整的过程。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风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高校里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经常逃课,沉迷网络等不良倾向,这充分表明新时期加强学风建设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风建设意识不强,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
学风包括学校领导治校、教师治学和学生学习的风气与作风。好的学风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体现学校品味的重要标志。高校要发展、上水平、上台阶,必然离不开优良学风的支持,但目前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在上基建、上规模、增设备等方面抓得比较紧,而对学风建设等方面抓得比较松,认为学风建设只是某一单位、某一部门的事,不将其纳入学校建设的重点。虽然,许多学校已明显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但
在学风建设怎样抓,仍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系统的措施,致使很多计划都流于形式。
(二)教学改革滞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由于连续多年的扩招,学校内部管理与改革发展的任务较重,造成与人才培养直接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较为滞后,而且由扩招带来的必要的师资补给较为仓促,有的教师在育人能力乃至师德修养上都有待提高,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成才的需要,对学风建设的引导缺乏应有的力度和效度,没有形成持久的系统的学风建设体系,导致了长期以来无法杜绝的不良考风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滋长。
(三)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缺乏学习积极性
有关资料表明,当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总是觉得自己考入的专业没有前途 ,或者“自己根本不喜欢”,所以导致学习不安心,由此产生厌学、混学的情绪和行为。这种现象说明,新生入学时专业教育未达到相应的目的和效果。学生若无敬业、爱业精神,当然就无法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并去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对专业学习自然就会产生抵制情绪。导致学习上不思进取、不肯钻研,荒废学业的严重后果。 三、加强学风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一)变革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育人理念
“以人为本”即要把学生作为学校的生存之本,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把由“以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使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育人这一中心来开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促使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同时,必须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增加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严格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以期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二)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新型教学管理体制
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核心。一要根据新形势下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研究建立能够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管理机制,如通过不断修订完善教学计划,改进培养方案,改革考核制度,目的在于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鼓励支持学生
参与科研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创造性思维;二要加强教师教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切实抓好师德建设,强化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整顿教学秩序,进一步加大学生评教评学的力度,促使教师用心治学治教,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三要加强考风建设,考风建设是学风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优化学风的重要催化剂和净化剂。强化学生考风教育,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制度措施,加强考试文化建设,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三)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格局
学风建设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多角度、多层次地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学习动力。同时要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按照一定的行为标准来进行;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要密切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系,分层次、分阶段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学风指导和管理;定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开展学风状况调研,听取意见和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过开展专题活动如学术报告会、优良学风创建活动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效推进学风建设。另外,我们改革学生干部任用机制,也就是在学生干部选拔和使用上尝试实行“轮岗制”、“学习成绩一票否决制”,引导学生干部将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成为学习的“标杆”、学风建设的楷模。
(四)建立反馈机制,实现家校共育模式
家庭的教育作用通过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影响学校的学风。目前,我们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家长建立了联系沟通制度,如坚持每学年给家长寄送学生成绩单,实行学生在校表现定期告知制度等。这样通过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和定期或随时沟通,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那些经常违反纪律、学习较差的学生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在校表现,并做好学生的引导和监督工作,合力商讨具体的改进措施,共同改变学生不良习惯。
(五)拓展社会实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观念,组织学生有计划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重要内容,让同学们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开阔
眼界,从而使自己的理想更接近社会现实,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从入学就开展就业教育和指导,促进学生重视学习,建立优良学风,引导他们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并围绕这个主题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加强基础课,增加选修课,提倡文理渗透,鼓励考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行之有效地做好学生发展的全方位、全过程指导,我们启动并实施了党员干部包年级、党员教师包班级的系统工作计划。
综上所述,学风建设是重要的、系统的,同时又是艰巨的、复杂的,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也需要我们为之付出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