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铁水联运发展进入历史快车道

来源:华佗健康网
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铁水联运发展进入历史快车道

作者:徐习军仲其庄徐辰佳融

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1年第11期

文、图 徐习军 仲其庄 徐辰 佳融

铁道部与交通运输部于2011年9月29日以交水发[2011]544号文颁布了《关于加快铁水联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于2011年10月12号在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召开的铁水联运现场推进会上进行了发布,与此同时,推出6条铁水联运示范线。这是2011年5月10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后的一个具体而有效的落实。两部将建立铁水联运运行机制,加强铁水联运基础设施和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统一的铁水联运标准化体系基本形成。这意味着铁水联运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多年沉积的机制障碍与技术壁垒有望被打破,社会物流成本将可能大幅降低。这标志两部共同建设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推进现代物流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意见》阐明了加快铁水联运发展的意义

铁水联运作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方式之一,在集装箱运输方面意义重大。集装箱运输并非新生事物,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迎来了“集装箱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集装箱技术在美国的运输业中广泛应用,导致了美国第二阶段的集装箱运输革命:现代多式联运的发展。这次革命在集装箱技术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更多的是运输系统组织制度和运输配送体系各方面的制度变迁。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海港口集装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集装箱综合运输体系也已经逐步完善,无论远洋运输还是陆路联运,我国的集装箱运输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铁水联运在我国的起步较晚。

《意见》特别阐明了加快铁水联运发展的意义,认为加快发展铁水联运有利于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优化运输通道布局和运输结构,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加强水陆口岸功能衔接、实现货物运输无缝衔接,充分发挥铁路和水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应,提高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和集装箱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提升现代物流水平的要求,更好地发挥铁路、水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支撑保障作用。

基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碳排放等几个原因,各国的铁路网络发展极其迅速,大规模的海铁联运将在全球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未来全球运输业的发展方向。以中美航线为例,从青岛出发先到美国西海岸、再经铁路运输至美国东海岸相比,从青岛出发到美国东海岸,路程上少1/2,碳排放量减少1/3;而美国西海岸未来将投资66亿美元改扩建港口、BNSF铁路公司已经投资300亿美元改建扩建铁路运输系统,为海铁联运提供了基本条件;测算显示,即使2014年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完工并可通行更大型船舶后,西海岸仍具低碳排放优势。

《意见》也充分阐述了加快铁水联运发展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的意义:加快发展铁水联运,有利于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对于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两部《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签署后,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还向媒体表示,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宗散货和长距离货物运输

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水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占到了68%,为国民经济平稳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意见》以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指导思想,

突出政策支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战略,促进资源开发和产业梯度转移,对密切内陆与沿海、沿江地区的交通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铁水联运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铁水联运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对于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明确阐明指导思想在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把发展铁水联运作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强化组织协调,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切实提升铁水联运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意见》提出,要坚持统筹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充分发挥铁水联运组合效应;坚持同步发展,在着力加强铁水联运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增强铁水联运软件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创新发展,加大铁水联运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坚持合力发展,建立和完善部门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有关单位发展铁水联运的积极性,加强沟通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协调发展的良好发展氛围,加快建设覆盖主要联运通道的铁水联运体系。

《意见》以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指导思想,突出政策支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引领我国铁水联运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进步无疑是一个很好地促进。

《意见》对加快铁水联运发展目标定位准确

力争“到2015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20%以上,港口煤炭、矿石、粮食、化肥等大宗散货铁路集疏运比重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这是《意见》在发展目标中提出的“量”的具体化。长期以来,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在铁水联运方面已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大宗散货的铁水联运,近年来每年近6亿吨的煤炭通过铁水联运实现了“西煤东送”、“北煤南运”,有力地保障了南方的煤炭供应。早在几年前,国家铁道部就制定发展规划,将以站点布局调整为核心,配合路网建设和双层集装箱通道建设,形成以18个物流中心为枢纽、40个专办站为结点、100个代办站为喂给,班列线为通道,辐射全国的铁路集装箱运输支撑体系,目前这一布点除少数还在实施中,绝大部分已经基本完成,这也为实现加快铁水联运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意见》的发展日标还包括:在“十二五”期间,统一的铁水联运标准化体系基本形成,铁水联运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主要联运通道铁水联运运行机制基本建立,铁水联运枢纽港站换装能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批能够提供综合性一体化服务、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铁水联运企业,铁水联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这一目标定位符合我国物流运输的发展实际,特别是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意见》加快铁水联运发展的任务明确,主要工作布置清晰

根据2011年5月10日两部的《合作协议》,两部加,强和完善铁水联运发展规划,合理布局联运通道和网络。开展集装箱等铁水联运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煤炭、矿石、粮食、化肥等大宗散货铁路集疏运能力和水平;交通运输(港口)管理部门和港口企业加快港口铁水联运集疏运场站、设施设备建设,铁路部门加快港站后方通道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支持

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两部研究制定和完善促进铁水联运的相关政策、标准,加强铁水联运组织管理,加快铁水联运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共享。支持港口、航运和铁路运输企业发展铁水联运业务,提升现代物流服务能力。两部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开展重大政策和标准课题研究,并决定在2011年年中,联合召开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现场会,全面部署集装箱铁水联运工作,着力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

这次两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铁水联运的发展的“八项任务”:合理布局联运通道和网络;加强铁水联运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建设;完善铁水联运相关标准、制度;加强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进铁水联运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导铁水联运市场发展;大力培育铁水联运市场主体;实施铁水联运示范工程。

围绕这“八项任务”,《意见》进行了清晰明确而又具体地工作部署。

《意见》要求贯彻落实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铁路与港口的规划衔接,以沿海和沿江主要港口为铁水联运枢纽、经济腹地铁路干线为骨架、沿线主要货运站场为节点,科学布局铁水联运通道,完善区域性铁水联运网络。加快推进主要港口、铁路和货运站场及运输装备等联运设施设备建设,大力推进铁路装卸线向港口码头延伸,推进“港站一体化”,实现铁路货运站场与港区无缝衔接。

《意见》对长期以来我国物流运输的标准化不足问题提出要求:加快铁水联运标准化建设.统一铁水联运集装箱规格、货种限制(含危险货物)、装载技术等相关标准和要求,制定铁水联运数据信息传输、交换的相关标准。建立健全铁水联运统计和考核制度,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推进铁水联运统一单证、优化流程、责任交接和全程联保制度的建设。鼓励企业在铁水联运运输、装卸、配送等环节采用先进技术和标准化专用装备。通过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促进电子数据交换( EDI)、无线射频识别(RFID)、供应链管理( SCM)等先进技术在铁水联运领域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铁水联运技术水平。加快铁水联运信息化建设步伐,在信息开放、数据交换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充分利用港航、铁路、口岸管理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支持各铁水联运通道建立公共信息共享平台,逐步提供班轮/班列运行时刻、运价、联运货物动态、订舱/请车、港口/车站业务、口岸监管等数据查询、业务办理等信息服务。积极开展铁水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根据铁水联运市场需求和有关联运通道的软硬件条件,选择一批铁水联运示范项目,加快组织实施。在总结示范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示范成果,带动我国铁水联运整体水平的提升。

《意见》十分重视铁水联运市场发展,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铁水联运多元化、市场化。在大力发展中长途铁水联运的同时,完善价格机制和政策,加快拓展短途铁水联运市场。充分发挥铁路集装箱场站和内陆无水港的作用,进一步加快集装箱铁水联运市场发展。优化铁水联运运输组织,合理设计运输方案,提高往返重载运输比重,减少车船排空,提高运输效率。鼓励货运枢纽拓展仓储、分拨配送、流通加工、保税等功能,促进货运枢纽站场加快发展现代综合物流。引导和规范铁水联运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鼓励大型航运、港口、铁路运输企业积极发展铁水联运业务,完善铁水联运功能,拓展经营网络,延伸服务范围,扩大铁水联运规模。支持企业按照市场机制整合资源,构建面向国际国内贸易的铁水联运服务网络。

《意见》以包括资金支持在内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推进大陆桥运输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加快铁水联运发展,有利于扩大港口经济腹地和辐射范围,吸引更多货源,更好地利用中国沿海、沿江港口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优势,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现代物流发展。《意见》提出了包括资金支持在内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两部铁水联运的合作发展,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表示,两部要“相互‘给力’,扎实做好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项目建设”。他说各港口企业是铁水联运的具体实施者,目前已形成的铁水联运班线,相关港口企业和铁道部门都倾注了不少的心血。两部签署合作协议,既是对前一阶段铁水联运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铁水联运工作的支持。各港口和航运企业要克服困难,提振信心,主动作为,在铁道部运输局和部水运局的指导下,按照示范内容,努力做好示范项目建设工作。

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要求铁路部门要抓住这次开展示范项目的发展机遇,勇于突破固有的条条框框,积极主动地适应国际物流技术标准和服务要求,从铁道部到铁路局都要从政策、运力等方面向集装箱铁水联运倾斜。实现铁路生产方式由“站到站”向“门到门”的转变,拓展延伸服务,满足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各层次、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制度和机制。各铁路局要与相关港口建立和完善合署办公机制,有条件的港口要向连云港一样提供一体办公场所,实现铁水联运相关工作人员的合署办公、生产数据的及时交换和生产组织的无缝衔接。

《意见》强调要加大铁水联运资金投入。对纳入铁水联运示范项目的重点铁水联运信息平台建设予以适当的资金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铁水联运基础设施建没领域,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铁水联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土地及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健全铁水联运政策法规,抓紧制定铁水联运相关规章,加强铁水联运标准、规范建设,统一和规范铁水联运市场。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铁水联运发展的价格体系和扶持政策。

《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和完善铁水联运发展规划。把加快铁水联运发展作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铁水联运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铁水联运通道和网络。完善铁水联运协调机制。交通运输部、铁道部联合成立推进铁水联运发展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做好规划编制、项目审批、资金支持、体制创新、配套政策制定等各项工作。各地交通运输(港口)管理部门、铁路部门要会同有关企业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做好铁水联运工作的落实,同时加强指导监督,加大宣传力度,及时研究新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并强化与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快速、优质的口岸环境,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又好又快发展。

对于大陆桥运输来说,在发布《意见》的同时,两部在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召开的铁水联运现场推进会上推出6条铁水联运示范线。这6条示范线中,包括连云港一阿拉山口、青岛一大陆桥沿线、天津一西北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见》的颁布就是在为大陆桥物流运输给力。据了解,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大陆桥过境运输的主要承担者连云港,是国内最早开展集装箱铁水联运的港口。自1992年大陆桥开通运营以来,集装箱铁水联运量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集装箱铁水联运到发总量15万标准箱,超过大连港,跃升全国第一。

《意见》以包括资金支持在内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在使得铁水联运发展迎来春天的同时,也强有力地推进大陆桥运输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