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广西民族审美文化的资本化

来源:华佗健康网
匆宁软 极 譬阢学报 2013年第18卷第6期 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 2013 Vo1.18 No.6 论广西民族审美文化的资本化 许晓明 王敦2 (1.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23; 2.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广西南宁530008) [摘要】广西有着丰富的民族审美文化资源,并具有边际性与开放性统一、传统性与创新性统一、多元性与交融 性统一的广西民族审美文化特点。对于基础设施较差、资金相对短缺,但却拥有众多民族文化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的广西来说,利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投资来发展民族经济就显得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让民族审美文化以资本化 的方式参与广西文化强区建设,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关键词】广西文化;民族审美文化;文化资本;文化强区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09—3621(2013)06-0027-04 风俗习惯;从文化地理特征上看,有山地文化、海洋 刖 吾 文化、圩镇文化等。由于族群的分布,又大致可分为 东北部重视诗书耕读,儒学传统深厚的湘语人文化 广西民族审美文化,是聚居于广西的12个世 区;善于稻作经营民歌文化丰富的西部壮文化区; 居民族及其他兄弟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精于商业活动,手工技艺发达的东南广府、客家人 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广西民族审美意义的 文化区。形成块状分明,相互交融的广西文化地理 物质与精神文化现象,包括物质形态、精神形态、行 格局。 为形态和制度形态等,是特色性与交融性、传统性 (二)广西民族审美文化的内容 与创新性、边际性与开放性的有机统一。在文化越 1.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 来越成为资本的今天,民族审美文化软实力将成为 纵向梳理广西的历史,可以发现,处于边疆地 广西发展的硬支撑。 区的广西,同样拥有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 “百色手斧”的考古发现和科学测定,强有力地 一、丰富的民族审美文化为文化资本化 证明了早在80多万年前,广西就有古人类的足迹。 提供资源保障 首次向全世界证实了早期东方人种至少在8O万年 前就已经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石器打制技术,从根本 (一)广西民族审美文化的形成 上纠正了把亚洲地区与非洲、欧洲划分开来的错误 广西这块和谐美丽的土地,是由壮族、汉族、瑶 观点,从根本上动摇了Movius理论中“东方早期人 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 类智力低于欧洲、非洲早期人类”的论断,在学术界 水族、仡佬族等12个世居民族携手开发出来的。由 有力地证明了东亚早期人类与西方具有同样的智 于迁入时间的差异等原因,广西各民族选择了适合 慧和认知能力。丰富的百色旧石器遗址、贝丘遗址、 自身的生计方式,形成了“壮侗族群住水头、汉回族 大石铲文化等,都是广西史前文化的代表。广西是 群住街头、苗瑶族群住山头、彝仡佬族群居僻地、京 古代铜鼓出土最丰富的地区,到目前已收藏500面 族住海边”和谐共生的民族地理格局。从民族差异 以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铜鼓有350多 上看,广西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计方式、民族语言、 面,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古代铜鼓最多的博物馆。 【收稿日期】2013-09-26 【网络出版】http:llwww.cnld.neffkcms/detail/45.1268.C.20131129.1755.008.html 【作者简介】许晓明(1977一),女(壮族),广西大新人,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 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广西民族民间宗教文化研究; 王敦(1972一),男(壮族),广西乐业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文化建设及民族审美文化研究。 o 许晓明。等 目前还有活态形式的铜鼓习俗的存在。这也是世界 少有的。遍布于左江流域的“花山崖壁画”,留下千 古谜底等着人们去探究和开发。布山遗址见证广西 于秦汉即成为中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早在汉代, 梧州就诞生了士燮这样的经学大师——“一门四 士”“一门四太守”。最早的佛教理论著作《牟子理惑 论》作者为苍梧太守。合浦汉墓证明广西是实至名 归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点之一。晋代道教大师葛洪 为寻丹砂虽没到过广西,却让广西形成多处与之相 关的风物传说。唐代著名诗人曹邺是桂林阳朔人, 同时代还有曹唐及广西第一位状元赵观文。边疆地 区特有的贬谪官员文化,又使广西有幸留下宋 之问、张九龄、柳宗元、黄庭坚等大家的足迹。广西 历史上共有状元9人,其中桂林就占了7个,明靖 江王府等造就了桂林这座山水历史文化名城。明代 瓦氏夫人东征是国家认同的广西最好表征。刘永 福、冯子材、苏元春在中法战争中的表现及抗日时 期昆仑关大捷让世人见识广西人的英勇。孙中山多 次在广西留下足迹。新桂系时期的“模范省”建 设,广西名列首位。广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 胜枚举。 2.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 十二个世居民族以不同的生计方式和生活习 俗繁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国家第 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统计,广西已经有包括民 间文化、民间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手工 技艺等类目共37项获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已有四批291项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其中壮族织锦技艺、刘三姐歌谣、布洛陀、侗 族大歌、壮族铜鼓习俗、壮族歌圩等早已名扬四海。 广西各民族均有唱山歌,以歌传情的传统习俗,“歌 海”——歌谣文化是广西动态文化的最具概括性、 最为鲜明的“文化关键词”。 3.彪炳青史的红色文化 宋代侬智高起义、绵延两百多年的明代大藤峡 瑶族人民起义、轰轰隆隆的太平天国运动,均显示 古代广西人民极富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1921到 1949年期间,在广西各地都留下历史印迹,各市县 都分布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广西红色 文化具有类型齐全,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具有较 高的文化价值。从广西红色文化发展历程看,广西 红色文化资源涵括了中国革命从建立党组织、土地 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各个革命时 。 论广西民族审美文化的资本化 期都留下珍贵的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 类和物质类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 建党历程,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湘江会战、红旗插 上镇南关等历史事件所形成的红色文化,更使得广 西红色文化具有较高的品质。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不 仅因其承载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 财富,还以其巨大的教育和教化功能成为人们抚今 忆惜的旅游热点。 (三)广西民族审美文化的特点 由于地理位置及纵向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关系 的变化,广西民族审美文化显示出以下区域f生特点。 1.多元性与交融性的统一 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创造了异彩纷呈的各具 特色的民族审美文化。和其他省市单一的汉族系统 不同,由于迁入广西的方式和时间的差异,即使是 汉族内部,也形成“高山汉”、平话人、湘语人、客家 人、地佬人、福佬人等生计方式、语言及文化构成差 异较明显的汉族支系。各民族各支系在长期的交往 过程中,既按不同的生态位各自生存,又能包容不 同的文化,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的“和而不同”的和谐格局。 2.传统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从纵向历史发展脉络上看,广西有深厚的历史 底蕴,各民族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随着时代的发 展,各民族在保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又能适时而变, 与时俱进,以“刘三姐文化”为代表的民族审美文化 在当下的产业化,正是创新性的具体表现。 3.边际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虽然远离中央核心文 化区,但是其地理区域优势也是明显的。背靠大西 南,面朝东南沿海,珠江流域的上游,泛北部湾的核 心区,是蜀文化、滇文化、黔文化、湘文化和岭南文 化相交融的区域,而边际文化的活力性特点,使其 开放、包容性源远流长。广西是中国海上丝绸的始 发点之一,是中亚、南亚、东亚文明的交汇点,也是 近代较早向西方文明开放的地区。现在,更是中国 与东盟友谊好往来的桥头堡,显示了广西文化的边 际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边际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传统性与创新性的统 一、多元性与交融性的统一,是广西民族审美文化 的特点,亦为民族审美文化的“资本化”,以民族审 美文化作为广西文化名片、文化象征,文化的产业 化提供了可能。 匆宁软 放 字既学报 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 二、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为民族审美 文化资本化提供政策依据 近年来,国家及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文 化发展指导性政策,一致强调民族文化发展对文化 建设的重要性。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成为新时期 广西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和重要内容。 (一)从国家层面上看 国家在重大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指出少数民族 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发展民 族文化的重要性,为民族文化参加广西文化强区建 设提供了基本的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 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 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 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 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 发利用民族审美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审美 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 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 业的若干意见》也提出:“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 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少数 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 的共有精神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 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 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 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 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各民 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可见,国家是相当重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并注重开发和利用的。这为民族审美文化的资本化 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 (二)从自治区层面上看 根据国家文化政策的精神,广西决策部门根据 自身文化结构、特点,提出了发展民族文化的思路 和方法。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指 出:“实施民族文化产品提升工程,扶持民族题材作 品创作生产。重点发展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 2013年第18卷第6期 2013 Vo1.18 No.6 化、生态文化,巩固提升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印 象・刘三姐》、漓江画派、广西出版等一批文化品牌, 使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精品享誉中外。”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 到:“坚持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原则。始终把 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弘 扬广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 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大力推 进文化的思想理念、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体系 的创新,构建广西文化创新体系。” 弘扬优秀的广西特色民族文化,并使之在新时 代得到充分的发展;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 工程的建设,是广西民族审美文化发展的创新之路。 三、民族文化在当代的资本化为民族审 美文化参与广西文化强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一)民族文化资本化理论 近年来,学界上都注意到了民族文化资本化的 重要性,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建构,这为民族审美 文化以资本的方式参与到广西文化强区建设,成为 文化资本提供了理论依据。学者们认为:“民族文化 资本化是依据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现代社会 文化加速交融以及人们逐渐对差异性的认同,以文 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表现形式,以文化产品的开发 为表现基点,通过将直观的、具体的民族文化产品 以商品的形式投入到市场中去获得直接的经济利 益,是文化场域中的权利在经济场域中的价值实 现。【 1,,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而 经济又相对落后的地区,显得更为重要:“在民族的 发展过程中,重视民族文化资本化的作用是必须的 ……对于那些基础设施较差、资金相对短缺,但却 拥有众多民族文化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地区来说, 利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投资来发展民族经济就显得 意义重大闭。”广西本土学者李富强在《让文化成为 资本——中国西部民族文化资本化运营研究》一书 中,提出具体的西部民族文化运营的方式及以文化 产业与文化事业联动方式复兴民族文化的建议。这 些理论的提出,为广西民族审美文化资本化提供了 学理支撑。 (二)民族审美文化资本化在广西地区的成功 实践 近年来,广西注重民族审美文化的保护、传承 。 许晓明。等 与利用。在逐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 论广西民族审美文化的资本化 基础上,推出一系列文化精品工程。一方面借力文 化的创新和推广,提升了广西在全国乃至区域国 家中的形象和地位;另一方面,在创造文化精品、 文化品牌的过程中,也使文化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 文化产业项目,是广西民族审美文化资本化成功 实践的具体表现。 四、结论 民族审美文化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最好营养。民 族审美文化中体现的生态观念、和谐观念、互助共 融、求同存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观念,是广西 精神的重要组成,为塑造“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 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提供养份。广西多民 “印象刘三姐”巧妙利用广西特色文化山水文 族聚居,多元文化共存的特点,决定了建设广西文 化资源——桂林喀斯特山水景观,以人们熟知的 化重点在于挖掘民族审美文化资源,在保护和传承 “刘三姐文化”为依托,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的先 的基础上,依据民族审美文化的特点进行创新的发 河。在依托桂林旅游客源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民 展。民族审美文化参与民族审美文化强区建设,应 族审美文化的资本化。不只使该项目成为广西的文 该遵循挖掘资源、保持特色、优化整合、有效利用、 化名片,获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还使得民族审美 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各级各部门应 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梅 该制订落实保护和发展民族审美文化的具体政策, 帅元在《印象刘三姐产业运作模式》一文中提到: 加强民族审美文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充分利用各类 “它(印象刘三姐)从2003年10月份开始演出,到 媒体宣传广西民族审美文化,在青少年中开展民族 现在(20o7年)累计演出1000多场。2007年观众人 审美文化教育活动,提高民族审美文化持有者的文 数突破100万人。到2007年仅门票的营业额就达 化自信,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 到近两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上,确立广西自己的民族审美文化主打产品,注意 的荣誉称号。【3J” 提升民族审美文化精品工程。只有这样,民族审美 南宁国际歌艺术节是广西民族审美文化资本 文化以资本化的方式参与到广西文化强区建设,才 化的另一个成功案例。广西被称为“歌海”,各民 可能落到实处,科学发展。 族均有对歌习俗,歌圩(或坡会)是广西民歌文化 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将民歌文化及歌圩传统 [参考文献] 以现代方式传承下来,并产生“文化名片”效应, 并推动相关文化产业链发展,南宁国际歌艺术节 [1】陈蒙.民族文化资本化的理性进路【N】.中国民族报,2012— 显然在经过十多年的运作后,已达到了预期的目 01—20(06). [2]马种炜.民族文化资本化论纲[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标。民歌节,不只使南宁成为“天下民歌眷恋”的 版).2004,(2):30—37. 地方,更重要的是,通过媒体的宣传及不同群体 [3】梅帅元.印象刘三姐产业运作模式【A].东盟文化产业论坛 的共同参与,让世界人民通过民歌节认识了广西 全记录【c1_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2. 文化、认识了广西。 [责任编辑:龚维玲】 On Capitalization of Ethnic Aesthetic Cultures in Guangxi XU Xiao-ming WANG Dun (1.Guangxi Ethnic Culture and Arts Institute,Research Center of Ethnic Culture,Nanning 530023,Guangxi,China; 2.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and Scientiifc Research,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Nanning 530008,Guangxi,China) [Abstract]Guangxi is abundant with ethnic aesthetic cultural resources characterized by ethnic aesthetic cultures of marginality and openness unity,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unity,diversity and blending unity.With abundant ethnic cul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s.Guangxi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relatively low capital investments to develop ethnic economy,which is of great signiifcanc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get the capitalized ethnic aesthetic cultures involved in construction culturally strong region in an effort to promote sound and rapid eco— 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xi. 【Key words】Guangxi culture;ethnic aesthetic cultures;cultural capital 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