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击静压预应力管桩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目 次
1 适用范围…………………………………………………………...29 2 编写依据…………………………………………………29 3 作业流程…………………………………………………29 4 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及控制措施……………………………....30 5 作业准备…………………………………………………….30 6 作业方法……………………………………………………….31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32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110~500KV电网工程的捶击打预应力管桩工程。 2 编写依据
表2-1 编写依据
序号 1 2 3 4 引用资料名称 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DL/T52101.1-2005《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击评定规程 第1部分:土建工程》 5 Q/CSG10017.3-2007《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第3部分:变电土建工程》 6 7
3 作业流程
作业(工序)流程图见图3-1。
Q/CSG11105-2008《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 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 开始 试桩 桩位放样 桩机就位 吊、插桩 立管、校直 锤击或静压沉桩 接桩 送桩 收锤或终止压桩 完成
图3-1 作业(工序)流程图
4 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及控制措施
表4-1 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及控制措施表
序号 安全风险 预控措施 检查结果 1 机械伤害 1. 检查桩机性能符合安 全使用要求,场地平整,设专人指挥、监护。定期检查钢丝绳。 2. 起落前,严格检查机械设备和底盘配重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2 触电 制定用电管理制度,使用 三相五线制,实行三级用电保护,使用标准电源箱。多级作业用电须分闸,严禁一闸多机 3 烫伤 按标准配备劳动保护用 品 4 起重吊装 特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工器具与机械 请您认真检查并签名确认,您的签名意味着将承担相应的安全质量责任。
施工单位检查人: 监理单位检查人:
日期: 日期:
注:对存在风险且控制措施完善填写“√”存在风险而控制措施
未完善填写“×”,不存在风险则填写“-”,未检查项空白。
5 作业准备 5.1 人员配备
表5-1 人员配备表
工序名称 建议工作人数 桩位放样击控制 桩机就位 吊、插桩 立管、校直 锤击或静压沉桩 接桩 再锤击(静压)、接桩 送桩 收锤或终止压桩 负责人数 监护人数 注:作业人数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5.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
表5-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
序号 1 名称 柴油打桩机或静力规格/编号 单位 台 数量 备注 压桩机 2 3 4 5 6 7 8 9 10 气割工具 索具 撬棍 钢丝刷 锯桩器 电焊机 运桩小车 钢垫板或槽钢 钢丝绳 把 个 个 把 台 台 辆 个 米 注: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6 作业方法 6.1 试桩
施工前必须大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2根。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 5.2 桩位放样及控制
5.2.1 在打桩现场或附近需设置控制点,数量不少于2个;控制点的
设置地点应在收打桩作业影响的范围之外。
5.2.2 对施工现场的控制点应经常检查,避免发生误差,根据控制桩
对轴线进行放线,然后再定出桩位。
5.2.3 桩轴线放线应满足以下要求:双排及以上桩,偏移应小于
20mm;对单排桩,便宜应小于10mm.。 5.3 桩机就位
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静压桩机就位时利用其行走装置完成。 5.4 吊、插桩
5.4.1 锤击桩。先将桩锤提至超过管桩长度1m左右范围内,装机配
备动力将管桩吊起,在桩帽、桩顶垫上硬纸板做衬垫,即可将桩锤缓慢落到桩顶上面,再将管桩下端的桩尖准确对准桩位,在桩的自重和锤重的作用下,桩向土中沉入一定深度而达到稳定位置。
5.4.2 静压沉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利用桩机和自身配
置的起重机,将桩管桩吊入夹持器中夹紧,再调整位置将管桩下端的桩尖准确对准桩位,再启动压桩油缸,把桩管下端0.3~0.5m桩身压入土中。 5.5 立管校直
在桩机正方和侧面各一段球架,控制检查桩机和桩管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桩长的0.5%,静压桩利用液压系统调整桩管至符合施工要求;锤击桩利用桩机撑杆电动机和左右移架调整桩管至符合施工要求,在第一节桩沉管2m范围内,应采用空档或低档锤击桩管,以便于边施工边调整垂直度。 5.6 沉桩
5.6.1 锤击沉桩。遵守重锤低击的原则,锤重的选择符合设计要求,
桩管分段打入,逐段接长。桩帽内上下衬垫应符合规定要求,沉桩过程设专人监控、记录。
5.6.2 静压沉桩。启动压桩油缸,利用油缸伸程,把桩压入土层中,
伸长完后,夹持油缸回程松夹,压桩油缸回程,如此反复动作,实现连续压桩操作,直接把桩压入。每一次下压,桩入土深度约为15~2.0m,当一节桩压到其桩顶离地面,8.~100cm时,可进行接桩或放入送桩器将桩压至设计标高。压桩过程设专人监控、记录。 5.7 接桩(焊接)
5.7.1 接桩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处地面0.5~1.0m,上下节
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
5.7.2 管桩对接前,上下端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
露出金属光泽,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5.7.3 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焊缝应饱满连续,焊好后的桩头自然
冷却8min后方可继续锤击。 5.8 送桩
5.8.1 锤击送桩作业时,宋桩器与管桩应相匹配,送桩器与管桩桩头
之间应设硬纸板作衬垫,桩锤、桩帽、送桩器、桩身中心线重合。
5.8.2 锤击送桩的最后贯入度参考同一条件的桩不送桩时的最后贯入
度予以修正。
5.8.3 静压桩如果桩顶已接近设计标高,而桩压力尚未达到规定值,
可以送桩。如果桩顶高出地面一段距离,而压桩力已达到规定值时则要截桩,以便压桩机移位。
5.8.4 静压桩的送桩作业可以利用现场的预制桩段作送桩器。施压预
制桩最后一节桩的桩顶面达到施工地面以上1.5m左右时,应再吊一节桩放在被压桩的顶面,不要将接头连接起来。 5.9 收锤或终止压桩 5.9.1 锤击桩收锤:
1) 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可
作参考。
2) 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黏性土、中密以上黏土、砂土、碎石
类土、风化岩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可作参考。 3) 贯入度已达到,但桩底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按
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加以确认,必要时施工控制贯入度应通过试验与有关单位会商确定。
5.9.2 静压桩终止压桩控制条件
1) 对纯摩擦桩,终压时以设计桩长为控制条件。
2) 对长度大于21m的端承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为主,
终压力值作对照。
3) 对一些设计承载力较高的桩基,终压力值宜尽量接近桩机满
载值。
4) 对长14~21m静压桩,应以终压力满载值为终压控制条件。
5) 对桩周土质较差且设计承载力较高的,宜复压1~2次为佳。 6) 长度小于14m的桩,宜连续多次复压,特别对长度小于8m
的短桩,连续复压的次数应适当增加。
6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7.1 质量控制措施
7.1.1 高强混凝土预应力广桩质量控制:运到现场的管桩应按规定要
求进行严格检查,对于不合格产品或次品,坚决退回。 7.1.2 桩在运输过程中起吊、堆放必须保持平稳,无大振动,以保证
桩身不受损伤。
7.1.3 桩位放样:要求设置相对固定的基准点,四角大样与场地地面
标高的测定必须准确,基准点一定要安全保护。
7.1.4 桩机就位:桩机就位后必须用经纬仪在桩机两个方向相互垂直
的地方,观测桩机、桩的中心线、设计的桩位是否在同一垂直线上,其偏差不应超过施工规范要求的允许偏差。
7.1.5 焊接接桩:焊条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
应有出厂合格证明。焊接时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地同时施焊,焊第二道时应将浮渣彻底清除,焊缝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7.2 质量控制表
表7-1 质量控制表
控制方式 序号 1 控制点 W 承载力 H ● S 2 3 4 5 7.3 质量检验标准
桩位偏差 斜桩倾斜度偏差 桩体质量检验 接桩材料、材质 ● ● ● ● 按照Q/CSG10017.3-2007《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第3部分:变电土建工程》中表5.4.16的规定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