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腧穴各论)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腧穴各论)模拟试卷1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1.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了 A.阴阳互根 B.阴阳互用
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B
解析: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噩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意思是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为阳气;保卫于体表的阳气,使阴精得以固守于内。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2. 关于精气的运动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 B.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C.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沉、浮等几种 D.《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是对气的运动的经典阐释
正确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聚、散等几种。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3. 下列关于气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化是指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B.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
C.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D.气化是精气的运动与变化中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A
解析: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气化的形式包括: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
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4.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指的是 A.阴阳互根 B.阴阳互用
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C 解析: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类经附翼.医易》。说明了动与静、阴与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关系。人的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5.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指的是 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消长平衡 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A
解析: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这种阴阳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之为“互根”。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广泛地用来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6. 阴阳学说用于分析四诊资料时,脉象分阴阳,中如以部位分,寸为,尺为;以动态分,则至者为,去者为
A.阴,阳;阴,阳 B.阳,阴;阳,阴 C.阴,阴;阳,阳 D.阳,阳;阴,阴
正确答案:B
解析:阴阳学说用于分析四诊资料时,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如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则至者为阳,去者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状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7. “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说明了阴阳学说中的什么内容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平衡 D.阴阳的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D
解析: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8. 脏腑辨证中,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阴证 A.心血虚 B.心气虚 C.心阴虚 D.心血瘀阻
正确答案:D
解析:A、B、C为虚证属阴,D为实证属阳。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9. 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夏日在肤”,则可见
A.如鱼之游在波 B.泛泛乎万物有余 C.蛰虫将去 D.蛰虫周密
正确答案:B
解析:四季脉象规律: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10. 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秋日下肤”,则可见
A.如鱼之游在波 B.泛泛乎万物有余 C.蛰虫将去 D.蛰虫周密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1. 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冬日在骨”,则可见
A.如鱼之游在波 B.泛泛乎万物有余 C.蛰虫将去 D.蛰虫周密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2. 心病及肝属于 A.母病及子 B.子病及母 C.反克 D.倍克
正确答案:B 解析:五行学说可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母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子病及母:疾病从子脏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13. 五行学说可以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确定五脏的病变部位。如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
A.肾水凌心 B.肝病犯脾 C.肝病 D.心病
正确答案:D 解析: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中,赤色、苦味、洪脉都对应心病。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14. 心在“五音”归属于 A.角 B.征 C.宫 D.商
正确答案:B 解析:解析见下表。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15. 脾之“变动”为 A.握 B.忧 C.哕 D.咳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6. 肾之“变动”为 A.握 B.忧 C.哕 D.栗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7. 合谷,颊车,太溪都可以治疗的病症是 A.脏腑病
B.头面五官病证 C.汗证 D.神志病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的主治,属于理解型题。合谷可用治疗齿痛,口眼歪斜等病症;颊车可治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太溪可用之治咽喉
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症。 知识模块:针灸学
18. 涌泉,水沟,印堂都可以治疗的病症是 A.胸腹病 B.热证 C.神志病
D.脏腑病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对穴位主治情况的掌握,属于理解型题。涌泉可治疗昏撅、头痛、失眠、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等急症及神志病证;水沟可治癔症、癫狂痫、
急慢惊风等病症;印堂可用之治疗痴呆、痫症、失眠、健忘神志病症。 知识模块:针灸学
19. 治疗眩晕,宜首选 A.百会、内关、丰隆 B.百会、足三里、三阴交 C.百会、太溪、印堂 D.百会、风池、印堂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穴位功效作用的掌握,属于理解型题。眩晕病位在脑,脑为髓海,督脉入络于脑,故首选位于巅顶的百会,风池亦为近部穴位,有梳调头部气血,通理气机之效,印堂也为治疗头痛头晕的常用穴,故首选此组穴位,答案为D。 知识模块:针灸学
20. 内关穴直上,平孔最穴的骨度分寸为 A.5寸 B.4寸 C.3寸 D.2寸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察腧穴定位,属于应用型题。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而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以此看来两穴相距5寸。 知识模块:针灸学
21. 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两穴相距为4寸的是 A.百会、上星 B.气海、关元 C.膻中、天池 D.内关、间使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察腧穴定位,属于应用型题。百会、上星同属督脉穴。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上星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两穴相距4寸;气海、关元同属于任脉穴,气海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两穴相距1.5寸;膻中属于任脉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天池属手厥阴心包经穴,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两穴相距
5寸。内关、间使同属手厥阴心包经穴。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问使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3寸,两穴相距1寸。 知识模块:针灸学
22. 肺经的输穴是 A.鱼际 B.三间 C.尺泽 D.太渊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腧穴特定穴中五输穴内容,属于识记型题。鱼际为肺经荥穴;三间为大肠经输穴;尺泽为肺经合穴,太渊为肺经输穴。 知识模块:针灸学
23. 三焦经、小肠经、胆经从下到上的归经顺序是 A.耳门、听宫、听会 B.耳门、听会、听宫 C.听会、听宫、耳门 D.听宫、耳门、听会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腧穴定位以及穴位归属经脉内容,属于应用型题。耳门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听宫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听会属于足太阳胆经。这三个穴位在耳
屏前的排列顺序从下到上为听会、听宫、耳门。 知识模块:针灸学
24. 足厥阴肝经的荥穴是 A.大敦 B.行间 C.太冲 D.大都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察腧穴特定穴中五输穴内容,属于识记型题。大敦为肝经井穴;行间为肝经荥穴;太冲为肝经输穴;大都为脾经荥穴。 知识模块:针灸学
25. 手太阳小肠经起始穴是 A.极泉 B.听宫 C.少泽 D.少冲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的归经及经脉循行,属识记型题型。《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人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脱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起于少泽,终于听宫。 知识模块:针灸学
26. 足少阳胆经的终止穴是 A.睛明 B.至阴 C.瞳子? D.足窍阴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的归经及经脉循行,属识记型题型。《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人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人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人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起于瞳子髂,终于足窍阴。 知识模块:针灸学
27. 位于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的穴位是 A.鹰窗 B.乳根 C.期门 D.章门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鹰窗位于人体的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乳根位于人体的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章门位于腹侧,腋中线第十一肋骨端稍下处,屈肘合腋时,当肘尖尽处。 知识模块:针灸学
28. 大横穴的定位是 A.脐旁0.5寸 B.脐旁1寸 C.脐旁2寸 D.脐旁4寸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大横穴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知识模块:针灸学
29. 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的穴位是 A.孔最 B.手三里 C.温溜 D.偏历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温溜位于屈肘时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偏历位于屈肘时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上,腕横纹上3寸处。 知识模块:针灸学
30.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腧穴是 A.曲泽 B.曲池 C.小海 D.少海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曲泽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合穴,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小海为手太阳小肠经合穴,位于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少海为手少阴心
经合穴,位于屈肘时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知识模块:针灸学
31. 少海穴的定位是
A.屈肘时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B.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C.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D.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屈肘时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是少海穴;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的穴位是小海;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的穴位是曲池;屈肘时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的穴位是曲泽。 知识模块:针灸学
32. 位于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的穴位是
A.章门 B.期门 C.乳根 D.日月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章门为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腹侧,腋中线第十一肋骨端稍下处,屈肘合腋时,当肘尖尽处期门为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乳根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日月为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知识模块:针灸学
33. 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的腧穴是 A.心俞 B.膈俞 C.肺俞 D.胆俞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四穴皆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俞
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知识模块:针灸学
34. 下列腧穴中,不位于腕横纹上3寸水平线的有 A.支沟 B.间使 C.郄门 D.偏历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支沟在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间使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郄门在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偏历在屈肘时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上,腕横纹上3寸。 知识模块:针灸学
35. 治疗便秘,应首选的腧穴是 A.支沟 B.太冲 C.内关 D.梁丘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察对腧穴特殊主治的记忆,属识记型题型。支沟功效为清利三焦,通腑降逆,主要用来治疗大便秘结,习惯性便秘等胃肠道症状。而太冲、内关、梁丘皆不是便秘的首选穴位。 知识模块:针灸学
36. 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的腧穴是 A.少泽 B.少海 C.少冲 D.少商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少泽属手太阳小肠经,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少海为手少阴心经穴,位于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纹头凹陷处;少冲为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穴,在拇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处。 知识模块:针灸学
37. 下列各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的腧穴是 A.颧? B.肩? C.巨? D.瞳子?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归经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颧?为手太阳小肠经穴;肩?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巨?为足阳明胃经穴;瞳子髂为足少阳胆经穴,所以属于足阳明胃经的腧穴是巨?。 知识模块:针灸学
38. 下列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的穴位是 A.颧? B.下关 C.颊车 D.听宫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颧?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太阳之会,在面部,目外眦直下方,颧骨下缘凹陷处;下关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在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颊车穴属足阳明胃经,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听宫属手太阳小肠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知识模块:针灸学
39. 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的腧穴是
A.扶突 B.天突 C.大迎 D.人迎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定位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型题型。扶突属手阳明大肠经穴,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天突属任脉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大迎穴属足阳明胃经,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人迎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少阳之会,在颈部,结喉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知识模块:针灸学
4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风池穴主治病患的是 A.头痛 B.耳鸣耳聋 C.目赤肿痛 D.乳痈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主治方面的内容,属理解并识记型题型。风池穴主治头痛、眩晕、失眠、中风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症,感冒、热病、口眼歪斜等外
风所致的病症,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咽痛等五官病症,颈项强痛等。 知识模块:针灸学
A.土 B.金 C.水 D.火
41. 泻南补北法泻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42. ?是的病变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以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泻南补北法南,代表心火;北,代表肾水。泻南补北指泻心火补肾水,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相似原理治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木、火、土、金、水的变动分别是握、忧、哕、咳、栗。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A.土 B.金 C.木 D.水
43. 呼是的病变 A. B. C. D.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44. 肝气病者,病情为吉中顺时,人面色见之色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木、火、土、金、水的五声呼、笑、歌、哭、呻。病色相生均足吉,色生病为吉中顺,病生色为吉中逆;病色相克为凶,色克病为凶中逆,病克色为凶中顺。简单记就是“相生就吉,色作主语时,要不是最好吉中顺就是最坏凶中
逆。按题意,因色生病,则生木的为水。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A.井穴 B.荥穴 C.输穴 D.合穴
45. 按五行相生,肝虚证时,取肾经的行补法。 A. B. C. D.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46. 按五行规律,肝实证时,取本经进行治疗。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虚者补其母”,取生我者经的有生我穴。故,木病因取有水属性肾的水穴合穴。肝虚者,还可选本经的水穴。根据“实则泻其子”,取我生经的我生穴。故,木旺者,取有火属性的火穴荥穴或本经的荥穴。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A.取象比类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
47. 奠定中医理论体系方法论基石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48. 能最好地说明万物同源性和物质统一性的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此帮助中医构建了同源性思维、类比性思维、整体观和精气血津液神理论乃至藏象理论。古代哲学认为,精气的概念涵盖了一切的物质基础;精气是万物的本源,人类和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化生之源。精气也成了万物感应的媒介。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A.中脘 B.关元 C.京门 D.巨阙
49. 治疗胃病,宜选用的腧穴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
50. 治疗肾病,宜选用的腧穴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腧穴特定穴中募穴内容,属于识记型题。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胃的募穴为中脘,肾的募穴为京门。 知识模块:针灸学
A.百会 B.曲池 C.印堂 D.神庭
51. 针刺操作时应需使用提捏进针法的穴位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
52. 针刺操作时可直刺,深刺的穴位是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的针刺操作内容,属识记型题型。百会穴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平刺0.5~0.8寸,曲池穴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直刺1~1.5寸。印堂穴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向下平刺0.3~0.5寸,使用提捏进针法。神庭穴进行
针刺操作时一般平刺0.5~0.8寸。 知识模块:针灸学
A.合谷 B.太冲 C.肝俞
D.膻中
53. 下列腧穴中,宜采用平刺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针灸学
54. 下列腧穴中,宜采用斜刺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的针刺操作内容,属识记型题型。合谷、太冲皆在四肢,施针需以直刺,肝俞位于背部夹脊,施针需以斜刺;膻中位于胸骨体上,施针需以平刺。 知识模块:针灸学
55. 下列属于中医学哲学基础的是 A.精气学说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脏腑学说
正确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是古代比较系统的自然科学体系,在其自身理论体系形成之时,并与医学实践经验和理论融合在一起,构建了涵盖自然哲学、形态学和实践验证的完整的医学体系。中医学以古代的唯物观和辩证观,即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等诸多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
思维特点。所以此题答案是ABC。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56. 下列治法体现了阴阳制约的是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正确答案:A,C,D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阴阳制约的内涵。寒为阴,热为阳,阴阳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若一方亢盛,另一方来制约它使其阴阳最终达到平衡,即所谓的阴阳相互制约,选项A、C、D都体现了阴阳相互制约,而选项B体现的是阴阳的互
根作用。所以此题答案是ACD。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57. 下列体现阴阳交感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C.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D.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正确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阴阳交感互藏中“交感”的内涵。交感即交互感应,所谓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即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地过程中。选项A是指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根本条件。选项B是指人与天地阴阳之气一样也是在自然界万物化生中所产生的。选项C是说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而选项D是
说阴阳的互藏。所以答案时ABC。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58. 下列体现阴阳互藏的是
A.天为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 B.万物负阴而抱阳
C.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 D.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时阴阳交感互藏中“互藏”的内涵。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涵有另一方。即阴中藏阳,阳中藏阴。《类经》“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刚,此阴阳互藏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说阴阳的互藏互寓自然观象亦应是宇宙万物普遍存在的规律。“阴重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是说阴阳互藏对事物或现象本事的生长、发展和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是说大气圈也是受天地阴阳交感互藏的影响而制约生物繁殖牛长,从而构成人类生存环境。所以选项ABCD都体现了阴阳互藏,所以答案是ABCD。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59. 下列能体现阴阳互根互用的是 A.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B.阴生于阳,阳生于阴 C.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D.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阴阳的互根互用内涵。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阴根于阳,阳根于阴”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阴生于阳,阳生于阴”是指阴阳互根互用,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从人体来说,阳气所代表的功能产生,必须依附于阴所代表的精血等物质为基础。阴精所代表的功能产牛,必须依附于阳气为基础。“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是说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阴在内而为阳之镇守,阳在外而为阴之使役。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选项ABCD都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说明阴和阳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所以答案是ABCD。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60. 下列能体现阴阳消长失调的是 A.阴胜则阳病 B.阳胜则阴病 C.阳胜则热 D.阴胜则寒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阴阳的消长平衡之间的内涵。消长是指事物或现象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处于运动变化当中。但是由于某些原因,阴阳的消长超出了一定的生理限度,破坏了阴阳的相对平衡,则阴阳的消长就会更加明显,表现为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此时,机体也从牛理向病理状态转化,导致阴阳消长失调而发病。《素问》“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是病理状态的阴阳盛衰,即阴偏盛则损阳,阳偏盛则耗阴,阴不足则阳亢,阳不足则阴盛。所以答案是ABCD。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61. 下列不是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 A.气与血 B.寒与热 C.水与火 D.动与静
正确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阴阳学说中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掌握。根据阴阳的互根互用概念我们知道气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为用的关系。气和血分属于阳和阴,气能生血、行血和统血,故气的正常,有助于血的生化和正常运
行;血能舍气、养气,血之充沛则可资助气以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可以看出气血之间体现了相对物质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而B、C、D选项都是
阴阳的两个方面,没有体现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所以此题答案是BCD。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62. 阴偏盛的病机是 A.阴邪偏盛
B.阳不化阴,滋生痰湿 C.阳气被遏而寒盛
D.阳不制阴,虚寒内生
正确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阴偏盛的病机。阴偏盛是指阴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引起的病理变化,是阴邪偏胜,机能减退,病理性代谢产物集聚的病理状态,阳不化阴,滋生痰湿,是痰湿等病理产物的积聚。阳气被遏而寒盛,是阴寒之气的偏胜,阻遏阳气的变化,阳不制阴,虚寒内生,是阳气不足,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属于阳偏衰。所以答案是ABC。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63. 下列属于阳中之阳的是 A.心 B.肺 C.上午 D.下午
正确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一般说来,凡属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畴;凡属于寒凉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沉重的、相对静止的、物质的、机能衰退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但是阴阳又是相对的,是无限可分的,任何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都可以一分为二。如白昼与黑夜相对而言,白昼为阳,然而白昼之中再分阴阳,白天的上午为阳中之阳,白天的下午为阳中之阴。《金匮真言论》“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所以此题答案是AC。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64. 下列体现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的是 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C.虚者补之
D.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的某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应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疗,虚则补之是其总的治疗原则。“壮
水之主,以制阳光”是用来治疗阴虚阳亢症的,用滋阴壮水之祛,以抑制亢阳火盛的意思。“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用温补肾阳的方法来治疗阳虚阴盛的病证。然而无论是阴虚还是阳虚,最终会导致阴阳两虚,虚则补之,宜用阴阳双补。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在补阴或补阳的方药中配伍少量补阳药或补阴药,即“阴中求阳”或“阳中求阴”也体现了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需要注意的是阴阳偏衰
不仅是单纯的阴虚或者阳虚,还包括阴阳两虚。所以答案是ABCD。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65. 下列选项中能治疗腰痛的腧穴的有 A.大肠俞 B.委中 C.次髂 D.太溪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对穴位功效作用的掌握,属于理解型题。大肠俞疏通腰部经络气血,痛经止痛;委中穴可疏通足太阳经气,是治疗腰背部疼痛的要穴;次?
善治淤血腰痛;太溪可用之治疗肾虚腰痛。 知识模块:针灸学
66. 下列选项中能治疗腹泻的腧穴的有 A.天枢 B.足三里 C.上巨虚 D.神阙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对穴位功效作用的掌握,属于理解型题。天枢属胃经穴,又为大肠募穴,能调理肠胃气机;足三里有调理脾胃,健脾化湿止泻之效;上巨虚
为大肠下合穴,可调理肠腑而止泻;神阙灸之可温补元阳,固本止泻。 知识模块:针灸学
67. 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两穴相距为1寸的是 A.外关、支沟 B.上巨虚、下巨虚 C.鱼腰、阳白 D.天枢、神阙
正确答案:A,C 解析:此题考察腧穴定位,属于应用型题。外关、支沟同属手少阳三焦经穴,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支沟在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桡骨之间,两穴相距1寸;上巨虚与下巨虚同属足阳明胃经穴,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下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两穴相距3寸;鱼腰为经外奇穴,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阳白为足少阳胆经穴,在前额部,眉上一寸,正对目中线,
两穴相距1寸;天枢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神阙
位于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两穴相距2寸。 知识模块:针灸学
68. 根据骨度分寸定位法,两穴相距为3寸的是 A.梁门、天枢 B.地机、阴陵泉 C.肾俞、志室 D.郄门、内关
正确答案:B,D
解析:此题考察腧穴定位,属于应用型题。梁门、天枢同属足阳明胃经穴。梁门位于脐上4寸、旁开2寸处,天枢位于其中旁开2寸处,两穴相距4寸;地机、阴陵泉同属足太阴脾经穴,地机其位于阴陵泉下3寸;肾俞、志室同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志室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两穴相距1.5寸;郄门、内关同属手厥阴心包经穴,在前臂掌侧,郄门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两穴相距3寸。 知识模块:针灸学
69. 下列选项中,属于手少阳三焦经腧穴的有 A.肩? B.肩? C.肩贞 D.丝竹空
正确答案:A,D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的归经,属识记型题型。肩?属于手少阳三焦经,肩髑
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肩贞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丝竹空属于手少阳三焦经。 知识模块:针灸学
70. 下列腧穴中,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是 A.攒竹 B.承山 C.昆仑 D.肓俞
正确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察穴位的归经,属识记型题型。攒竹、承山、昆仑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肓俞属于足少阴肾经穴。此题D选项肓俞易给同学们造成干扰,望大家记忆准确。 知识模块:针灸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