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生语文暑假作业(四)
温职专新生语文暑假作业(四)
一、趣味故事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二、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估计 .B. 负疚 .C. 慰藉 .D. 喧嚣 .
桎梏 .
针灸 .押解 .发酵 .
奇诡 .
马厩 .告诫 .枭雄 .
故弄玄虚 .
既往不咎 .戒骄戒躁 .
惟妙惟肖 .
余勇可贾 .
鸠占鹊巢 .心存芥蒂 .响彻云霄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松弛 B. 拖沓 C. 矜持 D. 遒劲
观摩 狼藉 幽深 悲怆
繁华酥骨 省吃减用 连篇累牍 瑕不掩瑜
顾名思意 萍飘四方 莫衷一是 计日程功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克服懒惰松散的习惯?这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 B.“我的伞。”他厉声说道:“把它还给我。”
C. 她的父、母亲都是文艺工作者,从小就对她进行教育和培养。
D. 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走进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_______公众专注的阅读。
② 经过半个小时的苦战,儿童得救了,他却高烧不退,_________不清。
③ 陶弘景知识渊博,_________懂得炼丹技术,_________对其他许多学科也有研究。
1
A. 妨害 B. 妨碍 C. 妨害 D. 妨碍
神志 神智 神智 神志
不仅/甚至 不但/而且 不仅/甚至 不但/而且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勤奋和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B. 他在敦煌学研究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C. 这块石头简直就是个天造地设的瞭望台,在这里安个岗哨是再合适没有了。 ....D. APEC会议期间,一位三年前曾到过上海的外国游客感慨地说:“今天的上海真令人 刮目相看。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本来是为社会捕捉热点、剖析焦点的大众传媒,由于竞相改革,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B. 王鹏除被责令作出检讨外,还给予他留用查看半年,扣发当月奖金的处分。 C. 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
D. 他俩表演的节目,总是想让观众滴几滴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
7、下面的场合,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的又想把话说得委婉,表达恰当的是( )
小李和小杨为一点小事,在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这时班长说: 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
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吗? C.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 D.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
8、下面划线句中有两个句子有明显的毛病,请按要求修改。
①人工灯光有时可以传到数十公里之外。鸟类在迁徙期最容易受人工光源的干
扰。②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被它们迷失方向。③有时候鸟类还误把高楼的灯光当作星星,最后撞死在大楼上。④据美国鸟类学家统计,每年有近400多万只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去。
(1)(填序号)句中“ ”应为 。
(2)(填序号)句中“ ”应为 。
三、现代文阅读
幽默的叫卖声
夏丏尊
①住在都市里,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知要听到多少种类多少次数的叫卖声。深巷的
2
卖花声是曾经入过诗的,当然富于诗趣,可惜我们现在实际上已不大听到。寒夜的“茶叶蛋”“细沙粽子”“莲心粥”等等,声音发沙,十之七八是“老枪”的喉咙,困在床上听去颇有些凄清。每种叫卖声,差不多都有着特殊的情调。 ②我在这许多叫卖者中,发见了两种幽默家。
③一种是卖臭豆腐干的。每到下午五六点钟,弄堂时常有臭豆腐干担歇着或是走着叫卖,担子的一头是油锅,油锅里现炸着臭豆腐干,气味臭得难闻。卖的人大叫“臭豆腐干!”“臭豆腐干!”态度自若。
④我以为这很有意思。“说真方,卖假药”,“挂羊头,卖狗肉”,是世间一般的毛病,以香相号召的东西,实际往往是臭的。卖臭豆腐干的居然不欺骗大众,自叫“臭豆腐干”,把“臭”作为口号标语,实际的货色真是臭的。言行一致,名副其实,如此不欺骗别人的事情,怕世间再也找不出了吧!我想。
⑤“臭豆腐干!”这呼声在欺诈横行的现世,俨然是一种愤世嫉俗的激越的讽刺! ⑥还有一种是五云日升楼卖报者的叫卖声。那里的卖报的和别处不同,没有十多岁的孩子,都是些三四十岁的老枪瘪三,身子瘦得像腊鸭,深深的乱头发,青屑屑的烟脸,看去活像个鬼。早晨是不看见他们的,他们卖的总是夜报。傍晚坐电车打那儿经过,就会听到一片发沙的卖报声。
⑦他们所卖的似乎都是两个铜板的东西,如《新夜报》《时报号外》之类。叫卖的方法很特别,他们不叫“刚刚出版××报”,却把价目和重要新闻标题联在一起,叫起来的时候,老是用“两个铜板”打头,下面接着“要看到”三个字,再下去是当日的重要的国家大事的题目,再下去是一个“哪”字。“两个铜板要看到十九路军反抗中央哪!”在福建事变起来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叫。“两个铜板要看到日本副领事在南京失踪哪!”藏本事件开始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叫。
⑧在他们的叫声里任何国家大事都只要花两个铜板就可以看到,似乎任何国家大事都只值两个铜板的样子。我每次听到,总深深地感到冷酷的滑稽情味。
⑨“臭豆腐干!”“两个铜板要看到××××哪!”这两种叫卖者颇有幽默家的风格。前者似乎富于热情,像个矫世的君子;后者似乎鄙夷一切,像个玩世的隐士。 (选自广西教育出版社《新语文读本》)
9、由第①段“深巷的卖花声是曾经入过诗的”一句,你肯定会联想到两句古诗,这两
句诗是: , 。
10、用“从早到晚,从晚到早”的说法形容叫卖声是否显得啰唆?作者这样表达的作用
是什么?
11、作者听到的“叫卖声”众多,但可以称得上“幽默的”只有两种,试分析一下这两
种叫卖声幽默的原因。
(1)卖臭豆腐干的: 。 (2)卖夜报的:
3
。 12、作者怎样从“臭豆腐干”的呼声里听出了“愤世嫉俗的激越的讽刺”,又从卖报声
里“深深地感到冷酷的滑稽情味”?
四、诗歌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3、对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积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们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惊赞转到对历史英雄羡叹。
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14、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的句子是什么?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样写便于使人联想起,赢得这次抗曹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B.以美人和美好的婚姻衬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的英俊风流倜傥。 C.表现词人对周瑜美好婚姻的羡慕。
D.用发生在赤壁之战十年前周瑜娶小乔的事实,显示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16、(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名句填空
(1)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其一)
4
(2)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天门山》) (3)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六、美文欣赏并摘抄
莫高窟(节选) 余秋雨
第三天一早,我又一次投入人流,去探寻莫高窟的底蕴,尽管毫无自信。 游客各种各样。有的排着队,在静听讲解员讲述佛教故事;有的捧着画具,在洞窟里临摹;有的不时拿出笔记写上几句,与身旁的伙伴轻声讨论着学术课题。他们就像焦距不一的镜头,对着同一个拍摄对象,选择着自己所需要的清楚和模糊。
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让不同的游客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如果仅仅为了听佛教故事,那么它多姿的神貌和色泽就显得有点浪费。如果仅仅为了学绘画技法,那么它就吸引不了那么多普通的游客。如果仅仅为了历史和文化,那么它至多只能成为厚厚著述中的插图。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得多。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这个仪式如此宏大,如此广。甚至,没有沙漠,也没有莫高窟,没有敦煌。仪式从海港的起点已经开始,在沙窝中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间,在一个个夜风中的帐篷里,在一具具洁白的遗骨中,在长毛飘飘的骆驼背上。流过太多眼泪的眼睛,已被风沙磨钝,但是不要紧,迎面走来从那里回来的朝拜者,双眼是如此晶亮。我相信,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潜意识中蕴藏。蕴藏又变作遗忘,下一代的苦旅者又浩浩荡荡。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只是仪式,只是人性,只是深层的蕴藏。过多地捉摸他们的技法没有多大用处,全心全意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蔡元培在本世纪初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我在这里分明看见,最高的美育也有宗教的风貌。或许,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美的宗教?
5
摘抄:
感受: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