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个月我国葡萄酒进口量减价跌
(进出口监测预警专题)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口葡萄酒1.2亿升,较去年同期(下同)减少17.9%;价值41.3亿元人民币,下降23.5%;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升35.5元人民币,下跌6.8%。
一、今年前4个月我国葡萄酒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单月进口量连续4个月同比减少,4月份进口平均价格保持低位。今年以来,我国葡萄酒单月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减少,4月当月进口2829.1万升,同比减少7.9%,环比增加3.7%。与此同时,月度进口平均价格保持低位波动态势,4月当月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升36.7元,同比下跌7.1%,跌幅较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环比微涨0.4%(下图)。
进口量(万升)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平均价格(元/升)6050403020100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国葡萄酒进口量价走势图进口量平均价格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2月3月10月11月
(二)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减少,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口较快增加。前4个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葡萄酒7042.6万升,减少24.6%,占同期我国葡萄酒进口总量的60.5%。同期,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方式进口3269.3万升,减少
12月2014年1月2013年1月4月13.5%。此外,以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口1194.4万升,增加36.2%。
(三)民营企业进口占近6成,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减幅最大。前4个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口葡萄酒6924.9万升,减少12.4%,占同期我国葡萄酒进口总量的59.5%。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口3053.1万升,减少28.6%;国有企业进口1637.6万升,减少17.8%。
(四)欧盟、智利和澳大利亚为主要进口来源地,进口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前4个月,我国自欧盟进口葡萄酒6717.4万升,减少19.3%,占同期我国葡萄酒进口总量的57.7%。其中,自法国进口4234.7万升,减少25.6%,占同期我国葡萄酒进口总量的36.4%。同期,自智利进口2671.2万升,减少15.1%;自澳大利亚进口1208.5万升,减少14.6%。
(五)小包装鲜酿葡萄酒为主要进口品种,葡萄汽酒进口增加。前4个月,我国进口“装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鲜葡萄酿造酒”8402.9万升,减少12.9%,占同期我国葡萄酒进口总量的72.2%。同期,进口“装入2升以上容器的鲜葡萄酿造酒”2222.2万升,减少34.1%;进口“蒸馏葡萄酒制得的烈性酒”647.9万升,减少28.1%;此外,进口葡萄汽酒330.7万升,增加36.8%。
二、今年前4个月我国葡萄酒进口量减价跌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葡萄酒消费和投资需求低迷,导致葡萄酒进口量减少。受限制三公消费、八项禁令、军队禁酒令等措施的影响,葡萄酒传统的政务消费和企业团购需求不断萎缩,对依托于政商、团购的部分酒商造成巨大的冲击,许多葡萄酒商开始零利润甚至亏损出货。据统计,2013年包括团购在内的非零售市场渠道的销
量减少10%。同时,葡萄酒投资市场也处于低迷状态,拉菲公布的2013年期酒价格为每瓶288欧元,下跌14%1,连续第3年出现下跌,葡萄酒投资者及收藏家观望情绪蔓延。国内葡萄酒消费及投资市场疲软,葡萄酒进口规模明显回落。
(二)市场回归理性加之电商平台的兴起,驱动葡萄酒进口价格整体回落。随着消费渠道以及市场趋势的不断转变,终端消费者逐渐趋于理性,以往普遍存在的进口葡萄酒暴利状况得到遏制,据全国糖酒会组织机构公布的进口葡萄酒指数报告,目前市场销量最大的产品,零售价格多在100~200元之间2。市场需求结构的重心由中高端向中低端转移,促使葡萄酒进口价格走低。此外,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电商平台购买葡萄酒,据波尔多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VINEXPO)最新发布报告显示,约有27%的中国消费者曾在网上购买葡萄酒3。而电商平台大都采用全球产地直接采购的方式,从原产地直接进口葡萄酒,形成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物流模式,大幅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进一步压低了葡萄酒进口价格。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对欧盟进口葡萄酒“双反”调查终止,进口葡萄酒对国内市场冲击或将加大。近年来,进口葡萄酒从数量和价格上对国内葡萄酒业形成双重冲击,国产葡萄酒的整体市场份额下滑,国内葡萄酒企业的产量、业绩和利润均出现下降。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13年国产葡萄酒销售收入408亿元,同比下降8.5%,
12
凤凰财经:《中国市场给高端就集体“解酒” 拉菲价格连跌三年》,2014年4月29日。 消费日报网:《进口葡萄酒价格显著下降》,2014年4月22日。 3
央视网:《电商全球直采 致进口葡萄酒价格走低》,2013年8月1日。
实现利润43.8亿元,同比下降20%4。其中龙头企业张裕公司在2013年营收及净利润达到上市以来最大降幅后,今年一季度净利润进一步减少20%5。今年3月24日,商务部宣布终止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的双反调查6。欧盟是我国葡萄酒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本次“双反”调查的终止或将使国产葡萄酒业继续面临严峻挑战。
(二)进口葡萄酒通过多种销售渠道抢占国内市场,葡萄酒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虽然2013年我国包括团购在内的葡萄酒非零售市场渠道的销量下跌10%,但零售市场则取得了6.2%的增长7。为此,国外知名葡萄酒企业纷纷牵手零售经销商,构建直销渠道,抢占国内市场。例如,卡思黛乐将直营渠道铺到酒店、餐饮和商超领域,在五星级酒店、外资餐饮机构等直营渠道里试行“统一指导零售价”制度,力求在国内扩大品牌效应8;星座集团宣布与国内知名酒水连锁华致酒行合作,将借助华致酒行的品牌和销售渠道逐步提高中国市场份额9。随着进口经销商及国外企业积极推出新举措抢占个人消费市场,国内葡萄酒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三)葡萄酒市场消费趋势转变,国产葡萄酒产品种类难以满足新消费需求。据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展览会(Vinexpo)和国际葡萄酒与烈酒研究所(IWSR)联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葡萄酒整体消耗量仅增加3.23%,而起泡酒的增幅达5.66%,桃红酒的增幅更是达到7.66%。据预测,
45
佳酿网:《国产葡萄酒“触电”》,2014年4月27日。 腾讯财经:《国产葡萄酒仍在调整期》,2014年4月30日。 6
人民网:《中国正式终止对欧盟进口葡萄酒双反调查》2014年3月24日。 7
网易:《葡萄酒“个人消费元年”来临》,2014年4月2日。 8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进口葡萄酒觊觎国内市场 卡思黛乐称不搞价格战》,2014年4月3日。 9
中国葡萄酒信息网:《与星座集团战略合作 华致酒行布局葡萄酒》,2014年3月27日。
至2016年底全球桃红葡萄酒的消费有望增长7.6%,高于其他所有葡萄酒种类的消费增幅。针对这种新兴的轻葡萄酒需求,很多国外葡萄酒商积极布局。2013年年底,卡思黛乐与全球第2大香槟制造商波马利集团达成全面合作,成立“丽丝黛乐”公司,联合推广桃红葡萄酒产品,并预计将在今年之内引入中国;今年3月份卡思黛乐集团旗下品牌“玛茜”也推出了系列起泡酒产品10。相比之下,国产葡萄酒产品种类单一,难以满足新消费市场需求。
10
和讯网:《葡萄酒消费:从正时代走向轻时代》,2014年4月2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