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用于制造空心球形塑件的注塑模具[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华佗健康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CN203063048U*

(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63048 U(45)授权公告日 2013.07.17

(12)实用新型专利

(21)申请号 201220596617.0(22)申请日 2012.11.13

(73)专利权人乔丰机械制模(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西

坑村谭面路7号(72)发明人张国元

(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代理人李新林(51)Int.Cl.

B29C 45/26(2006.01)B29C 45/6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制造空心球形塑件的注塑模具(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制造空心球形塑件的注塑模具,其包括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一面板、一上托板、一水口板、一上压板、一下压板、一下托板、一底托板及一底板,所述下压板的中心位置设有一能够上下移动的推板,所述推板与上压板形成有一球形腔体,所述下压板上设有四个能够水平移动的上行位,所述上行位的一端向上形成有第一瓣状体,所述下托板上设有四个能够水平移动的下行位,所述下行位的一端向上形成有第二瓣状体,四个上行位与四个下行位呈米字型分布,四个第一瓣状体与四个第二瓣状体组合成球形体,所述底托板的中心位置向上形成有一锥形沉基,四个下行位均滑动连接于锥形沉基。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不仅节省了工序,而且节省了工时。

CN 203063048 UCN 203063048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用于制造空心球形塑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一面板(1)、一上托板(2)、一水口板(3)、一上压板(4)、一下压板(5)、一下托板(6)、一底托板(7)及一底板(8),所述下压板(5)的中心位置设有一能够上下移动的推板(51),所述推板(51)与上压板(4)形成有一球形腔体,所述下压板(5)上设有四个能够水平移动的上行位(50),所述上行位(50)的一端向上形成有第一瓣状体(500),所述下托板(6)上设有四个能够水平移动的下行位(60),所述下行位(60)的一端向上形成有第二瓣状体(600),四个上行位(50)与四个下行位(60)呈米字型分布,四个第一瓣状体(500)与四个第二瓣状体(600)组合成球形体,所述底托板(7)的中心位置向上形成有一锥形沉基(70),四个下行位(60)均滑动连接于锥形沉基(7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5)上设有四个用于驱动上行位(50)水平移动的油缸(5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4)上设有弹簧杆(40),所述弹簧杆(40)的上端抵紧水口板(3),其下端与上压板(4)之间设有一弹簧,该弹簧隐藏于上压板(4)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4)上设有一能够向球形腔体内斜位移动的前模(4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4)上设有第一扣机(41),所述上托板(2)与下压板(5)均通过扣钩而卡合于该第一扣机(4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5)上设有第二扣机(53),所述上压板(4)与底托板(7)均通过扣钩而卡合于该第二扣 机(5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板(6)上设有第三扣机(61),所述下压板(5)与底托板(7)均通过扣钩而卡合于该第三扣机(61)。

2

CN 203063048 U

说 明 书

一种用于制造空心球形塑件的注塑模具

1/3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空心球形塑件的注塑

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许多产品都带有塑料外壳,例如,玩具、电子产品等,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更新、外

壳形状的不断变化,使注塑加工行业得以稳定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塑料外壳的形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很多消费者都偏爱球形产品,这类产品具有一个空心的球形外壳塑件。现有的空心球形塑件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其工序通常是先用模具制成两个碗状塑件,再将两个碗状塑件的碗口相互热粘合,最后,对粘合处进行打磨而形成空心球形。这种加工方法,需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因此,不仅工序繁杂,而且浪费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空心球形塑件的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所制造的空心球形塑件是一体成型的,因此,不仅工序简单、而且节省工时。 [0004] 一种用于制造空心球形塑件的注塑模具,其包括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一面板、一上托板、一水口板、一上压板、一下压板、一下托板、一底托板及一底板,所述下压板的中心位置设有一能够上下移动的推板,所述推板与上压板 形成有一球形腔体,所述下压板上设有四个能够水平移动的上行位,所述上行位的一端向上形成有第一瓣状体,所述下托板上设有四个能够水平移动的下行位,所述下行位的一端向上形成有第二瓣状体,四个上行位与四个下行位呈米字型分布,四个第一瓣状体与四个第二瓣状体组合成球形体,所述底托板的中心位置向上形成有一锥形沉基,四个下行位均滑动连接于锥形沉基。 [0005] 优选地,所述下压板上设有四个用于驱动上行位水平移动的油缸。 [0006] 优选地,所述上压板上设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上端抵紧水口板,其下端与上压板之间设有一弹簧,该弹簧隐藏于上压板内。 [0007] 优选地,所述上压板上设有一能够向球形腔体内斜位移动的前模。 [0008] 优选地,所述上压板上设有第一扣机,所述上托板与下压板均通过扣钩而卡合于该第一扣机。 [0009] 优选地,所述下压板上设有第二扣机,所述上压板与底托板均通过扣钩而卡合于该第二扣机。 [0010] 优选地,所述下托板上设有第三扣机,所述下压板与底托板均通过扣钩而卡合于该第三扣机。

[0011]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制造空心球形塑件的注塑模具中,推板与上压板形成有

一球形腔体,当注塑模具合模时,四个第一瓣状体与四个第二瓣状体所组合成的球形体位于该球形腔体内,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此时,将注塑材料注入二者的间隙中且待其冷却成

3

CN 203063048 U

说 明 书

2/3页

型,此时,注塑材料形成空心球形塑件。执行开模工序时,先令水口板升起且与上压板分离,再令下托板升起且与底托板分离,使四个下行位沿锥形沉基滑动且向下托板的中心位置聚拢,之后,令下压板升起且与下托板分离,直至四个第二瓣状体从空心球形塑件的下开口处移出,再令四个上行位向下压板的中心位置聚拢,之后,推板升起,使四个第一瓣状体 从空心球形塑件的下开口处移出,最后,从推板上取下空心球形塑件,完成注塑加工过程。上述过程中,空心球形塑件成型之后,由于四个第二瓣状体与四个第一瓣状体能够依次地从空心球形塑件的下开口处移出,从而实现了令空心球形塑件一体注塑成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不仅节省了工序,而且节省了工时。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开模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合模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上行位与下行位在开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为上行位与下行位在合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为上行位与下行位的俯视图。 [0017] 图6为空心球形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7为空心球形塑件其他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制造空心球形塑件的注塑模具,结合图1、图3及图5所示,其包括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一面板1、一上托板2、一水口板3、一上压板4、一下压板5、一下托板6、一底托板7及一底板8,所述下压板5的中心位置设有一能够上下移动的推板51,所述推板51与上压板4形成有一球形腔体,所述下压板5上设有四个能够水平移动的上行位50,所述上行位50的一端向上形成有第一瓣状体500,所述下托板6上设有四个能够水平移动的下行 位60,所述下行位60的一端向上形成有第二瓣状体600,四个上行位50与四个下行位60呈米字型分布,四个第一瓣状体500与四个第二瓣状体600组合成球形体,所述底托板7的中心位置向上形成有一锥形沉基70,四个下行位60均滑动连接于锥形沉基70。

[0021] 上述结构中,结合图1、图3及图4所示,推板51与上压板4形成有一球形腔体,当注塑模具合模时,四个第一瓣状体500与四个第二瓣状体600将组合成球形体,该球形体位于球形腔体内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此时,将注塑材料注入二者的间隙中且待其冷却成型,此时,注塑材料形成如图6所示的空心球形塑件100。执行开模工序时,先令水口板3升起且与上压板4分离,再令下托板6升起且与底托板7分离,使四个下行位60沿锥形沉基70滑动且向下托板6的中心位置聚拢,之后,令下压板5升起且与下托板6分离,直至四个第二瓣状体600从空心球形塑件100的下开口处移出,再令四个上行位50向下压板5的中心

使四个第一瓣状体500从空心球形塑件100的下开口处移位置聚拢,之后,推板51升起,

出,最后,从推板51上取下空心球形塑件100,完成注塑加工过程。上述过程中,空心球形塑件100成型之后,由于四个第二瓣状体600与四个第一瓣状体500能够依次地从空心球形

[0020]

4

CN 203063048 U

说 明 书

3/3页

塑件100的下开口处移出,从而实现了令空心球形塑件100一体注塑成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不仅节省了工序,而且节省了工时。 [0022] 结合图1及图2所示,下压板5上设有四个用于驱动上行位50水平移动的油缸52,其中,每个油缸52对应一个上行位50。但是,采用油缸52作为四个上行位50的驱动部件,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采用其他动力机构作为四个上行位50的驱动部件,例如气动、电动等。同时,上压板4、下压板5、下托板6 的升起和下降动作可以通过其他油缸驱动,也可以由电动机构或者气动机构而驱动。 [0023] 如图1所示,上压板4上设有弹簧杆40,所述弹簧杆40的上端抵紧水口板3,其下端与上压板4之间设有一弹簧,该弹簧隐藏于上压板4内。当执行开模工序时,可通过弹簧将弹簧杆40弹起,且通过弹簧杆40而令水口板3升起且与上压板4分离。 [0024] 结合图1及图6所示,上压板4上设有一能够向球形腔体内斜位移动的前模42。该前模42用于令空心球形塑件100的外表面形成如图7中所示的凹陷部101。 [0025] 如图1所示,上压板4上设有第一扣机41,上托板2与下压板5均通过扣钩而卡合于该第一扣机41。下压板5上设有第二扣机53,所述上压板4与底托板7均通过扣钩而卡合于该第二扣机53。下托板6上设有第三扣机61,所述下压板5与底托板7均通过扣钩而卡合于该第三扣机61。上述第一扣机41、第二扣机53及第三扣机61用于将注塑模具由上至下而锁紧,优化注塑模具的整体性能。

[0026]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制造空心球形塑件的注塑模具,当执行开模工序时,先令弹簧杆40向上弹起,使水口板3升起且与上压板4分离,前模42斜行位出模,再令下托板6升起且与底托板7分离,使四个下行位60沿锥形沉基70滑动且向下托板6的中心位置聚拢,之后,令下压板5升起且与下托板6分离,直至四个第二瓣状体600从空心球形塑件100的下开口处移出,再通过油缸52驱动四个上行位50向下压板5的中心位置聚拢,之后,推板51升起,使四个第一瓣状体500从空心球形塑件100的下开口处移出,最后,从推板51上取下空心球形塑件100,完成注塑加工过程。当执行合模工序时,先令推板51回落 复位,再通过油缸52驱动四个上行位50相互散开,之后,令下压板5回落复位,再令下托板2回落复位,使四个下行位60沿锥形沉基70滑动且相互散开,最后,面板1、上托板2及水口板3回落复位,此时,四个第一瓣状体500与四个第二瓣状体600重新组合成球形体,且该球形体在推板51与上压板4所形成的球形腔体内,合模工序完成。上述过程中,空心球形塑件100成型之后,由于四个第二瓣状体600与四个第一瓣状体500能够依次地从空心球形塑件100的下开口处移出,从而实现了令空心球形塑件100一体注塑成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不仅节省了工序,而且节省了工时。 [0027]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5

CN 203063048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6

CN 203063048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7

CN 203063048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4

图3

图5

8

CN 203063048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6

图7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