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津市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来源:华佗健康网
2009年第38期 (总第114期) 现代企业文化 MODERN ENrERPRISE CUU RE NO.38,2008 (CumulativetyNO.1 14) 浅谈天津市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李研硕 (天津市财税信息中心,天津300050) 摘要:“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简称GFMIS。 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收支两条线”;应用“合 它是在总结我国财政信息化工作实践、考察和借鉴发达市场经 同管理系统”,实现了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等专项资金的直接支 济国家和东欧转型国家政府财政管理信息化运行模式和建设经 付;应用“工资统一发放系统”,实现了市级行政、公检法单 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目标相适应 位、市属普教系统事业单位、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工资 的一套先进信息管理系统。文章就推进金财工程、提升天津市 统一发放,建立起对单位人员变动的动态监管制度;开发了 的财政管理水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财政信息化;金财工程:财政管理 “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政府采购业务和相关辅助业 务流程。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二是注重基础建设和安全建设。为了保障金财工程的顺利 实施,天津市从200t年1 1月起,完成了400多公里的主干光线的 文章编号:1674-1145(2oo9)-02-0148-02 铺设至2003年1月,建成了以市财政局为中心,全市21个区县财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与必然要求。建立政府 政局、26个地税局以及16个直属单位共计63家单位组成的财税 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是目前世界上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 系统三级网络体系。同时天津市还利用ADSL及CDMA VPN技术 2001年,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财政部提出了“金财工程” 实现了与全部市级预算单位的专网链接,同时还实现了同国库 (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简称OMnS)建设规划,目标 网、工商网、国税网、金融城域网等网络的横向链接工作。依 是以覆盖各级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大型网 托宽带网络的宽带资源,天津市建成了涵盖全市近60家单位的 络为支撑,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所有财政收支全部进 财税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为面向财税系统各基层单位的会议、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本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和采购定 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单为预算执行的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国 三是注重数据的分析利用。近年来,天津市财政局围绕财 库资金的有效调度为特征,实现对财政收支全过程监督和提高 政改革发展的大局,在核心业务基础上,着重开展了数据分析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近年来,围绕“金财工程”建设规划,天 利用工作。在集中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了领导查询系统,为 津市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力度, 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了辅助支持;在集中支付系统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财政核心业务的融合,保障和推动了财 使用综合查询系统及资金监控系统,实现了数据的综合利用和 政改革与管理创新。 一资金支付的有效监控。 四是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多年财政信息化建设 、天津市财政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2001年天津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14个“金财工程”试点省 的经验积累,转变了“重建设轻运维”的观念,逐步建设信息 市之一。近几年来,天津市以“数字财政,资源共享,集中收 系统运行维护体系,从组织、管理、业务、技术等多方面全方 付,统一管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即建设天津市财政系统 位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成立专门的运行维护部门,建立起三 信息一体化工程,建立统一的财政信息系统平台”为指导思想; 级专业运行维护队伍;开通7×24小时咨询服务技术支持热线,把“以大型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包括部门、单位、地域、序号 解答用户的软件使用的问题;在财政专网上建立网站,提供对 等属性的数据字典,详细记录每个部门、单位每一笔财政资金 账、数据传输、通知发布等功能,有效地服务各级预算单位。 收支的来龙去脉和每一时点的资金运动情况,及每笔资金的征 上述做法有力地支持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收入库管理情况,涵盖财政收支管理的全过程,从而减少预算 执行的随意性”作为总体目标,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并 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二、天津市财政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天津市财政系统的信息化建没虽然取 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财政业务信 是注重信息化核心应用建设。天津市自主开发的部门预 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建设在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财政业 算系统由财政部指定,作为金财工程的一个重要应用系统在全 务的管理与改革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建立现代预算管理 国推广;在市级预算单位中全面应用国库及中支付系统,提高 体系方面,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创造公平和谐的环境, 了财政资金利用率,有效地规避了财政资金使用风险;利用 还有待我们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发展。 “财政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了财政部门之间、财政部门与 另外在网络管理和安全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 缺少备份设备),目前还没有建成容灾 预算单位之间、预算单位上下级之问的财政业务数据传输与审 如存在单点的故障隐患(核;应用“票款分离系统” (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实现了 系统,数据集中后的数据利用率不高。总之,财税信息化工作 一148一 还没有形成覆盖财政工作的整体框架,总体水平与未来发展的 用部门的纵横向的网络体系。纵向上,在现有市局同各区县财 要求相比还有差距。 政部门联网的基础上,向上接入财政部连接各省(市)财政厅 三、天津市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局)的一级骨干网;横向上,实现各级财政部门与同级预算单 “金财工程”是财政工作信息化和财政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 位、人民银行、代理银行等部门的连接,从而实现金财工程的 求,也是天津市财政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的方向,它的建设与 运行基础,支撑财政核心业务应用。 实施对于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促进国民经济管 三是强化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保障“金财工程”的平稳 理的现代化,规范财政预算管理,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益,增 实施。建立统一的安全保障系统是“金财工程”建设的一个重 强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和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廉政建设,实 要方面,要实现全系统的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和物 现依法理财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障“金财工程”的 理安全的统一管理。要重点建设以认证中心、数据加密为核心 进一步推广实施,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的应用安全平台,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为“金财工 一是加快信息化系统的建没,以信息技术推进“金财工程” 程”提供有效可靠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要按照高可靠性和 建设。建设“总账管理系统”以其作为“金财工程”数据存储 高标准的故障恢复能力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备份与恢复系统。 及管理的核心,同时管理收入账及管理支出账,完整记录国库 做好现场备份、同城备份以及异地备份。 单一账户收入、支付的每一笔资金的详细信息,真正实现一级 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 财政一本账管理;建设“现金管理系统”进行国库的现金预测、 控的一个重要工具。信息化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 国库资金资本运作管理和现金账的会计核算管理以当年和历史 然要求。因此财政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就逐渐成为了目前世界上 支出预算执行数据为参考,测算现金余额进行国库资金的资本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之一。 “金财工程” 运作;建设“收入管理系统”将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部分财 的建立与实施适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各地 政主要收入纳人集中管理范围;建设“财政经济景气分析系 区、各部门之间的电子信息化系统,实现电子信息的传输和所 统”,以财政数据库的数据为基础,综合国内外宏观经济数据, 有信息的共享,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财政工作的效率。通过 建立财政收支预测模型、财政监测预警模型、政策分析模型、 “金财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天津财政整体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宏观经济景气与监测模型,科学全面地掌 同时由于数据的集中,也为整个财政管理工作提供了准确、适 握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合理控制债务模型,为政府 时的财务信息,从而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数据保障,同时也为 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政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各种财政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分析依据。 二是完善财政信息网络建设,为“金财工程”的Jr ̄.,rJ实施 提供运行基础。建立一个覆盖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和财政资金使 作者简介:李研硕,男,供职于天津市财税信息中心。 (接下页)就是选择虚幻的“和谐”。中国长期的、封闭的、一 格上的软骨症——没有任何自主和独立的依赖;导致了国人萎 元的、专制的文化氛围,有顽强的生命力,它的别无选择的指 缩型思维方式,没有任何创新意识的大众化思维;也产生了中 向性作为性格素质已经渗透到国人的深层生命之中。不打碎这 国人所独有的“中庸”。 种别无选择的文化氛围,不反省、剖析、否定国民劣根性,不 正是“天人合一”使国人的思维只停留在普泛化、群体化 改变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人格,文化上的自由选择只能是空 的水平,导致科技的滞后,如磁现象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现的, 洞的口号。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直至当代,都没 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但除了给风水先生作工具外,似 能造就一个真正多元的自由选择,而是单一地对传统文化的认 乎没有带来利益,倒是传人西方后对磁现象观察和精确化,用 同与复归。 于航海发现了新大陆,通过运动由磁而产生电。还有造纸术、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精神是“民本思想”、 “孑L颜人格”, 印刷术、火药也是一样,这“光宗耀祖”而又“泽被后世”的 乃至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这恰恰是传统文化中惰性最强,欺 四大发明,何以“洋人”利用后取得如此价值,这的确是个莫 骗性最大,对国人危害最深的东西。它彻底扼杀国人的个性意 大的讽刺,足以让国人感到耻辱和不安——然而却没有! 识,独立意识,自由意识,创造意识,彻底泯灭人作为个体的 专制产生“党国”,滋生“主义”,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个 感性生命和各种正常的情欲需求,培养出一种忠诚、顺从的奴 性和情欲来满足极少数人的个性和情欲,绝对地依赖于群体, 性,以维持等级专制的稳定。传统文化是一块完整的铁板,在 依赖于权力者的赏赐。中国传统文化直至而今都维护着这种传 先秦奠定了基本的模式之后,根本没有发生过整体结构的实质 承的正统,乃至失去了“主子”便无所适从——奴隶的惯性使 性的改变,有的仅仅是细节上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然。何时有民主的多元的社会文化,使个体以自我为目的,通 “天人合一”在理论和实践上与大一统的封建等级专制相吻 过自我的能力和努力,实现自我的完成呢? 合。理论上以群众、等级、专制、理性为核心,从精神和人格 完全意义上的个体的解放之日,就是国民劣根性消除之时! 上抑制了国人的主动性、冒险性、征服性,压抑了国人的思维 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解放和兴盛之时! 向着精确化、形式化、个体化的方向发展,使之只停留在一种 普泛化的、模糊化的群体水平之上,窒息了人的巨大创造力和 作者简介:周无奇(1964一),男,湖南娄底人,黑龙江省 标新立异的思维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发挥,也造就了国人性 东兴市东兴镇中心小学校长。 一1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