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构想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1期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11月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ne.2006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构想

王天鹏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摘 要: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方面存在独特的优势。本文从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

云南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方面具有的优势、云南民族文化产业要重点发展的门类以及今后进一步发展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云南;民族文化产业;优势;门类;建议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作为民族大省的云南,结合自身优势,从省情出发,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则是一条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就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些相关问题提出自已的一些浅见。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观点认为,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忽视文化的经济的一面,一直把文化作为一种事业而没有作为一种产业来看待。把文化作为一种远离市民日常生活的阳春白雪,甚至耻于把文化与金钱、效益联系在一起,以为如果这样的话,就会玷污文化的圣洁,这也是我国建国最初的几十年文化产业迟迟得不到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观点必须予以扬弃。实践证明,文化产品也是一种商品,也符合价值交换的规律。因此,我国1985年正式把文学艺术列入第三产业,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使文化产业的发展走上快车道。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蓝皮书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消费已占总消费的三分之一以上。随着有形资源的日益枯竭,文化产业正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各国政府的热切关注。目前,我国也形成了一股文化消费的热潮,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如旅游文化、演艺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的消费甚嚣尘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已经越来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文化产业毕竟有别于别的产业,我们不能因为文化产业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而把不同的文化产业不加区分一古脑地推向市场。在我国现阶段,如一些高雅文化事业、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博事业,在实行“以文养文”的基础上,国家仍需给予经费的补贴,以维持其正常发展,直至他们有了造血功能,再逐步推向市场。而对于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体育健身业等兼具消遣、休闲和娱乐性质的文化产业,则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自负盈亏,我们可以放手让其搏击市场的风浪,只需给予法律、政策、管理上的指导。

二、云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

云南地处中华文华圈、印度文化圈与东南亚文化圈的交汇点,这是云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云南有世界级文化遗产——澄江动物化石群、有人类和猿类共同的祖先——腊玛古猿的化石基地、有中国人最早的祖先——元谋人遗址,有“侏罗纪公园”禄平,有南诏故址,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这是云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独有的文化遗产优势;云南有2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不相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特征,尤其是其民俗文化,如饮食、起居、服饰、歌舞、宗教、节庆、民间艺术、民间传说等,据统计,云南已收集到的各民族民歌民曲有2万多首,舞蹈6718套,戏剧200多个,器乐200多种,叙事长诗50多部,它们多数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这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云南具有苍山洱海、三江并流、玉龙雪山、中甸草原等秀美的自然风光,这是云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31

第1期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11月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ne.2006

的旅游资源优势;另外,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目标的确立,为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条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也为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有了上述云南独具特色的优势以及外部环境和机遇,已经奠定了云南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基础。

三、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门类 1、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风光的欣赏不能脱离对当地文化、民族风情风俗的体验,文化积淀越深厚的地方,游客的回头率就越高,因此发展旅游产业必须与文化结合在一起,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云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南诏文化与大理文化交替发展,丽江大研古城被列入世界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昆明、大理等5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此外,云南还有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3个历史文化名镇。民俗文化资源更加丰富:云南民族地区民风浓郁,独特的民俗文化令人陶醉,如大理古城、丽江古城为代表的建筑民俗文化;各民族绚丽多彩的服饰民俗;以过桥米线、沙锅鱼、傣味烧烤、三道茶等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热烈奔放的民族舞蹈;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为代表的民族节日文化等。云南多姿多彩的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宝藏,只要加大力度,统筹开发,把这些民族地区的人文景观、民俗民风同旅游结合起来,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注入现代元素,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观察习惯,这种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就能够打开市场,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理在2004年10月份中国魄力城市评比中以较高魄力指数全票通过而一举成为十大魄力城市之一,在今年10月刚刚结束的中国十大魄力名镇评比中,腾冲和顺作为一匹黑马又一举入选为中国十大魄力名镇之一,并荣膺唯一的最佳称号。至于大理,大家

32

都已经非常熟悉了,而和顺,很多人还十分陌生。和顺具有六大魄力:面向南亚第一镇、火山环抱的人间仙境、马帮铸就的翡翠之乡、多文化共存的窗口、规模巨大的侨乡、六千居民共谱田园诗。我们只要大力投入和开发,假以时日,云南和顺必将成为云南旅游的又一亮点。

2、开拓以云南民俗民风为背景、为内容的影视产业和歌舞演出业

世界曾以电影认识云南、了解云南。上世纪40年代,云南曾是当时中国的电影中心,昆明南屏电影院是当时中国最豪华的电影院之一,可以与美国同步上映《月光下落》、《大独裁者》、《翠堤春晓》等大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云南民族内容为体裁的电影如《五朵金花》、《阿诗玛》打开了人们了解云南、认识云南的一个窗口,充分显示了一部优秀影片对一个国家和地区形象宣传的巨大作用,展示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巨大魄力。主管云南文化的省委副书记丹增曾说:“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令想象力飞升、被赋予浪漫色彩的土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26个民族勤劳善良、能歌善舞,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使得云南成为影视拍摄的基地、音乐舞蹈的海洋、文学创作的富矿、民族文化的金矿、美术摄影的殿堂。云南这个神奇美丽的地方,与电影这个美丽迷幻的梦想一直有着割裂不断的天然联系。”《天龙八部》在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的拍摄完成并在全国播出,为宣传大理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对提高大理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之后,又相继在大理和天龙八部影视城拍摄了《倩女幽魂》、《福星高照》、《茶马古道》等影视剧;继电视剧《一米阳光》在全国近20家卫星频道播出后,丽江束河茶马古镇影视基地也吸引了国内著名导演张艺谋和世界知名演员高仓健来进行电影《千里走单骑》的拍摄,将丽江这一世界知名品牌推向了国际的大舞台,更加提高和扩大了丽江的知名度。而被列入省级试点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立足本土文化,实施“文

第1期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11月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ne.2006

化精品工程”,《诺玛的十七岁》和《花腰新娘》先后荣获中国电影类最高奖项“华表奖”,红河州全力打造红河影视创作基地,今年10月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红河电影周在蒙自举行,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目前,云南已经建立了8个电视拍摄基地。最近启动的“云南影响”新电影系列工程,由两岸三地的10位青年女导演执导10部云南题材的新电影,将在明年隆重推行。而且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成立了中国首个影视产业实验园区,即中国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园区。经过周密部署和策划,把云南打造成为全球影人的梦工场和中国电影的好莱坞并不是梦想。

近两年来云南的歌舞演出业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成功推出了《云南映象》、《小河淌水》、《丽水金沙》、《红土恋歌》、《风花雪月》、《梦幻彩云南》、《母亲河》、《蝴蝶之梦》等大批反映云南民族文化的舞台艺术精品。《云南映象》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2004年在全国以至世界刮起了一场云南旋风,并创下了一场演出收入60多万元的记录,开拓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模式”。云南映象的演出成功,除了有政府领导的支持、营销策划的成功之外,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其最为重要的成功因素。在发展歌舞演出业方面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其次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其三要有成功的营销和策划,其四要切忌对其他演出如《云南映象》的简单模仿和重复。

3、全力打造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餐饮文化产业 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餐饮文化。全省共计有菜肴品种847种,其中滇菜名肴360余种,民族菜肴近500余种,已形成体系的民族菜系列和特色突出的民族餐饮有彝、白、回、傣、壮、傈僳、哈尼、纳西等21个民族,再加上他们独特的文化和节庆活动,使民族餐饮文化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这里所指的民族餐饮文化产业是指以餐饮为核心、以民族为特征、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系列商业

活动和由此形成的相关产业。目前,云南民族餐饮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已有的民族餐饮文化龙头企业社会扩散效应性不强;虽然出现了一批民族餐饮名店但数量不多,比重太小;餐厅民族文化气味不浓;餐饮企业文化管理者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因此必须在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品牌经营、文化渗入、政策倾斜、科学管理、精心策划、连锁经营等方面做文章,来打造云南的民族餐饮文化产业,使游客到云南以不品尝云南民族餐饮为憾事而不是品尝不到云南民族餐饮为憾事。

4、发挥民族地区优势,构建云南特色的体育休闲产业和会展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体育及相关休闲运动产业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政府重视体育事业,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体育及休闲运动意识增强,特别是北京获得2008奥运会主办权之后,将更大地推动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云南在泛东南亚经济圈中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人文地理环境优越,被誉为“高尔夫天堂”“高尔夫圣地”。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云南省知名度的提高,民族地区独特、丰富的体育资源将被人们进一步了解,其健身娱乐价值和观察价值对国内外游客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民族地区的高山大河的自然环境可为爱好探险的人们提供登山、攀岩、越野、漂流等探险项目,民族地区历盛行的竞争激烈或有一定难度的体育运动,如赛马、摔跤、赛龙舟、斗牛等可为中外游客提供观察项目,云南的民族地区体育休闲的独特优势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一些大型比赛也被吸引到云南来比赛,如2003年,皇马到红塔体育中心进行训练,云南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2004年国际公园定向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西部地区体育舞蹈公开赛等多项赛事,掀起云南体育产业的高潮;2005年首届中外媒体高尔夫对抗赛的成功举办成了云南的骄傲;良好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云南昆明成为东南亚高尔夫体育渡假休闲胜地......这些产业项目发展势

33

第1期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11月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ne.2006

头迅猛,声名远扬,极具影响力,逐渐形成成为宣传云南、展示云南最好的方式之一,也使体育产业成为云南省文化产业中的亮点。目前,云南仍需加强场馆建设,把更多的国内、国际赛事争取到云南来举办。

会展业是具有开放性、公众参与性,以高新科技产品、文化和艺术品展示和人文与经济信息交流为基本内涵,按照市场经济机制来运作的各类展览和会议的文化服务业。它主要分为展览和开放性会议。展览主要类型有:文化艺术展如美术展、图书展、影展、摄影展、教育展、旅游展、文化博览会等,商业文化展如车展、航空展、名牌商品展、百花展等。云南的独特地理位置、海拨海度、气候特点、民族风情以及毗邻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使得云南在发展会展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一切都成了筑巢引凤的梧桐树,许多专业性的国际大型会议和展览都选择在云南昆明举办,如去年的世界马铃薯大会、国际花卉展……会展产业为云南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以刚刚闭幕的GMS会议为例,该会对提高昆明市民整体素质,建立和谐社会就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六省区市及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昆交会)起步早、影响大,已成为云南会展业的一面大旗。目前云南的会展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大规模的会展举办还是不多,知名度不是太高,而且云南的会展绝大多数局限于昆明。我们所需做的是在自己的区位优势、气候条件、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上大力宣传、全力打造昆明、大理、丽江等城市作为云南的会展中心,把大型国内、国际会展争取到云南来举办。

5、深度开发云南民族手工艺品产业

民族地区的手工艺品种类繁多,特点突出,观赏性强,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特点最为突出的有石林彝族刺绣、丽江织绣、大理石工艺品、大理扎染、剑川木雕、鹤庆新华铜制品、迪庆藏族木制品、德宏与腾冲玉雕等,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市场占有份额

34

太小,且主要集中在云南市场,而且科技含量较低,文化品味不高。今后的发展思路应是保持民族特色、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四、对云南民族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且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文化产业的“云南模式”。据省统计局测算,去年,云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96.24亿元,增加值133.17亿元,占全省GDP的4.50%,今年上半年,全省已收到文化产业项目247个,总投资114亿元,总融资114亿元。成绩固然可喜,但云南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资金和人才匮乏、保护和开发不相协调、营销渠道不畅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笔者对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转变观念,至今还有人在头脑中把文化仅仅当成上层建筑而非经济的一部分的看法,因此一定要转变观念,对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必要的重视,把其作为一项支柱性产业来抓。资金和人才匮乏是制约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瓶径。对于资金方面,可以把政府投资、个人出资、吸引外资结合起来,组建合伙制、股份制等各种公司或企业形式。对于人才,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培养云南本地人才,另一方面要不惜重金聘请省外或国外优秀人才,来为云南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对民族文化资源要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有的地方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不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而是套用别的地方的模式,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的生活方式,当地的特色渐渐消失,民族文化资源日益枯竭,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走具有当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1期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11月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ne.2006

3、加强和扩大宣传,走品牌经营之路 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并不缺乏,然而能够叫得响的并不多,如歌舞演出业为例,虽然有这么多台套的演出,然而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只有《云南映象》一个,原因并不是它们不是精品,也不是它们的艺术含量不高,最主要的是缺乏宣传,不为人知。因此,一定要在宣传上大做文章,进行一系列策划和公关,逐渐形成叫得响的品牌。

4、充分掌握市场信息,进行可行性分析 一个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少则几十、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的投入,因此投入之前一定要慎重地进行调查,组织专家和各界人士进行论证,充分搜集市场行情进行分析,免得投入的资金打水漂,造成群众怨言,损害政府形象。

5、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云南的民族文化产业项目,除一部分由政府投资兴建以外,大部分由个人出资或吸强外资建成,因此各级政府对待这些文化产业项目,一定不要横加插手,指手划脚,而是要多从管理、税收、政策等方面参考文献:

[1]张军毅、龙梅.试论云南民族文化产业[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9.

[2]仇学琴、姜若愚.云南民族旅游餐饮文化事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3(4). [3]李锐.关于培育和发展云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思考[J].学术探索,2004(7). [4]李承祖等.云南打造民族文化品牌[J].半月谈,2004(13). [5]马君敏.云南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N].云南日报,2000-06-26. [6]狄君胜等.对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N]云南政协报,2005-01-23. [7]吴东海.云南民族歌舞淘金文化产业[N].民族时报,2005-06-08. [8]全球影人梦工场[N].香港文汇报,2005-10-18.

[9]李开义等.云南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成效显著[N].云南日报,2005-11-14. [10]西部文化博览系列报道——西部体育产业前景广阔[EB/OL]

(http://www.yunnan.yunnan.cn/4453/2005/10/25/290@277262.htm).

[11]西部大开发:云南民族文化和娱乐产业发展对策[EB/OL ].http://www.yunnan.cn/1488/2004/05/21/59@129027.htm. [12]当代全球文化产业扫描(五)[EB/OL]. http://www.yunnan.cn/3124/2005/10/19/1747@274587.htm.

进行宏观调控。目前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太完善,要从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文化要素市场等方面来完善市场体系。

6、保护云南民族文化的知识产权

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异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提防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民族文化品牌被抢注。为了未雨绸缪,我们的各级政府最好对本地的知名民族文化品牌进行统计,然后对还没有注册的统一注册。

7、尽快完善、补充、修改云南省及各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也许制定规划时是从实际出发,然而时过境迁,规划就会同实际情况发生这样那样的偏差,这时需要做的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从当前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新的规划或是对从前的规划进行修正,以适应当前的新情况。另外,要区分哪些项目是省级项目、哪些项目是州(市)项目,以防止有些项目无人问津,有些项目又互相争抢的奇怪现象。

The Suggestions of Yunnan’s Ethnic Culture Industury Development

WANG Tian-pe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News transmission,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031,China)

Abstract:As a major ethnic culture province,Yunnan has its particular superiority in developing ethnic culture industry.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Yunnan’s ethnic culture industry,such as why to develop culture industry ,Yunnan’s superiority and particular categories in developing industry culture and some issues should eye on,etc.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will argue about the questions above.

Keywords:Ynunan ; ethnic culture industry ; superiority ; categories ; suggestions.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