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展学前教育的措施_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潘月娟
比较教育研究
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
2015年第3期(总第302期)
印度发展学前教育的措施、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潘月娟,孙丽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摘要]印度政府为向3~6岁儿童提供必要的学前教育,采取了立法明确政府提供学前教
育的责任、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和私立机构资源、优先保障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开展儿童预算评估等多项措施。虽然印度学前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政府不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普及与资源投入不对称、政策和项目推行效率低等问题。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我国应吸取印度的教训,加大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优先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多渠道筹集资金,稳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关键词]印度;学前教育;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15)03-0101-06
有最低年龄限制,学前教育一般被认为是包含在
这一范围之内的。“1976年颁布的宪法修正案第42条再次确立了中央政府对教育的直接责任。此前,中央政府仅对少数民族教育承担责任。宪法第43条确立了向所有14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并赋予各邦政府在其管辖范围之内
[1]
自行决定教育标准的权力”。然而,2001年的宪法第86项修正案第三部分(基本权利)增加第21A款(教育权利款),明确规定“政府将为所有6 ̄14岁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接受小学教育由此被法律保障为6 ̄14岁儿童的基本权利,从而将学前教育排除在外。但是,宪法第45款规定“各邦应尽力为所有儿童在其年满6岁前提供早期看护和教育”。这一规定实质上仍然是规定了政府有向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责任,不过落实这一责任的主体是各邦政府(states)而非中央政府(govern-
。印度宪法中还有多项条款说mentofIndian,GoI)
一、印度发展学前教育的措施
印度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儿童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大多数儿童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印度学前儿童状况主要贫困生活的考验。总体上,
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二是学前教育资源缺乏,普及率低,教育不公平现象严重。针对这两大主要问题,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善早期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印度议会通过了《国家儿童政策》(Na-件。1974年,
tionalPolicyfortheChild),开始重视政府在改善儿童状况中的作用,随后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印度学前法律和政策措施。经过约40年的努力,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一)通过立法明确政府提供学前教育的责任早在印度独立成立共和国时,宪法就规定要为“14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因为没
作者简介:潘月娟,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孙丽娜,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101—
2015年第3期(总第302期)
比较教育研究
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
No.3.2015GeneralNo.302
明了儿童的基本权利,给各邦政府制定有关幼儿保育与教育政策提出了指导性原则。
除宪法之外,其他一些法律法规也强制某些工作单位提供儿童照料服务,以保证工作妇女能够获得支持性工作环境,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例如,不同的劳动法,包括《工厂法案》、《矿场法案》、《烟草工人法案》、《建筑工人法案》等,都强制性要求工作单位以托儿所(creches)的形式提供日托照料服务。印度还有多项国家政策也影响了学前儿童教育与保育服务的提供,如《国家教育政策》(NationalPolicyonEducation,NPE,1986)、《国家儿童政策》、《国家行动计划》(NationalPlanofAction,1992)、《国家营养政策》(NationalNutritionPolicy,1993)、《国家人口政策》(NationalPopulationPolicy,2000)、《国家妇女支持政策》(NationalPoli-cyfortheEmpowermentofWomen,2001)、《国家健康政策》(NationalHealthPolicy,NHP,2002)等都对政府改善儿童的生存环境、解决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提供学前儿童教育与保育服务等职责做出了规定。
(二)利用非政府组织和私立机构资源提供学前教育服务
虽然印度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政府有责任向适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并为此实施了“综合儿童发展项目”(IntegratedChildDevelopmentScheme,ICDS)、“生育与儿童健康项目”(ReproductiveChildHealth,RCH)“、初等教育普及项目”(SarvaShikshaAbhiyan,SSA)等行动,还设立国家托儿所资金(NationalCrecheFund)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托儿所系统,为工作妇女提供托儿所和日托中心服务,但总的来看,印度政府在学前教育中承担的责任较小。
由非政府组织和私立机构提供学前教育服务是印度面向3 ̄6岁儿童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的主要类型。私立机构主要包括托儿所(pre-nurs-eries)、幼儿班(nurseries)、学前班(kindergartens)、准备学校(preparatoryschools)、小学预备班(preprimary)等。由于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有学者估计私立机构招收的儿童数量与公立机构的儿童数量差不多,但私立机构服务的对象涵盖不同的阶层。虽然最初是服务于城市中上层,但现在的私立机构开始延伸到小城镇、村庄、半城市化地区、城市贫民窟等。同样由于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难以
—102—
判断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幼儿教育服务覆盖的儿童
数量,有学者粗略估计在300万至2,000万左右。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比较多样,有国际和国内捐助、企业或宗教团体资助等。
印度政府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只有ICDS项目,其中包括非正式的幼儿教育服务。该项目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75年发起,从1975年的33个工程(projects)和4,891个安格瓦迪中心(AWC),发展到2014年共7,076个工程和1,400,000个安格瓦迪中心,惠及约3,810万3 ̄6岁儿童。[2]该项目的很大一部分经费支持来源于国际非政府组织,印度政府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由其为印度提供一系列资金支持,为印度提供支持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救助贫困组织、世界银行等。世界粮食计划署从1976年开始支持ICDS,世界银行从1980年开始资助,自印度1975年推出ICDS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直在扩大对其供给方面的支持,20年间ICDS获得的资助总额高达7.5亿美元,是世界各国幼儿教育领域中获得资助额度最大的一个项目。[3]
(三)优先保障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由于受传统种姓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印度社会存在种种不平等现象,这在学前教育领域也有明显体现,族群之间、性别之间、城乡之间的学前教育不平等现象十分严重。在印度,由于城市地区私立机构的快速发展,富裕家庭的儿童最早从2岁左右就开始接受某种形式的学前教育。相反,经济社会地位低的贫困家庭的儿童则很难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由于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儿童未能接受系统的学前教育而直接进入小学。应当说,对于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严重的不平等问题,印度政府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将维护基本社会公平作为学前教育政策的选择和制度设计时的首要价值取向。
印度宪法第15(3)款提出,邦政府可以进行积极的差别对待,这对经济和教育上处于弱势的群体有利,允许政府为女童和处境不利的社会群体以及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特别的服务。第46款规定:“国家将特别关照、提高落后地区人民的教育与经济利益,特别是对世袭的等级团体及世袭部
No.3.2015GeneralNo.302
比较教育研究
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
2015年第3期(总第302期)
落,宪法将保护他们免受各种社会不公平待遇及社会剥削。”印度政府曾制定六项原则,确保对所有人提供充足的机会平等,特别是为那些世袭团体及世袭部落、OBCs、少数民族(种族)等在教育与就业方面提供平等机会。
虽然公办机构在印度托幼机构中所占比例不足1/3,但这有限的公办幼儿教育资源主要服务于
部落地区、城市贫民窟处境不利儿童,包括农村、的儿童。以最大的ICDS项目为例,该项目特别关
注印度东北部地区,拨款也逐年上升,该地区是印度最贫困的地区。虽然印度城市人口约有27.78%,但该项目中只有13%在城市地区,多数项目分布在农村地区。城市的ICDS项目也主要设立在城市贫民窟和欠发达地区,服务于城市贫民。由此可见,ICDS项目主要是服务于处境不利儿童,这一点充分反映了印度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思路。
(四)开展“儿童预算”评估印度实行的儿童预算(childbudgeting)制度,实际上是一项政策分析工具,旨在通过对政府所有关于儿童的支出进行分析,来揭示政府重视和忽视的领域,监控实际支出的数量与效率,即不仅考察用于儿童事业的资金是否充足,而且要考察其使用效率。[4]儿童预算分析不是事前参与,而属于事后监督。
这项制度最早由非政府组织HAQ儿童权利中心(HAQ:CenterforChildRights)于2001年从保护儿童权利角度实行,主要目的是作为一种工具对印度中央政府过去10年间在儿童方面做的预算进行分析,监督有关儿童的公共资金投入。私立慈善组织印度儿童福利委员会—泰米尔纳德(IndianCouncilForChildWelfare-TamilNadu)于2003年和2004年进行了两年的儿童预算分析,进一步推动了儿童预算工作的进行。印度妇女和儿童发展部(DepartmentofWomenandChildDevelopment,DWCD)最早在2002 ̄2003年度第一次进行儿童预算分析,随后2003 ̄2004年度停止,2004 ̄2005年度重新开始,目前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起开展这项工作。[5][6]
儿童预算分析分为营养、教育、健康和儿童保护等几个部分。多年的预算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印度政府在儿童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离承
诺的比例和现实的需要仍有很大差距。以2006 ̄
2007年度为例,虽然比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显著改善,但是中央政府在有关儿童的中央资助项目上的投入仅占政府财政支出的4.9%。而且这些增长大部分用于小学教育。在联邦预算中所有关于儿童预算的70%都用于小学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普及项目。虽然中央政府的投入有所增长,但是大部分有关儿童的投入还是由邦政府来承担。而且,中央政府在不同领域的投入的增长幅度有很大差异,政府在综合儿童发展项目上的增长幅
[7]
度明显小于小学教育。儿童预算分析一方面揭示了中央政府有关儿童的任何方面的公共资金投入始终处于低位,另一方面也很好地比较和呈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担比例以及政府在不同领域投入比例的变化。
从实践来看,儿童预算分析有助于敦促政府重视儿童事业,加大对儿童事业的投入,为保障儿童权益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但目前,这一儿童预算分析仍存在一些局限,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这一预算分析仅考察了部分预算,并未涵盖所有关于儿童的预算。一方面它主要分析了中央政府层面的支出,并没有包括邦政府的支出,但是现在大部分有关儿童的支出实际上是由邦政府来承担的;另一方面一些项目支出会涉及儿童,但并未被定性为儿童预算。其次,需要各政府部门能够重视儿童问题并通力合作。虽然妇女与儿童发展部试图设计一个长效机制来监控有关儿童的支出,加大预算过程的透明度,增强非政府组织在儿童身上加大投入的能力,但是除非所有直接或间接与儿童相关的部分都能认识到儿童预算是一个衡量进步、考察他们对儿童重视程度的指标,否则这一过程无法完成。
二、印度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前教育普及与资源投入不对称印度学前教育的普及速度很快,尤其是在2000年之后,幼儿入园人数和毛入学率快速提升。自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入园幼儿人数增加了一倍,幼儿毛入学率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8][9]
但是,与快速普及不相适应的是资源投入增长缓慢。首先,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水平较低。与20
—103—
2015年第3期(总第302期)
比较教育研究
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
No.3.2015GeneralNo.302
世纪80年代相比,印度近3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均GDP从1981年
2010年的的161美元,增至1999年的455美元、1,417美元。虽然教育经费和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
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大幅提升,但是1999年之后的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未增反降,学前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和占教育经费的比例都始终维持在0.035%和1%的水平,生均学前教育投入却始终保持在15美元左右,这说明印度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并未有实质的增长,这一投入水
缺乏数量充平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10][11][12]其次,
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印度学前教育教师的数
量增加缓慢,师幼比不升反降。与此同时,由于没有邦政府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资格、培训的性质和时间以及教师酬劳等提出任何明确的标准或要求,也没有对哪些人员可以成为教师提出任何指导意见,导致学前教育教师质量低下。有调查表明,83%的孟买日托中心人员没有接受过培训,37%的政府举办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人员没有接受过培训。接受培训的人员中,其培训时间从1个月到1年不等。一些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机构教育中可能有的教师只接受了几天的培训,一些ICDS项目中的教师只接受两个星期的培训。[13][14][15]
综上,印度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都未能适应幼儿入园人数的快速、大幅增长,这种教育项目普及与资源投入的不对称容易导致出现项目实施、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影响项目质量。例如,“安格瓦迪中心的数量从2007年的84.4万个迅速扩展到2011年的126.2万个,却没有与
[16]
之相符的资源扩展,不管是人力的还是财政的”。这就导致安格瓦迪中心出现空间不足、教师资源不足、教师培训不足等问题。可以说,印度学前教育的普及是一种低质量的普及。
(二)政策和项目推行效率低首先,虽然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意图推动本国学前教育发展,但令人失望的是,很多政策并未得到严格落实,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印度学前教育政策和项目之所以推行困难重重,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学前教育管理和投入的责任主体在邦政府。根据宪法规定,各邦政府在学前教育服务提供中承担主要责任,但中央政府对各邦政府是否
—104—
真正落实这一责任并无有力的制约手段,全靠各
邦政府自觉。邦政府在建立相关机构和服务传递机制、财政计划提交以及向下一级的财政拨款、教师招募等诸多方面存在延误,最终降低政策和项目的推行效率。而且由于各邦政府财政能力和支出重点不同,也造成不同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其次,由于缺乏配套政策措施,致使相关政策项目无法得以落实。印度政府在第11个五年发展计划(2007 ̄2012年)中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学前教育,近年来又提出要发展1,400万个安格瓦迪中心,并为每个中心提供学前教育包(包括故事卡片、积木、毛绒玩具和娃娃、匹配排序卡片、球、珠子、带轮玩具、颜料、小鼓等),改善幼儿教师培训课程等目标。但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政府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很多政策更多停留在美好愿景的勾画,缺乏实际行动。此外,政府投入的资金由于监控体制不完善,财政的利用率较低,导致原本就很短缺的资源更加短缺。
(三)政府不重视学前教育
印度学前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政策和项目推行效率低下等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政府不重视学前教育。
一方面,在各阶段教育问题上,印度政府更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印度在教育上所花费的资金在政府总开支的比例超过了中国,却将大量经费
[17]投入高等教育”。由于印度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基础教育,导致许多人缺乏必要的教育,文盲率较
高。“进入2000年后,中国的文盲率已经降至10%左右,而印度仍然在40%”。[18]印度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印度政府意识到基础教育落后成为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始对原有的教育理念进行调整。从2001年开始,印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初等教育普及项目,推动普及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但是即使在这种背景下,学前教育依然未能得到重视,学前教育发展落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儿童预算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联邦预算中,中央财政在儿童相关项目上的投入比例有显著增长,但是所增加的大部分支出都流向了小学教育。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不是印度政府公共领域的发展重点。其次,虽然中央政府
No.3.2015GeneralNo.302
比较教育研究
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
2015年第3期(总第302期)
增加了综合儿童发展项目的机构数量,但是邦政府负责这些机构的日常运营成本,大部分投入由邦政府来承担,由此导致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上的分担比例严重失衡。[19]
另一方面,在学前儿童发展问题上,印度政府更重视营养与健康,而非教育。印度儿童的死亡率高,营养不良问题严重,严重威胁到儿童基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印度政府在提供学前服务时首先保证儿童的生命健康与营养。政府为幼儿提供持续的保育,并将家庭、社区、安格瓦迪健康中心相结合以提供充分的儿童健康与保育服务。ICDS项目作为印度政府资助的面向学前儿童的主要项目,其主要目标就在于改善0 ̄6岁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其拨款的大部分比例都用于儿童的营养与保育。[20]在印度“十一五”计划中对儿童教育、健康和干预的目标也主要集中在健康方面。
优先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是印度政府在现有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本国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之下做出的合理的发展路径选择。但是,就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来看,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带来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滞后。据2004年一项对5岁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1.3%的5岁儿童进入学前机构,39.3%进入小学,39.4%没有进入任何形式的学校或学前机构。[21]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教育不公平而延续、固化了阶层的差距和社会不公平。由于上层阶层的儿童多进入高质量的私立机构,而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儿童多进入低质量的公立机构,为幼儿进入后续阶段教育和未来生活以及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不同的基础,从而导致在早期教育阶段就呈现出发展的双轨制。
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就学前教育来说,主要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大,近年来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本质上也是一个教育公平问题。这不仅对个人而言是不公平的,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在我国目前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的情况下,应更加重视公平,将财政更多投向农村,投向西部,投向低收入群体,让数量众多的农村儿童和流动儿童享受到基本的学前教育。
(二)明确职责,完善制度,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和印度相比,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优势就是政策执行力强。具体到学前教育领域,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下一步的重点应放在政策落实上。首先要使中央的原则性要求进一步细化为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的实施细则,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其次,要围绕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制定详细的检查考核标准,通过严格考核督促制度落到实处;再次,要根据实践发展,及时对相关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稳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我国自2009年以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并自2010年开始以县为主体实施3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更多是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公办幼儿园的方式来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这主要是采用行政机制,由政府出资直接举办幼儿园提供学前教育服务。但是,这种发展模式于我国政府当前的财政能力而言,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印度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启示我们,要拓宽学前教育经费的渠道,积极动员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机制,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和市场等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孙士海,葛维钧.列国志.印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3.344.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一)优先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虽然印度政府在教育理念上试图做到公平,但在实践中却南辕北辙,更多的教育资源被投向城市,被用于高种姓阶层,广大农村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大量女童更是成为被冷落的群体,根本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机会。和印度相比,我国虽然建国60多年来在推动教育公平上已经取得极大成就,但
—105—
2015年第3期(总第302期)
比较教育研究
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
No.3.2015GeneralNo.302
[2]MinistryofWomenandChildDevelopmentGovernmentof
India.ProgressinICDSReforms[EB/OL].http://wcd.nic.in/,2014-05-17.
[3]郑明,华立.印度ICDS项目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
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12,23(1):85.
[4][7][19][21]VenitaKaul&DeepaSankar.Educationfor
All-Mid-DecadeAssessment:EarlyChildhoodCareande-ducationinIndia[R].NewDelhi:NationalUniversityofE-ducationalPlanningandAdministration,2009.30 ̄33,41.[5]BudgetAnalysisforChildProtection[EB/OL].http://wcd.
nic.in/BudgetingChildProtection.pdf#1020,2013-05-03.[6]ChildBudgetinginIndia[EB/OL].http://www.unicef.
org/india/child_protection_2798.htm,2013-05-03.[8]UNESCOInstituteforStatistics.EnrolmentinPre-primary
Education,BothSexes(number)[DB/OL].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queryid=181&lang=en,2014-05-17.[9]UNESCOInstituteforStatistics.GrossEnrolmentRatio,
Pre-primary,bothSexes(%)[DB/OL].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queryid=181&lang=en,2014-05-19.[10]人民网-教育频道.我国教育经费仅1.3%投入幼教远
低于国际平均值[EB/OL].http://edu.people.com.cn/GB/9109684.html,2009-04-10.
[11]UNESCOInstituteforStatistics.Education:Expenditure
onEducationas%ofGDP(fromGovernmentSources),[DB/OL].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queryid=181&lang=en,2014-05-19.
[12]UNESCOInstituteforStatistics.ExpenditureonPre-pri-
maryas%ofGovernmentExpenditureonEducation(%),[DB/OL].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queryid=181&lang=en,2014-05-19.
[13]NationalCouncilofEducationalResearchandTraining.
NationalFocusGrouponEarlyChildhoodEducation(Po-sitionPaper)[R].2006.26.
[14]UNESCOInstituteforStatistics.Pupil-teacherRatioin
Pre-primaryEducation(HeadcountBasis),[DB/OL].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queryid=180&lang=en,2014-05-19.
[15]UNESCOInstituteforStatistics.TeachersinPre-primary
Education,bothSexes(Number),[DB/OL].http://data.uis.unesco.org/index.aspx?queryid=180&lang=en,2014-05-19.
[16]MinistryofWomenandChildDevelopment.Reportofthe
WorkingGrouponChildRightsforthe12thFiveYearPlan(2012 ̄2017),45[EB/OL].http://wcd.nic.in/,2014-05-17.
[17][18]徐滇庆,柯睿思,李昕.终结贫穷之路:中国和印
度发展战略比较[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07.[20]MinistryofWomenandChildDevelopmentGovernmentof
India.INTEGRATEDCHILDDEVELOPMENTSER-VICES(ICDS)SCHEME[DB/OL].http://wcd.nic.in/,2014-05-17.
DevelopmentofEarlyChildhoodEducation:
Measures,ProblemsandImplications
PANYue-juan,SUNLi-na
Abstract:Indiangovernmenttookmanymeasurestoprovidenecessaryearlychildhoodeducation,includingworkingoutlegislationtodefinethegovernment’sroleinprovidingearlychildhoodeducation,exploitingNGOandprivatesectors,puttingpriorityonprotectingdisadvantagedchildren’srightsandadministeringchildbudgeting.AlthoughtheearlychildhoodeducationinIndiahasmadegreatachievements,theproblemsstillexistsuchasthattheearlychildhoodeducationresourcesareinadequateandtheimplementationofpoliciesisweak.DrawingthelessonsfromIndia,theChinagovernmentshouldsetarationalgoalfordevelopingearlychildhoodeducationandmobilizevariousmechanismstoincreasefundingforearlychildhoodeducation,furtherpromoteequityofearlychildhoodeducationandimprovetheimplementationofpolicies.
Keywords:India;earlychildhoodeducation;developmentalmeasures
本文责编:刘健儿
—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