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国卷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学案(试题分类精选)

来源:华佗健康网
全国卷高考专题研讨(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高三5班 2016-4-9

全国卷高考专题探究——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一、基础知识主干

一、定量计算类

热化学 、平衡常数表达式与计算式、反应速率计算、转化率计算、沉淀溶解平衡计算、电化学计算等。 二、定性分析类

平衡移动方向、转化率、温度、压强的比较等(常与图像、数据综合考察) 三、方程式类:无机、有机、电化学

四、学科创新类:给定新信息、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题。

二、重难点

1、应用数学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包括:列式计算能力、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读图画图能力等。 2、学科综合知识运用

包括:简答题思维的严密性、学科间综合、新信息运用等。 三、本节聚焦

• 1.三段式的综合应用、分析图表与列式计算类问题(以2013年全国二卷为例); • 2.电化学跨学科综合计算(以2013年全国一卷、2015年全国二卷等为例) • 3.新信息迁移运用(以2015年全国一卷为例)

• 4.语言表达论述题(以2012年全国卷、2015年全国二卷为例)

一、三段式的综合应用:

例题:(2013年全国二卷) 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 mol 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应: A(g)B(g)+C(g) △H =\"+85.1\" kJ· mol-1 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时间t/h 0 1 2 4 8 16 20 25 30 总压强4.91 5.58 6.32 7.31 8.54 9.50 9.52 9.53 9.53 p/100kPa 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 。 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 。

(3)①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n(A), n总= mol,n(A)= mol。 ②下表为反应物A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a= 反应时间t/h 0 4 8 16 c(A)/(mol·L-1) 0.10 a 0.026 0.0065 分析该反应中反应反应物的浓度c(A)变化与时间间隔(△t)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 ,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h时反应物的浓度c(A)为 mol·L-1 本题总结:

二、电化学综合计算

知识储备:物理电学知识

① 1个电子所含的电量(q)为1.6×10-16C

② 1mol电子所含的电量(q)为96500C (法拉第常量) ③电流(I)的定义: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 ④电量(q)与电功(W)关系 W= q×U(电压) W= U×I×t ⑤ 对“ mA·h”的理解 电量的单位【q=It= A(安)×s(秒)】 ⑥对“ kW·h”的理解1 kW·h=1000W×3600s = 3.6×106 J

比能量:比能量是指电池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能输出的电能,单位分别是Wh/kg或Wh/L.

比能量有理论比能量和实际比能量之分.前者指1kg反应物质完全放电时所能输出的能量.实际比能量为1kg电池所能输出的实际能量.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电池的实际比能量远小于理

全国卷高考专题研讨(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高三5班 2016-4-9

论比能量. 例题1.2015年2卷26题: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5分钟,理论上消

耗Zn g。(已知F=96500C/mol)

例题2.2010年新课标卷35题:标称容量为2000mA.h的镍氢电池含镧镍金属 多少克?答:--------------

例题3. 2011年新课标卷27题(5)

例题4. 2013年1卷28题(5)

三、新信息迁移运用题

例题:2015年全国1卷28题本题总结:

全国卷高考专题研讨(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高三5班 2016-4-9

四、语言表达论述题

例题1 2012年全国卷27题

1.计算反应在第8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__ T(8)(填“<”、“>”或“=” );

③若12min时反应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1

2)=__mol·L

④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___ 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

本题总结:

例题2 2015年全国2卷

(14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

和H2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

(g)

CH3

OH(g) △H1

②CO2

(g)+3H2(g)

CH3

OH(g)+H2

O(g) △H2

③CO2

(g)+H2(g)

CO(g)+H2

O(g) △H3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 (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 。

(3)合成气的组成n(H2

)/n(CO+CO2

)=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

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 。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_。 本题总结:

全国卷高考专题研讨(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高三5班 2016-4-9

四、补偿训练:

一、2011年大纲全国卷 (18分)反应aA(g)+bB(g)

cC(g)(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

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_____________;

(2) A的平均反应速率vI(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

(3) 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4) 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 T3(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IV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

二、2014年大纲全国卷 28.(15分)

化合物AX3和单质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5。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 ℃和76 ℃,AX5的熔点为167 ℃。室温时AX3与气体X2反应生成lmol AX5,放出热量123.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AX3(g)+X2(g)

AX5(g)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时AX3和

X2均为0.2 mol。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列式计算实验a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 v(AX5)= 。 ②图中3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5)由大到小的次序为 (填

实验序号);与实验a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及判断依据是:b 、 c 。

③用p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表示平衡时总压强,α表示AX3的平衡转化率,则α的表达式为 ;实验a和c的平衡转化率:αa为 、αc为 。

全国卷高考专题研讨(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高三5班 2016-4-9

补偿训练答案:一、

二、(1)①AX3(l)+X2(

g)=AX5(s)△H= —123.8kJ•mol—1(2分)

v(AXmol(2)

5)0.110L60min= 1.7×10—4mol/(L•min)

解:开始时no=0.4mol,总压强为160KPa,平衡时总压强为120KPa,则n为,

102KPan0.4mol102KPa 160KPa0.4mol,n=

160KPa=0.30mol AX3(g)+X2(g)

AX5(g)

初始 (mol) 0.20 0.20 0 平衡 (mol) 0.20-x 0.20-x x (0.20-x)+(0.20-x)+x=0.30,则x=0.10

v(AX0.1mol

5)10L60min= 1.7×10—4mol/(L•min) (3分)②bca(2分) 加入催

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没有改变(2分);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或反应容器的容积和起始物质的量未改变,但起始总压强增大)(2分);③α=2(1-

pp)(2分);50%(1分);40%(1分)。 0【解析】(1)因为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和76℃,AX5的熔点为167℃,室温时,AX3为液态,AX5为固态,生成1mol AX5,放出热量123.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为:AX3(l)+X2(g)=AX5(s)△H= —123.8kJ•mol—1

(2)①起始时AX3和X2均为0.2mol,即no=0.4mol,总压强为160KPa,平衡时总压强为120KPa,设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n,根据压强之比就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有:

102KPan160KPa0.4mol,n=0.30mol。

AX3(g)+X2(g)

AX5(g)

初始 (mol) 0.20 0.20 0 平衡 (mol) 0.20-x 0.20-x x (0.20-x)+(0.20-x)+x=0.30,则x=0.10

v(AX)0.1mol

510L60min= 1.7×10—4mol/(L•min)

②根据到abc达平衡用时的多少可以比较出反应速率的大小为:b>c>a;

③用p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表示平衡时总压强,α表示AX3的平衡转化率,根据压强之比就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有:

p=0.4,n=0.4p0p 0npAX3(g)+X2(g)

AX5(g)

初始 (mol) 0.20 0.20 0 平衡 (mol) 0.20-x 0.20-x x

0.4p0 (0.20-x)+(0.20-x)+x=n,则x= 0.40-n=0.4—0.4p0pp则α=0.2=2(1-

pp)0∴αpa=2(1-p)=2(1—120)×100%=50%;αp140c=2(1-)=2(1—)×100%=40%。 0160p01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