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锻炼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心肺功能影响的探讨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31卷第4期 浙江体育科学 Vo1.3】,No.4 2 0 0 9年7月 Zhejiang Sport Science JU1.,2 0 0 9 文章编号:1004—3624(2009)04—0088—04 ・运动医学・ 不同锻炼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 心肺功能影响的探讨 赖爱萍 ,华 明 ,陈 剑。 (1.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浙江杭州310012;2.浙江大学体育系,浙江杭9、I,l 310028; 3.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通过对不同运动项目组与不参加体育活动组老年人心理衰老指数、心功能、肺通气功能等指标的比较,探讨不 同锻炼方式(门球,太极拳和快走、慢跑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锻炼组心衰指数 均优于不锻炼的老年对照组,但各锻炼组间无显著差别。快走、慢跑组心功能、通气功能明显优于门球和太极拳组。 可见采驭不同的锻炼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心肺功能的影响不同,老年人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 关键词:门球;太极拳;快走慢跑;心衰指数;心功能;通气功能 中图分类号:G8O4.3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Different Physical Exercise on the Mental Health, Cardiac and Ventilatory Function Effect of the Aged I AI Ai~ping ,HUA Ming。,CHEN Jian。 (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Zh@ang Vocational and I'echnical Institute of PE.Hangzhou 3100l2,China; 2 Department of PE,Zhc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3.Zh@ang Sci-- Yech Unj、 crsity.Hangzhou 3j00】8.China) Abstract: Fhe lhesis aimed 1o sludy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physieal exercise(( a1ebal】,Tai Chi Chuan,hsl Walk— ing and Jogging)on the nlenla】heahh,cardiac and ventilatory function of the aged. I'he resuh indicated that al】these three exercises hai great impacts on their cardiac and ventilalory function.But lhe extenls of improvement were differ— elH.These three exercises had good impacts oil the menial health of the aged,hul there were rio smlisl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1)etween the exercises.11 was shown i}mt differem physical exercise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aged,who should choose different even{s according to their individual physical conditions. Key words:gatehall;"I'ai Chi Chuan;walking faSt;Jogging;heart failure index;cardiac function;ventilatory function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趋势_]],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老年 人的健康问题。许多研究表明,运动是延缓机体衰老的有 l 资料与方法 效手段之一 ],因此,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不仅受到老年 1.1研究对象 人的关注,同时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在大多数 本研究遵循谨慎、安全、简易、灵敏和非侵人性测试的原 的研究中,往往仅着眼于单一的运动活动对老年人的健身作 则,选取长年坚持锻炼的老年人58例作为健身活动组,按其 用,而对于不同活动项目所导致的健身效益的比较研究则甚 从事的锻炼方式不同分为门球组、太极拳组和快走慢跑组, 少。为此本研究比较了参加门球、太极拳和快走、慢跑活动 并以年龄相同、无运动禁忌疾患但平时疏以活动的老人47 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指数、心功能、通气功能的影响,以期为 例作为对照组。实验前进行询问并作了基本身体检查,实验 科学指导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和制订老年人运动处方提供科 对象不吸烟,所有老年人均为浙江省各社区活动中心的健康 学依据。 退休职工,无专业运动史,“疏于运动”在本研究中界定为:每 周不超过一次体育锻炼。基本情况见表1。 收稿日期:2008—01—07 作者简介:赖爱萍(1974一),女,浙江人,副教授,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在读博士,主要研究运动生理学 ・88・ 赖爱萍,华明,陈剑:不同锻炼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心肺功能影响的探讨 各值登记入卡,取最大值。 1.2.2.4对冷水刺激手部的血压(收缩压)反应。采用改良 fhomson法 ],将双手置于低于4。C的冷水中,持续1min, 当两手从冷水中伸出后立即测定血压的变化。 1.2.3肺通气试验。用FJD一8O型肺量计自动记录。 1.2.3.1肺活量。立位不得屈体蹲下,并在1Os内完成。 1.2.3.2第1s通气量FWC1,以占肺活量的百分数表示。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经SPSS软件包统计处理,以X±SD表示,以 方差分析检验组问差异的显著性,显著性水平为P%0.05。 表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1.2研究内容、指标及其方法 1.2.1心理衰老指数: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发 放的问卷选用了程学超E 推荐的包含三十个问题的改良量 2结果与分析 2.1心理衰老指数 表,并经过效度和信度检验,要求所有研究对象认真判断填 写,并据此计算心理衰老指数。 1.2.2心功能测定。 按照回收的问卷量表,30个问答中凡肯定一题计1分, 1.2.2.1基础心率。于研究前说明会上向每个受试者讲清 楚测定基础心率的时间、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其测定清晨起 床前空腹卧位时腕部桡动脉15s脉搏,将该值乘以4,即为 Imin基础心率,连续测两次的数值相同视为其基础心率值, 当日向纪录员报告登记人卡。 1.2.2.2定量负荷后心率反应。要求被测试者(包含对照 组)在lmin内从一层楼爬起到六层楼,共9O个台阶,每个台 按照计分评定其心理衰老指数及其心理健康等级,心理衰老 指数及其等级划分标准见表2。 经回收的87份问卷量表统计,结果见表3。 表2心理衰老指数表 理衰老 <10 1O~15 16~2O >2O 划分等级 未显衰老 有心理衰老现象 轻度心理衰老 阶高度为18cm,中间不得停顿休息,到达顶层时立即测定心 率,并登记人卡,测试过程有专人监控。 1.2.2.3健身活动中的最大心率。要求每位长期参加健身 活动者在活动时30rain内每隔5min测一次心率并记录,将 有明显心理衰老 表3 参与老年健身活动者的心理衰老指数及其等级评价表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4、表5同 结果表明,长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者的心理衰老指数均 小于1O,属未显衰老级,而对照组老年人则呈有心理衰老迹 2.2体育活动对心功能的影响 对反映心功能的部分指标进行测试,并比较各组实验前 后的差异,结果见表4。 象级别。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参加门球活动,太极拳练习或 快走慢跑锻炼的老年人之间,衰老指数并无显著区别。 表4不同锻炼方式对老年人心功能的影响 ・ 89 ・ 第31卷第4期 浙江体育科学 2009年7月 上表显示,各类型健身活动组老人的基础心率均低于对 门球组和太极拳组。快走慢跑组的最大心率显著高于门球 照组老人,而不同类型活动组老人间的基础心率无显著性差 组和太极拳组,可见三种类别的健身活动强度之问存在显著 异。同时,按要求能完成爬楼梯者,长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差别。不同类型健身运动的老年人冷水刺激后血压(收缩 者都在8O 以上.其中长年坚持快走慢跑昔全部能完成爬楼 压)的升高都低于对照组,且太极拳组的反应小于参加门球 梯测验,而疏于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者中只有29例(26.5 ) 组和快走慢跑组(P%0.05),后两者问则无差别。 能完成本次爬楼梯机能测验,且爬楼梯结束后的心率增加百 2.3体育活动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 分值前者比后者低,(P<O.05)。从参与不同类别健身活动 对反映肺通气功能的部分指标进行测试,并比较各组实 老年人的爬楼梯心率反应来看,快走慢跑组的心率反应优于 验前后的差异,结果见表5。 表5不同锻炼方式对老年人通气功能的影响 可知,长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老人的肺活量大于对照组 走慢跑锻炼者之问并无显著差别。因此笔者认为,改善心理 (P-Q0.05),其中,快走慢跑组的肺活量大于f-b¥组和太极拳 健康状况的运动负荷强度可低于旨在改进心血管、肌肉和代 组,后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同时,长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谢功能的强度闽,至于这个“阈值”应定在什么位置,则需进 老人FWC1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门球组和太极拳 一步研究确定。 组间则未显明显差别。 3.2长期锻炼对心肺功能的影晌 3 讨 论 心肺功能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健身活动主要着眼于 心肺功能的改善与提高,以往也有报道认为门球、太极拳等 3.1长期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可以改善了老年人的心肺功能n ]。本研究表明长年参加 人是一个整体,是内、外环境和谐的统一体,与身心功 体育健身活动可以使基础心率减缓,定量运动负荷后心率反 能相关,是由大脑皮层统帅的完善的生物体 】。世界卫生 应减少,提示心功能贮备增加,而肺活量和FWCI的提高表 组织提出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 明呼吸肌力量增加,气道阻力减少,通气效率增高。HR降 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美国学者奥林斯提出三维 低是心脏做功较为经济、高效的表现,是锻炼引起交感神经 健康模式,强调从身体、心理、社会3个方面来评价人的生 张力下降和迷走神经张力提高的结果,山于心肌本身的供血 命状态l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主要通过改善个体的适 主要在心舒张期完成,在静息状态下较低的HR可以使舒张 应力、耐受力、控制力、注意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和康复力6 期相对延长,这有助于延长心肌的供血时问,同时较低的 项指标来实现的。长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对心血管、肌肉、 HR『f犟低了心肌耗氧量 j。但不同类型运动项目组问的基 肺功能和代谢功能的研究较多( ,但对心理衰老的影响报 础心率却未出现统计学意义的差别,提示,应进一步从基础 道不多。 理论上深人研究以彻底阐明健身动活动导致安静(基础)心 本研究表明,长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人,其心理衰 率减缓的机制。 老指数明显低于对照老人。有规律的运动能够抵制精神机 本研究中注意到心肺功能的改善和提高与运动负荷强 能的退化,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其机制可能是脑流量的改善, 度有明显的关联,运动中峰心率达79 的快走慢跑组,在定 避免了一些小的疾病的发作,还可能是因为在生活中保持了 量负荷(爬楼梯)测验中心率反应小于门球组和太极拳组,其 锻炼者自始至终的兴趣¨】 。 心肺功能明显优于运动中峰心率为63 门球组和58 的太 目前对太极拳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多l_】 ,认为可能是从 极拳组。可见,旨在增强心肺功能的健身活动强度应在6O 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三方面进行,太极拳锻炼的心理因素 ~8O%,与其他研究相似[18,19]。 直接影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同时经过太极拳锻炼,还会 因此笔者认为,老年人仅仅参加门球活动或太极拳练 对中老年人的生理、生化指标产生影响,人体生理、生化指标 习,对改进心肺功能来说,似运动强度不够,应增加走、跑一 的变化,会相应地引起人体心理状态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引 类的活动,对强身健体更为有效。如果想单纯从事太极拳练 起人体心理健康的变化_1 。本研究认可下述观点:适度的 习来提高心肺功能,则可以强调打太极拳动作与呼吸配合, 运动可使人体分泌一种鸦片样神经肽一内啡肽,而内啡肽不 用意识引导呼吸,加强呼吸肌耐力训练[20,21],因为太极拳对 仅能使人产生欣快感和愉悦感,而且还参与身体机能的调 肺通气功能的良好影响是与其特殊的呼吸形式分不开 节,健身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很有可能是通过分泌神经肽 的 ]。 这类中介物质而致。 但本研究发现,三种体育健身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与 4结 论 运动负荷强度的关联较弱,如门球活动和太极拳练习中运动 4.1改善和促进心理健康的体育健身活动的运动强度低于 负荷强度只达到最高心率的63 和58 ,但门球活动者和 旨在增强心肺功能的强度。 太极拳练习者的心理衰老指数与活动负荷强度为79 的快 4.2为了改善与增强心肺功能的体育健身活动的强度应在 ・9O・ 赖爱萍,华 明,陈剑:不同锻炼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心肺功能影响的探讨 60 ̄80 Hrnlax之间。 院学报,2003,37(1):169. 4.3单~参加门球活动或太极拳练习,对强身健体而言,其 [11] Chenchen Wang,MD,MSc;Jean Paul Collet,MD。 运动强度似不够,应增加走、跑一类运动活动。 Phi):J oseph Lau,MI). i'he Effect of l'ai Chi on 参考文献 Health Oulconl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di— tions.Arch Intern Med,2004.164:493~501. [】]季浏,孙麒麟.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121 吕晓标,等.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 版社,2000. 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5):112. r2] E.1l karson.L.Wang,J.【).Bowen,W.C.McCor— [13] 熊政纲,等.健身锻炼对延缓老年男子心血管衰老的 mick。L.Teri,P.Crane,and W.Kukul1.Exercise 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2):52.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for Incident Dementia [14] 赵志芬,等.门球活动对改善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功能 among Persons 65 Years of Age and Older.Annals of 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5,11(1):44. Inlernal Medicine,2006,144:73—81. [15] 李新.太极拳运动提高慢性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实 [3] 程学超,王洪美.老年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 验研究[I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217. 社,1986. [16] Kriska Am,et e1.Modifiable activity questionnaire [4]P J Brennan,Gillian Greenberg,W E Miall,S G _J].Med Sci Sports Exe,1997,29(6):s73. Thompson.Seasonal varialion in arterial blood pres— [17] 刘伟,张洁.运动与心脏[j .体育科技,ZOO0,6(3): sure[J].British Medical Joumal,1982,285. 44. E5] 刘忠监,等.对运动员小气道功能的探讨[J].中国运动 [18] 范文立.不同运动强度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医学杂志,1984,3(1):58. _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790. [6] 余展.现代心理卫生科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世界 [19] 涂化亮.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 图书出版公司,2001. 究[J1.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9):70. [7] Fiona Hendry,Chris McVittie.Is Quality of Life a [20] 倪红莺,等.老年知识分子打太极拳负荷对心肺功能 Healthy Concept Measuring and Understanding Life 影响的纵向观察I-J].体育科学,2004,24(4):28. Experiences of Older People.Qualitative Health Re— [21] Go sslink R,T roo sters F,Decramer^/L Exercise search,2004,14(7):961—975. training in CO—PD palients:The basic questions[ [8]华明.我国近1O年来运动医学进展[C].浙江省第4次 j].Eur Respir J,1997,10(12):2884~2891. 老年体育健身科学研讨会文集,2008. [22] 梁永文.太极拳对老年人心肺机能的影响[J].体育学 [9]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 干fI,2001,8(4):6,1. 2006. [1O] 田桂菊.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健心机制[J].武汉体育学 (上接第72页) 测公报I_J].体育科学.1999,19(1):1—3. [2]周建伟.大学生体质追踪调研和体育教学改革的设想 [6] 田玲,武杰.新疆乌鲁木齐学生运动素质指标分析[J]. [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12):9—11. 中国体育科技,1999,35(I):25--27. E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 [7]乔文彬,白鸿毅,李承道等.山西大学教师身体机能状 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况和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EJ1.体育科学,1993,13(4): t-4] 周建伟.大学生体质追踪调研分析[J].体育科学, 56—59. 2002,34(1):27—30. [8]周建伟.沿海大中学生体质状况调研分析[j].北京体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1997中国成人体质监 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66—1368. ≯ p 声 ) 声 ) (上接第81页) 农业大学学报,2004,39(5):604—606. E4] 张莉莉,等.培养高职女大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实验 参考文献 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报,2007,4(1):26—29. [1] 易淑梅,郑吾真.培养大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实验研 [5] 黄家欣,等.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女大学生创编能力的 究[J1.北京体育大学报,2000,23(1):1oo一102. 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541 [21 王晓.试论大学生健美操的创编EJ]。武汉体育学院学 ~l543. 报,2002,36(1):115—11. [6] 刘宇哗.引导学生参与健美操创编提高大学生体育能 [3] 邢宝萍.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J].甘肃 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6):43—44. ・ 9l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