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管线改造方案
盐湖新苑4楼下水管道改造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8.1. 下水管线改造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重点部位的施工组织措施
8.1.1. 施工准备
8.1.1.1. 中160铸铁管道20m,中100铸铁管道20m;清理管道内油 污;改造坡度15°原管道为平设。
8.1.1.2. 在项目技术主管主持下,施工工长、质检员认真熟悉 图纸、设计说明,查找相关标准图集,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8.1.1.3.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结合工程的用水特点及要求, 本室外工程临时供水分别在化粪池和消防水池处设置水龙头,消防水 池和化粪池可以储备水,以保证施工用水。
8.1.1.4. 本工程的所有三级箱由现场需要进行设置,但所有三 级箱均为\"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进行电力控制。动力和照明在二级箱 处分开设置,三级箱处严禁动力、照明用电混合使用。
8.1.1.5. 生产设备、相关的施工材料有序有计划的运到施工现 场,保证施工人员的数量,按预定工期完成任务。
8.1.2.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8.1.2.1. 施工工序
测量放线一土石方开挖一沟槽开挖(平整)一管道垫层一管道铺 设一检查井砌筑一管道试验一土方回填夯实
8.1.2.2. 测量放线
在现场内建立高程测量控制网,管道标高按设计坡道,每10m计 算一
个标高点,严格控制标高,保证各个管道能够按设计标高铺设, 根据设计图纸检查井井号,放出管道中心线,根据高程差按开挖边坡 推算两侧开挖宽度。并用石灰粉或滑石粉撒出两侧开挖范围线,以指 导沟槽开挖施工。待沟槽开挖至设计高程时,采用坐标法放样。定出 检查井中心位置,并用木桩做好标记;并在两侧增设保护桩,以便检 查井施工及管道安装过程中进行复核。
8.1.2.3. 沟槽开挖
本工程下水管线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院内部分为机械开挖,院 内最后一个检查井至市政污水井之间市政管道管线较多,采用人工开 挖。开挖的时候槽底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200〜 300mm 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夯实整平,石方超挖的部分采用 砂或细土回填,沟底整平夯实,然后按设计标高铺混凝土垫层,敷设 管道。
本设计为给出沟槽开挖宽度,按下面公式进行沟槽开挖
B=D0+2(b1+b2)
B——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mm);
D0 ------ 管外径(mm);
b1——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mm),可按下表选取; b2—-有支撑要求时,管道一侧的支撑厚度,可取150〜200mm;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b1 (mm) 管道的外径D 0 混凝土类管道 刚性接口 400 300 500 400 600 500 800〜1000 600 金属类管道、化学建材管 道 呼500 柔性接口 刚性接口 300 500VD0W1000 柔性接口 刚性接口 400 1000〈呼1500 柔件接口 刚性接口 500 1500〈呼3000 柔性接口 700 注:A槽底需设排水沟时,b1应适当增加;
B管道有现场施工的外防水层时,b1宜取800mm;
C采用机械回填管道侧面时,b1需满足机械作业的宽度要求。 由于本工程所处地段土质差别较大,且开挖深度在5m以内,沟 槽不设支撑时,根据不同土质按下表选取不同的放坡系数,沟槽边坡 最陡坡度按照下表的规定放坡。
深度在5m以内的沟槽边坡的最陡坡度
边坡坡度(高:宽) 土的类别 中密的砂土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 土) 硬塑的粉土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 性土) 硬塑的粉质黏土、黏土 老黄土 软土(经井点降水后)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1:1.00 1:1.25 1:1.50 1:0.75 1:0.67 1:1.00 1:0.75 1:1.25 1:1.00 1:0.50 1:0.33 1:0.10 1:1.25 1:0.67 1:0.50 1:0.25 1:0.75 1:0.67 1:0.33 沟槽每侧临时堆土不得影响建(构)筑物、各种管线和其他设施的 安全;堆土距沟槽边缘不小于0.8m,且高度不应超过1.5m。
8.1.2.4. 管道敷设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1. 管道基础
下水管线的基础好坏,对下水工程质量有很大影响。本工程采用 135°混凝土条形基础。混凝土条形基础是沿管道全长铺设的基础。 按管座形式分为90°、135°、180°三种。施工时,在垫层上浇灌C15 号混凝土。混凝土带形基础的几何尺寸应按施工图的要求确定。在管 道基础施工时,同一直线管段上的各基础中心应在一直线上,并根据 设计标高找好坡度。本设计按排水标准图05S7-4施工。根据设计管
径不同选用不同的基础宽度。
2. 下管
将检查井疏通好的管子沿沟散开摆好。当管径较小、重量较轻时, 一般采用人工下管;当管径较大、重量较重时,一般采用机械下管。 但在不具备下管机械的现场,或现场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人工下管。 下管时应谨慎操作,保证人身安全。操作前,必须对沟壁情况、下管 工具、绳索、安全措施等认真地检查。人工下管时,将绳索的一端拴 固在地锚上(或其他牢固的树木或建筑物上),拉住绕过管子的另一 端,并在沟边斜放滑木至沟底,用撬杠将管子移至沟边,再慢慢放绳, 使管子沿着滑木滚下。
下管前应检查管道基础标高和中心线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 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且不小于5MPa时方可下管。下管 由两个检查井间的一管端开始,管道应慢慢下落到基础上,防止下管 绳索折断或突然冲击破坏管基。管道进入沟槽内后,马上进行校正找 直。校正时,管道接口间应留10mm间隙;管径<600mm时,应留有不 小于3mm的对口间隙。待两检查井间的管道全部下完,对管道的设置 位置、标高进行检查,确实无误后,方可进行管道接口处理
3. 接口
下水管线的接口形式有承插口、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及套环接口三 种;本工程下水管道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操作要点如下: (1)在浇筑管座混凝土时,将钢丝网插入接口处,位置靠近管 口间隙居中。
(2)抹带前将管口刷洗干净,并刷一道水泥浆。
(3)抹第一层水泥砂浆厚度15mm左右,压实后将钢丝网从下向 上兜起,紧贴底层砂浆,上部搭接长度应大于10mm,用绑丝扎紧, 使钢丝网表面平整。
(4)待第一层水泥砂浆初凝后再抹第二层砂浆,赶光压实,带 型为矩形,宽度一般为20mm,带厚25mm,钢丝网宽18mm。
(5)抹带完成后,及时养护。
下水管道抹带接口操作中,如遇管端不平,应以最大缝隙为准; 接口时不应往管缝内填塞碎石、碎砖,必要时应塞麻绳或在管内加垫 托,待抹完后再取出。抹带时,禁止在管上站人、行走或坐在管上操 作。
下水管道接口完毕,填料强度达到要求后,即可进行充水试验及 回填。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作好管道安装标高和位置检查及充水试 验记录,以便于交工验收及存档。
4. 管道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无规定处不应小于下表规定值。
下水管道的最小坡度 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 管径DN(mm) 标准坡 最小坡 雨水 度 50 75
生产污水 度 0.025 0.015 0.012 0.010 0.007 0.020 0.015 0.008 0.006 0.005 0.030 0.020 0.012 0.010 0.006 0.035 0.025 0.020 0.015 0.010 100 125 150 200 0.008 0.005 0.004 0.0035 0.004 0.0035 0.003 250 300 5. 管道埋设深度
0.003 下水管道埋设深度包括覆土厚度及埋设深度两种含义。覆土深度 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埋设深度指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距 离。要求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敷设埋深。
8.1.2.5. 井室
检查井采用砖砌圆形井,按排水标准图集05S7-4施工,道路中的 检查井采用重型铸铁井盖,雨水口采用平算式双算雨水口,按05S7-58 施工。
8.1.2.6. 下水管线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
管道安装完毕且经检验合格后,应进行管道密闭性检验。采用闭 水检验方法。闭水检验应在管底与基础腋角部位用砂回填密实后进 行,必要时可在被检验段管顶回填一定高度(要外露接口处)的条件 下进行。闭水检验时,应向管道内充水并保持上游管顶以上1m水头 的压力,时间不小于30min,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通水试验应 该排水畅通,无堵塞。
8.1.2.7. 管沟回填土
在闭水试验完成,进行管沟回填土。
1.管顶上部500mm以内不得回填直径大于100mm的块石和冻土 块;500mm以上部分回填块石和冻土不得集中;用机械回填,机械不 得
在管沟上行驶。
2.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虚铺厚度如设计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 空。 (1)机械夯实,不大于300mm; (2)人工夯实,不大于200mm; (3)管子接口坑的回填必须仔细夯实。 8.1.2.8. 路面恢复
由于本工程多为老旧小区排水修缮施工,涉及路面多为沥青砼路 面及混凝土彩砖路面,因此在管道施工完毕后要对原有路面进行原貌 恢复,施工工艺要完全依照本市最新道路施工标准及规范进行操作。
8.1.2.9. 质量控制标准 1. 保证项目
(1)污水管道的渗出和渗入水量试验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管道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3)管道及管座严禁铺设在冻土和未经处理的松土上。 2. 基本项目
(1)接口结构和所用填料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灰口 密实、饱满,填料表面凹入承口边缘不大于5mm。环缝间隙均匀。
(2)管道支座构造正确,埋设平整牢固,支座与管子接触紧密。 (3)管道抹带材质、高度和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并无间断和裂 缝,表面平整。
8.1.2.10. 成品保护
1. 钢筋混凝土管承受外压较差,易损坏,所以搬运和安装过程 中
不能碰撞,不能随意滚动,要轻放。
2.
回填土注意事项。
(1)管道施工完毕,应及时进行回填,严禁晾沟。
(2)浇筑混凝土管墩、管座时,应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5MPa以 上方可还土。
(3)填土时,不可将土块直接砸在接口抹带及防腐层部位。 (4)管顶50c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夯填。 8.1.2.11. 质量通病预防注意事项
1. 管沟超挖后,填土不实,或沟底石头未打平,管道局部受力 不均匀而造成管材或接口处断裂或活动。
2. 预制管时,接口养护不好,强度不够而又过早摇动,使接口 产生裂纹而漏水。
3. 未认真检查管材是否有裂纹、砂眼等缺陷,施工完毕又未进 行闭水试验,造成通水后渗水、漏水。
4.
地下管道施工完毕,回填土应进行分层夯实,可采用原土,
未严格执行回填土操作程序,随便回填而造成局部土方塌陷或硬土块 砸裂管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