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迫在眉睫

来源:华佗健康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迫在眉睫

作者:王光鹏

来源:《祖国》2016年第13期

摘要:本文围绕信息技术课堂的网络文化引导展开论述,首先对网络文化作了简明的界定。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面对网络文化:教师要告知学生如何面对网络文化;教师应倡导学生在网络文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影响网络文化的发展走向;绝不做没有是非观的网络文化傀儡——“枪手”。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对今后信息课堂上网络文化的引导提供指导。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文化 一、什么是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物,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广义的讲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呈现。因为网络文化体系正在形成过程当中,它的很多特征还没有显露出来,因而其特征也还在发展变化之中。

网络文化具有补偿性、极端性和大众性三大特征,这些都根源于网络的开放性。2015年5月3日发生的成都男司机当街暴打女司机事件很典型的体现了这三个特征,打人视频一经曝光,网络舆论便如洪水般扑向打人男司机,网友一边倒地地批评男司机“丧心病狂”、“素质低下”,而几天后女司机的行车记录被曝光,证实其有错在先,且有多次交通违规记录,可谓马路杀手,劣迹斑斑,再加上男司机在警局悔过的视频曝光,网络舆论出现了惊人的逆转,对女司机的舆论又一边倒地由支持转为批评。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多种意见共融交错,出现了对于女司机的支持、批判、对于“女性”司机的特殊看法等,又体现了补偿性;事发当日网络舆论对女司机而言有着绝对优势,因事情真相的浮出又转为绝对劣势,体现了网络舆论由于讨论时网民体现自我、从众心理等因素,容易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表现了极端性特征;大众性就更加显然,事发当日消息上网后,腾讯新闻的弹出,不只是我国境内,连境外人士都对此事件有所耳闻与关注。

二、教师要告知学生如何面对网络文化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网络知识的同时,还要告知学生在网络文化面前要有自主独立的思辨能力,不能随大流。

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要明辨是非,对事件的分析不能断章取义。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师应结合具体的网页信息引导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面对网络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文化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既要认识到网络上丰富、实时更新的资源是生活、学习的有利资源,例如中国知网为各领域科研提供文献资料、百度解决了生活、生产、学习中的各种常见问题等。另外网络的开放给每位网民以平等自由的言论权利,这更加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便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利于师生间交流更加趋于平等化,例如 QQ的出现对于学生和工作中观点的交流、文件的传输非常有利,既方便快捷,又节省成本。当然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网络文化的弊端,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需要正确的辨识,否则容易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污染,例如一些带有消极价值观的博文、色情暴力的游戏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网络文化的两面性之后就应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文化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远离有害信息,做到趋利避害。

三、教师应倡导学生在网络文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就是要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新阵地。如在校园网开展传统文化写作大赛,通过回帖和评论决定文章的思想高度与写作水平,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其次。应引导学生关注网络先进典型,不断拓展视野,提高精神境界。如2015年5月23日齐鲁网报道的“山东‘青年好网民’首场对话举行:形成强劲网络正能量”的新闻,网络上频频出现的“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等,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结合这些网页信息的浏览不断提高青少年网络文明行为,吸收网络正能量,并为传播网络正能量不断奋斗。 四、绝不做没有是非观的网络文化傀儡——“枪手”

网络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存在只是一种方式、手段、途径,是客观,其本身并没有是非色彩,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运用这样的技术,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是为了更好的识别网络载体中的内容,更好地在网络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决不能做被利益收买而不辨是非的网络写手,刻意用言语进行颠倒黑白的诽谤污蔑、人身攻击,或自吹自擂、夸夸其谈。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网络文化是非观念,一方面是先入为主,不能因为上网可能导致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就禁止学生上网,这不仅不会起到预想的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因逆反心理对游戏的迷恋愈演愈烈,相反教师应鼓励学生上网,只是在上网之前讲明如果只接触网络游戏、负面信息的后果,让学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浏览网页,教师则从侧面限制信息技术课的联网时间、自由活动的时间、内容,并有目的的渗透一些引导的信息即可,高中年龄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是非观念,预堵先疏的方法容易使师生关系融洽,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建议。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各种道德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社会正能量,形成是非判断能力。 五、结论

信息技术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是学生面临的成长挑战,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的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面对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张豪成.谈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监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4). [2]罗华.基于“网络舆情”的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引导体系构建与实践[J].人才资源开发,2015,(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