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达美康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40例临床观察
来源:华佗健康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年3月第l7卷第3期 ・193・ ・药物与临床・ 二甲双胍联合达美康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4O例临床观察 谢志灵 【摘要】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联合达美康缓释片与单用达关康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30ra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500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l6周。结果将80例初 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控制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达美康缓释片 治疗组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比对照组亦有较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三酰甘油 及总胆固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缓释片。 二甲双胍联合达美康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单用达美 【关键词】 糖尿病,2型;二甲双胍;达美康缓释片 【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5971(2009)03—0193—02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m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多伴有胰岛索抵抗和高胰岛索血症随着发病率的升高,临床治 疗13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糖尿病的治疗最终目标是控制血糖, 降低急性、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我院门诊通过应用胰岛素增敏 剂二甲双胍联合达美康缓释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40例,取 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门诊2006年9月—2oo8年4月诊治的初 发2型糖尿病患者8O例,均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 诊断标准,治疗前未服用任何降糖药物,排除有明显肝、心、 肾功能损害者和妊娠糖尿病或哺乳期妇女及糖尿病急、慢性并 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O例,男24例,女l6例, 年龄39—72岁,平均(55.3±11.2)岁;对照组40例,其中 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7岁,平均(54.5±12.1)岁。 两组患者性另1、年龄问有均衡性。 1.2方法对照组在控制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达美 康缓释片3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甲 双胍500rag,3次/d,两组疗程均为16周。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血糖变化;用 药期间的患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变化;检测患者治疗前 后空腹血糖(FBC,)、餐后2h血糖(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 )、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C)水平,由日立 7020全自动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2结果 述反应经调整治疗后症状消失。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hBG、HbA1 、TC、TG检测结果比较 (2-±s,mmol/L) 3讨论 2型糖尿病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逐 渐衰竭,胰岛素分泌的相对和绝对不足导致_r血糖水 的升 高,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慢性的如脂肪、蛋白质代埘紊乱和一些 急性的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最终造成各系统脏器病变。 二甲双胍和达美康缓释片联合治疗就是针对糖尿病的发病机 制,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逆转胰岛B细胞功能,能有效地 降低血糖,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和脂代谢紊乱,延缓和减轻各种 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二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0 。 二甲双胍是目前常用的抑制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能提高或 恢复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主要通过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 糖拾摄取,抑制肝糖异生和肝糖输出及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采用t检验和x 检验。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FBG、 2hBG、HbA TC、TG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治疗组的 HbA。 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的FBC、 2hBG比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TG、TC差异 无统汁学意义(P>0.05,见表1)。 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代谢 ]。 达美康缓释片是长效磺脲类降糖药物,它能恢复内源性胰 岛素分泌。有效成分的释放同步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昼夜血糖 谱。已知高血糖(通过增加ATP水平)与磺脲类药物(通过 SUR1受体)在关闭B细胞K—ATP通道方面具有协同作川, 从而共同刺激胰岛素分泌,达美康缓释片释放方式能与m糖浓 度吻合使得协同效应在白天到达最大,夜间最小,所以治疗期 2.2小良反随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无明 显变化;对照组有4例体质量增加,1例低血糖反应;治疗组 有无体质量增加病例,2例低血糖反应,2例心悸、恶心;上 间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由于达美康缓释片可以使活性成分的释 作者单位:514413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卫生院 放同2型糖尿病24h变化的血糖谱吻合的特点,同时也由于血 ・194・ PJCCPVD March 20o9.V01.17 No.3 糖和达美康在刺激胰岛素释放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在控制 血糖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1天1次的使用方法,增 加了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常已达 标,但HbA。 仍不够理想,这主要是患者早期时相胰岛素分泌 缺失导致餐后高血糖有关,而降低餐后高血糖对减少血糖波 动、HbA, 达标及防jL糖尿病的并发症至关重要,有学者借鉴 I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治疗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引 入基础加餐时治疗理念,应用胰岛索增敏剂如二甲双胍、罗格 胍联合达美康缓释片有明显协同作用,尤其对餐后血糖、糖化 血红蛋白控制不佳的患者使用更加有效、安全,本组实验未发 生一例乳酸性酸中毒,无一例体质量增加,但低血糖反应和胃 肠道反应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临床中需要监测病情,指导患者 正确服药及进食可以减少其发生,同时两药服用也较方便,患 者依从性较高。作者认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门诊治疗 中,二甲双胍联合达美康缓释片的方法具有高效、安全的优 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寿生.高平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列酮,餐时治疗使用胰岛B细胞促泌剂如达美康缓释片,有 资料显示两者联用较单一用药相比HbA,。进一步下降,因此在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引人基础加餐时治疗理念可以更好地模 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控制好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 。二 甲双胍与达美康联合使用正好弥补了糖尿病患者发病的两种机 制。 [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32:50—51. 2郭立新.老年糖尿病降糖药物选择及安全性评估[J].中国实用 内科杂志,2008,28:243—245. 3周盛鹏,周俊枝,江婕,等.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基 石地位——2oo5 IDF糖尿病全球防治指南及2006 ADA/EASD共识 声明的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470. 本组实验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联合达美康缓释片与单用达 美康缓释片比较,FBG、2bBG、HbA。 明显下降,显示二甲双 (收稿日期:2008—12—07) ・病1;ilJ手艮告・ 抽动一秽语综合征1O例误诊分析 杨桃云 【关键词】 多动秽语综合征;误诊 【中图分类号】R 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5971(2009)03—0194一O1 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以面部、四 肢、躯干部肌肉不由自主抽动,伴喉部发出异常声音及秽语为 特征的综合征,我国目前把它归属在行为障碍范围内,以5— 7岁发病者最多,14~l6岁仍有表现,如治疗不及时可延续到 成人…。本病在基层常易误诊,延误治疗现将我院2ooO一 2008年10例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病,反对到医院就医,从而使诊断时间后延。稍大一些的患儿 对症状有一定的控制力,当家长训斥时能有意掩盖其抽动症 状,使家长放松警惕。有些医生对此病不认识以致被多种多样 的症状所迷惑,误将眨眼、皱眉误诊为结膜炎,动鼻、清嗓, 误诊断为慢性鼻炎,将扭腰、摇头、不自主的伸臂、弹腿、打 架,误诊为多动症。甚至有些医生认为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必须 具备秽语,但实际上只有少数的患儿在发病几年后才出现秽语 现象。 1.1一般资料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3—15岁。临床 表现:频繁眨眼、挤眉、皱鼻子、撅嘴6例,伴有耸肩,摇 头、扭脖2例,舔自己手指,啃指甲1例,注意力不集中,书 总之,本病病程较长,易复发。少数至成年后可自行缓 解,大部分患儿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感冒、 精神紧张或受到某些刺激均可诱发此病加重,久之则影响孩子 写困难1例。10例患者表现常易怒易躁,喜怒无常,情绪波 动较大,均有性格改变,对周围事物无兴趣,无反应,其中有 1例患儿常胡言乱语,与周围小朋友玩耍时格格不入,常遭人 讨厌或被打。实验室检查:10例患儿均查脑CT、脑电图,结 果正常,其中三例做脑磁共振,结果无异常发现。 1.2误诊情况2讨论 记忆力,使学习落后,严重者被停学,基层医生遇见患儿频繁 挤眨眼、挤眉、皱鼻子、扮鬼脸等,或者是耸肩、摇头、扭脖 子,频繁乱动不能安静或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以及患儿 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打架时要注意抽动一秽语综合征 的可能,应详细、耐心的询问病史,注意症状轻重及情绪改 变,争取家长配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误诊,以提高 孩子、家庭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I刘智胜.多发性抽动症的流行病学[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17:194。 时间约l~2年,误诊为不良习惯5例,异食 癖1例,鼻炎1例,结膜炎2例,多动症1例。 家长对此症不重视、不认同,很少有因为孩子的异常表现 而就诊,多认为是不良习惯,或回避现状,认为没事,或小毛 作者单位:057150河北省永年县第一医院 (收稿日期:2008—1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