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可吸收止血纱布(泰陵)联合医用胶在肺手术缝合创面中应用的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2019年第6卷第31期2019Vol.6No.31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17

可吸收止血纱布(泰陵)联合医用胶在肺手术缝合创面中应用的研究

张 帆,郑宝婧,高 龙

(宝鸡市中医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0)

【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观察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泰陵)联合医用胶在肺手术创面出血及漏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80例实施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病例中不包括肺叶切除术及全肺切除术,治疗组联合应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及医用胶覆盖喷涂缝合创面,对照组肺缝合创面只覆盖可吸收性止血纱布,不使用医用胶及其他相关材料。观察术后胸腔引流量(mL)、漏气时间(d)、颜色性状、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d)及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的胸腔闭式引流量、漏气时间(d)、颜色性状、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且治疗组无肺不张发生。对照组有3例发生包裹性液气胸,4例发生肺不张。结论 通过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泰陵)联合医用胶可有效减少肺手术术后缝合创面漏气的发生,缩短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时间,减少创面渗血,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关键词】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医用胶;防治;创面漏气;创面渗血

【中图分类号】R6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1.17.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行相关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术后均需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其中病例中不包括肺叶切除及全肺切除。见表1。

表1 两组肺大疱、肺楔形切除术、肺破裂修补比较

肺大疱

治疗组对照组

1514

肺楔形切除术

1516

肺破裂修补

1010

到想要的效果。对照组只在肺缝合创面按上述方法覆盖可吸收性止血纱布,不使用医用胶及其他相关材料。对照两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漏气时间、颜色性状、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及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

2 结 果

治疗组病例中,术后胸腔引流量80~480 mL,平均 190 mL,术后引流液颜色由血性液转为淡黄色渗出液为24~36 h,平均30.5 h,漏气时间为0~2天,平均1.3天,胸引管拔管时间为3~4天,平均3.6天,术后肺不张发生为0例。对照组病例中,术后胸腔引流量120~520 mL,平均360 mL,术后引流液颜色由血性液转为淡黄色渗出液为32~120 h,平均70.5 h,漏气时间为0~4天,平均2.5天,胸引管拔管时间为4~7天,平均5.3天,术后肺不张发生为4例。肺不张患者表现为深呼吸及咳嗽时,胸腔闭式引流瓶仍有气泡溢出,经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肺不张均好转。经统计学数据分析,治疗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性状、漏气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中无肺不张发生,拔管时间缩短,综合评价,明显减轻患者长时间带管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有显著临床意义。见表2。

1.2 方法

治疗组在肺缝合创面中联合使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泰陵)及医用胶。具体过程:术中缝合肺创面后,冲洗胸腔,膨肺后发现缝合创面均存在不同程度漏气及渗血,吸尽冲洗水,用干纱布擦干缝合创面,根据肺缝合创面大小剪裁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泰陵),一般大小应超过缝合创面1.5 cm左右。在膨肺状态下将其平铺于缝合创面,再用干纱布压迫约10秒左右,移开干纱布,见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开始溶解时,将医用胶均匀、适量喷涂于可吸收性纱布表面。不能用滴的方式滴于纱布表变,这样会使纱布及周围脏层胸膜变硬,导致纱布及生物胶容易脱落,而且会影响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的融化及吸收,起到相反作用,达不

表2 两组引流量、颜色变淡时间、漏气时间、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比较(n)

引流量(mL)

治疗组对照组

190360

引流液颜色变淡(h)

30.570.5

漏气时间(d)

1.32.5

拔管时间(d)

3.65.3

肺不张发生(例)

04

注:引流量、颜色变淡时间、漏气时间、拔管时间均为平均值。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泰陵)和医用胶均为新型医用材料,目前在临床手术中应用广泛。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泰陵)为水溶性纤维素醚化衍生物,主要成分是羧甲基纤维素钠,能够激活体内凝血系统,促进血小板聚集,有较强的组织粘附力,迅速吸收体液并膨胀,膨胀后溶解的小颗粒可堵塞针眼及毛细血管,其降解产物能够被组织吸收利用,与组织相容性好,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医用胶由高纯度A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与A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组

成。固化时间为2~6秒,扩散及封闭性能比较好,聚合热低,黏结强度大,迅速粘附并覆盖创面,达到止血效果,无明显排斥及不良反应。可吸收止血纱布(泰陵)和医用胶24~48 h开始被吸收,2~4周完全吸收,目前尚无毒副作用报道,也无增加并发症的报道,是比较理想的止血材料。已有大量文献及研究表明,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及医用胶在普外科、心胸外科、颅脑外科、妇产科、口腔科、骨科、泌尿外科等科室广泛应用。

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泰陵)联合医用胶在肺手术创面

(下转 20 页)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年第6卷第31期2019Vol.6No.31

表1 两组血清PGⅠ、PGⅡ及PGⅠ/PGⅡ值比较(x±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n5050

PGⅠ(µg/L)157.7±35.4153.4±34.60.6140.270

PGⅡ(µg/L)9.7±2.213.6±5.34.8060.000

PGR15.3±4.912.7±4.62.7350.004

3 讨 论

常见远端胃切除术为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即切除胃远端的2/3以上[3],目前远端胃切除术主要是用于治疗胃癌或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手术切除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期,但术后常见并发症残胃炎往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是胃黏膜的分泌产物,PGI由胃底腺主细胞分泌,PGⅡ主要有胃黏膜腺体分泌,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PG的分泌细胞受累,血清PG的水平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故血清PG可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和病理状态[4]。有研究报道,非萎缩性胃炎PGⅠ含量增加,萎缩性胃炎者的PGⅠ水平下降,而PGⅡ的含量在两者却均增加。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部发生病变时,腺体减少和胃体萎缩通常伴随肠上皮化生,这会减少分泌PGⅠ细胞,进而造成血清中PGⅠ含量下降,但分泌PGⅡ细胞分布广,所以PGⅡ含量稳定,甚至上升。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则会出现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上升,进而造成血清中PGⅠ、PGⅡ水平均上升[5]。胃毕II式术后患者易出现残胃炎、胃癌等病变,但目前尚无关于胃毕II式术后患者胃黏膜状态与(PG)水平变化关系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胃毕II式术后残胃炎与血清PG水平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胃毕II术后残胃炎PGⅡ低于对照组,PG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目前考虑机制如下:①幽门具有括约肌功能,可防止十二指肠液发生反流,胃毕Ⅱ术后的患者,失去了幽门的括约肌功能,胆汁中的胆汁酸能进入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并导致细胞膜和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破坏,从而使胃黏膜上皮细胞溶解,使H+逆向弥散,导致胃内PH值降低,反渗至胃壁的H+和胆汁酸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

胺,使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胃黏膜水肿、渗出甚至出血[6]。而PH降低,PGⅠ激活率升高。(PGⅡ除由胃底颈黏液细胞和主细胞分泌外,还有一部分由幽门腺、十二指肠腺等分泌,这提示胃毕Ⅱ术后幽门缺如,将会导致PGⅡ分泌细胞的减少,血清PGⅡ含量降低。

临床上依据血清中PGⅠ及PGⅡ(PGR)水平能够较好的对胃毕Ⅱ式术后残胃炎患者胃黏膜功能状态进行判断,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此外,动态监测血清PG水平还可协助评估治疗效果。特别有益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者。由于本研究收集样本量有限,不能完全代表研究的整个总体,仍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2] [3]

伍小青.残胃病变与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398-2399.

郭红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9):1272-1273.

Ferlay J,Shin H,Bray F,et al.Estimates of worldwide burden ofcancer in 2008:GLOBOCAN 2008[J] Int J Cancer,2010,127(12):2893-2917.[4] [5] [6]

邱宏毅.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预警和胃黏膜功能评价中的价值[J].胃肠病学,2015,20(10):625-628.

张 莉.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与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5(2):193-194.

魏 颖.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4,19(5):305-308.

本文编辑:刘欣悦

(上接 17页 )

中的应用,前提是术中创面必须缝扎牢靠、严密止血。因为此类材料虽能够有效封堵针眼及止血,但不能替代常规缝扎及严密止血,只有彻底止血、缝扎,再联合应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泰陵)及医用胶,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性评价试验[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6,40(6):441-444.[2] [3]

叶世富,王士斌,吴文果,等.可吸收止血材料现状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J].材料报道,2014,28(4):67-71.

周炜东,张过均,周 丹.S-100吸收性止血绫在COPD并肺大疱胸腔镜手术缝合创面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30-131.

参考文献

[1]

徐玉茵,周小婷,柳小军,等.可溶性止血纱布止血效果以及安全

本文编辑:赵小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