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财政教育支出与财政支出关系

来源:华佗健康网


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是一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合理适度的教育财政支出规模直接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与速度,也是保证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对财政教育支出资规模的衡量有绝对量和相对量两方面指标,运用绝对量指标可以对财政教育出规模的发展、变动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分析,并且便于自身的历史对比分析;而运用相对量指标则可以消除国家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便于进行国际间横向的比较分析。目前,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和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两方面指标考察一国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因此,我们这次也主要选取这两个指标对中国的财政教育规模进行国际比较分析,以便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合理确定中国教育财政支出的规模。

(一)中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发展现状

1、财政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呼吁政府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发出了“宁可牺牲一些建设速度,也要把教育搞上去”的重要指示。因此,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性教育支出增长较快。从绝对数字上看,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规模迅速增长,2001年为30570100万元到2014年267402100万元,然而在财政教育投入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增幅却不大,仍然处于较低水平。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20世纪末要达到4%,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达到目标。其原因在于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而且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财政竞争促进地方政府偏向于投入生产型的公共项目,而对教育的投入不足。中央政府已多次指示在2010年实现全国财政教育支出达到占GDP四个百分点的目标,这样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质量和公平程度将会跨上新的台阶。

160000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财政教育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单位:万元

2、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变化

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

比例,十二五期间逐步提高到全国平均不低于15%的指标,并实现了该目标,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5.26%,在上世纪90年的这一比例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5.27%。然而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维持下去,随后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开始逐年下滑,到2006年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仅为14.34%。对比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在2000年之前,虽然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下降,但是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逐年上升,这充分体现了财政在教育方面投入的努力程度;但是自新世纪以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增长,而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却缓慢的下降这也凸显了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足的尴尬处境。

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