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生活之必需
来源:华佗健康网
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承认,有些人生来就有聪慧的心幼小的时候得到的印象,哪怕极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灵和强健的体魄,而不用别人多其微小、几乎觉察不到,都会对身体。凡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少帮助;凭借天赋的才气,他们一生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正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自幼便能向着最好的境界去发如江河的源泉,水性柔和,稍用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展,凭借超人的体质,他们生来一点人力就能将它引向别处,使健全,那么即便得到了种种别的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但这样的河流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只东西,也是枉然。人的幸福或苦人本来就很少;我敢说,平常的要最初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难,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心智人之所以有好有坏,之所以或有河流就有了不同的趋向,最后流不明的人,做事情找不到正确的用或无用,十有八九都是教育造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途径;身衰体弱的人,即使有了成的。人与人之间所以千差万(摘选自《教育漫话》)
正确的途径也无法取得进展。我
别,都是出于教育的不同。我们
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教育是生活之必需
社会群体的每名成员必然有弱者本有的能力与年长者的标传递是年长者把行事习惯、思考生有死,这个根本事实使教育成准相差更远。只在生理上成长,感觉的模式传给年幼者。如果渐为社会必需。新生的幼弱成员虽只懂得最低限度的活命方法,是渐老去的一代不把理想、希望、然和掌握群体知识与习俗的成不够再造群体生命的。要传承群前瞻、准则和意见传递给新生的年者截然两样,却是群体的未来体生活,需要刻意努力与用心经一代,社会生活就不能保存了。所寄。幼弱成员不但必需维持够营。生来并不知道也不关心群体假如社会的组成分子能一直活多的数目,而且得学会成年者的的目标和习惯的这些孩子,必须着,他们可能也会教育新生的成兴趣、目标、见闻、技能和常规,变成既明白又主动投入这些事员,但这会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否则群体以后就不能继续固有情。这前后的差距要靠教育来弥点的教育,不是群体需求导向的生活。即便是在原始部落里,合,也唯有教育能做到。
的。如今,教育乃不可不为的必成人的能耐也远远超出无人教社会透过传递行为而存在,要之事。
导的幼弱者。文明兴起以后,幼
情形和生物性存在差不多。这种
(摘选自《民主与教育》)
011
洞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