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训方案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结构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成现在的买方市场,不再是注重短期利益,更要注重企业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笔者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更好为培养合格的市场营销人才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市场营销 人才培养
为实现全国各地教育发展目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发展各层次的教育,一些专科院校升本为本科学校。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地方化和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地方建设的,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地方高校要转变办学理念,创新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市场营销人才需具备的素质
储备丰富的知识
营销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对其他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营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边缘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理论修养,提高自己观察、分析、判断问题的高度和准确性,提高自己制订解决问题措施的战略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优秀的营销人员既不是理论家也不是空想家,而是实战家。只有不断地从书本和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与客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营销活动中顺利地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才能掌握市场,赢得客户。
运用开阔的视野适应国际竞争
我国加入WTO后,现代企业除了和国内企业竞争以外,还要面对国际企业的竞争。所以,市场营销人员应该树立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观念,用国际上市场营销的先进理念来武装自己。比如竞争手段上抛弃简单的价格竞争,必要时和竞争对手联手合作,强化服务意识,努力适应国际营销服务水平。同时,市场营销活动涉及面广,活动内容广泛,这决定了市场营销人员要有开阔的视野,既要把握WTO对本行业的影响,还要了解WTO对各行业的影响;既要熟悉国内市场,又要了解国际市场和国际上通行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抢占市场的制高点。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国外企业先进理念的冲击下,中国市场将日渐成熟和规范,营销人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综合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人品和职业道德。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营销人员必须正确理解自己的工作对社会的影响及具有的社会意义,同时承担应尽的责任,并以此取得消费者的信任,通过公平竞争维护营销行业的健康发展。正如针对受吃碘盐可以防核辐射、食盐涨价的谣言误导,出现“食盐抢购”的现象,一些营销人员做起借机囤积食盐、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这势必会损害消费者利益。
二、营销人才新型培养方式的探索
针对未来市场营销人员必备的素质要求、社会需求特点和目前学校培养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就营销人才的培养方式笔者提出自己的愚见。
在校内校外建立培训基地
建立培训基地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的实战技能和素质。就我院药品营销专业建设方面看,我们建议在学院内成立一些市场营销学生实习药店,可以通过多个专业、多个年级学生承包实习药店,自己当老板,并且争取让学生参加学院医药、医疗器械、办公用品等的采购机会,让学生参加考察、招标、采购的全过程,这样在真实的营销环境中培养和锻炼市场营销人员的各种能力。同时,在市内建立一些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和训练基地。请一些出色的企业市场营销人员为学生做经验介绍,让学生对市场发展情况,商品进销渠道,市场发展前景,存在的问题等情况有更合乎实际的了解。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对所培养人才基本规格的原则规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依据。合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一般来说,地方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应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为主,同时培养少量的研究性人才。因此,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上,应根据国家的“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进行“拓宽专业,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
课程内容要优化
课程体系能否整体优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课程内容的精选、重组、整合与凝炼。课程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随着市场营销的学科发展,新的学科知识取代旧的学科知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灵敏地反映出知识和社会的进步,要把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渗透到课程中去。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更要以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向为着眼点,在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理论、原理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体现出先进性、适应性、科学性,把广度和深度很好地结合起来。
强化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复合性人才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当前,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程建设,应求质保量,即追求质量的提高,保证有足够实践教学时间。同时,扩大地方高等学校的开放度和社会化,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横向联系,与事业单位联合办学,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或联合体。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还可以利用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优势,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训练计划,如举办创业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模拟商务谈判、产品推销大赛、市场调查报告大赛等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
因材施教 强化师资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按不同的层次编班,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重在兴趣培养、加强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为更深层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则重点要求理解各门课程基木概念,掌握基本技能,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力求能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在培养人才方面,要通过鼓励教师自身学习与高等学校培养相结合,在自身学习上,高等学校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引导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探索自己所研究领域内更前沿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培训人才方式改革措施
改变传统的育人观念 多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培育观念都是比较保守的,思想比较狭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一成不变、教学渠道单一。并且作业练习很少关注当今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巨大变化,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育人原则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除了让学生掌握课堂的理论知识外,我们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去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专业课学习后的市场调研、活动策划等作业,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研究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与合作精神。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知识上的差距,为课堂上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一个标杆,形成教学——学习——教学的良性循环。
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
在讲到产品定价时,结合案例,重点向学生讲清定价的几种策略观念,然后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企业如何应用定价策略的论文。
案例讨论
在讲解完营销渠道建设的内容后,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专题讨论,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他们在讨论中加深对渠道构建的认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原理、策略和方法,从而比较具体、生动、实际地认识市场营销的相关内容。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组织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讲课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和学生容易接受的理论,如关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自己组织材料,上课时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课,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补充和总结。
充分利用多媒体授课
现代科学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power point教学课件,并利用网络进行网上互动,加强交流,这样教师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何京蓉 颜帮全创新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2010
赵鸿雁 市场定位下的市场营销人才培训的改革分析2007
张文玲 王以彦 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训方式的探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