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华佗健康网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日本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其基本特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只有进行战略性、结构性的调整,才能有大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启示

一、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1.职业教育多样化综合化。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高中教育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三种类型。80年代后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职业高中改革,创办了跨学科、跨教育层次、多学科并设的综合型高中及选修制高中,职业高中趋于多样化。同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学科结构,专业种类由原来的59种压缩为34种,科目则由314门合并为158门,职业学校种类增多,专业设置日趋综合。这种综合化的专业设置,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办学主体配置优化。办学主体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不同办学主体在不同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上各有所侧重。关系到国家的重要产业、支柱产业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国家投资办学;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办学所需大型仪器设备较少,办学条件要求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职业技术教育,则以私人办学为主;完全依靠市场调节的专修学校、短期大学以商业、农业、裁缝、卫生、理发、烹饪等学校居多。

3.办学特点鲜明。不同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分工明确,各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办学特点、专业设置领域,满足了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各年龄段、各类人员的学习愿望。这些学校既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又方便了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学校。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在职人员、失业人员,男生、女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形成了一个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4.企业内职业培训制度化。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不发达,企业所需人才主要由企业自己进行培训。职业能力不可能在学校培养,只能在工作中形成,学校所能培养的只是“可培训的能力”。日本劳动省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

1 542

个企业中,实施教育训练的占88.1%,其中有计划地进行训练的占30.1%;在424个雇佣1000名以上职工的大企业中,实施教育训练的占99.8%,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训练的占85.2%。可见,在日本,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非常重视对职工的培训。日本企业内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上分为新工人教育、技术人员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和领导人员教育等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和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上可分为在岗培训(OJT)、离岗培训(OFJT)和自我启发式培训。企业内职工教育是一种在职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成人职业教育的不同阶段。同时考虑到成人教育的特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成为全员和全

程形式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岗位职业技能知识的、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经营战略管理等各个方面内容的培训体系。企业内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职业教育之一。所谓企业内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企业对职工进行从录用到退休的长期教育和职业培训。其教育训练的内容包括技术教育、技能培训、经营教育、提高能力的教育及道德品质教育等,具体可分为工人的教育培训、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人员和领导人员的教育培训。

二、借鉴日本经验,调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策略

1.普通学科与职业学科综合化。面对现行的学科区分不能充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要在固定的学科区分中超越学科界限,加设“复合型”教育内容,以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国际化、高龄化和服务经济化的要求。同时,根据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改革学科制度,不细分专业,重视学科的基础和基本的内容,使普通学科和职业学科相融合而形成新的“综合学科”,其意在培养适应性强的产业人员。

2.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把重心继续上移,大面积开办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学。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其毕业生能够获得高等专业技术教育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高级科技人才证书,使职业技术教育层次不断高位移、完善化。如下图:

3.职教和成教一体化。日本企业内的职业教育是产学合作的形式,相当于我国的成人技术教育。日本把企业内的职工培训与学校的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利用职业技术学校中的师资力量来提高职工的文化理论知识。而我国当前职教和成教相互分离的状态给企业内职工的再培训带来了困难,也降低了成教的实效性。同时,日本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也是日本企业培训成功的有力保障,这些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及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保障机制。日本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解决了输出地培训的技能过关、资格认证和学适所用的问题。同时,日本把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产学合作及企业内的职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相互补充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之所以困难重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不够健全,毕业生的职业技术水平得不到社会和企业界的普遍认可,可替代性强,就业没有市场。为此,我国应健全职业工种的考核法规,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实行持证上岗;企业界与产业界应建立与职业工种相对应的行会制度,企业管理应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推行提供管理的前提和制度保障。同时日本健全的教育立法,充足的教育投资和补助,优惠的教育政策都为其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我国也应建立相似的保障体系。

5.建立多元化投入的机制。各级政府是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应切实加大职教投入,增加职业院校实习训练基地建设,加大师资培训、专业设备投入和

技能人才培养的专项投入。为增加资金来源,应适当提高教育费附加的征收比例,确保预算内职业技术教育经费以略高于普通教育的增幅增长,以真正解决职业技术教育经费不足和学生家庭承担额外成本的问题。政府要牵线搭桥,沟通校企之间的联系,做好捐资、引资、融资工作,实现职业技术教育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多元化,并在征地、科研、人才引进、校办产业等方面给予职业院校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对于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从事种植、养殖、畜牧等产业经营的,工商、税务部门要给予一定的费税减免,金融机构要安排所需贷款,农资供应机构要优先安排相关物资供应,职业学校要在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跟踪服务。

6.依托行业和企业,办好职业教育。各级政府要鼓励并支持企业独立举办职业学校和职工培训机构,包括业大、技校、培训中心等,培养和培训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并在土地使用、教师待遇等方面给予与政府举办的学校相同的政策,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照顾,对向企业收取的教育费附加要按有关规定返还企业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要将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技术教育纳入本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招生和管理范围,并支持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实行产教结合,鼓励企业依托职业院校建立培训中心;提倡行业协会组织承担对相关职业技术教育的日常管理职能。当然,依靠行业、企业办职业技术教育并不等同于把教育推向企业,更不能教育企业化。

7.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对那些规模小、效益低、专业特色不明显的学校要下决心撤并,保留专业特色明显、规模较大的职业院校;对同行业、部门举办的多所规模小的职业学校进行整合,特别是办学体制、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基本相同的成人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和高职专科,原则上都要进行整合,除一部分办得较有特色的大学专科、成人高校外,其他院校应该通过改组、改制转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以及成人中专和培训机构也要加大调整力度,在发挥骨干学校优势的基础上,设置综合型的职业学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8.教育多层立体化。设计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应当具备“结构合理、功能先进”的特点,并能实现“灵活开放,自主发展,工学结合,以人为本,就业导向,校企合作”的办学定位。在结构上搭起“纵向上,不同层次教育相互衔接,横向上,不同类别教育相互沟通”的“立交桥”;在范式上体现“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开放性多样化办学”的特征;在功能上实现“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就学机会,为学校和企业创造互惠互利合作机会,为劳动者创造充分就业条件。参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把学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列分层。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为三个等级:普通初等教育与相对应的初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与相对应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与相对应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高职专科、高职本科、高职硕士、高职博士四个层次。如下图:

教育多层立体图注:A代表普通教育;A1代表普通小学教育;A2代表普通中学教育;A

3代表普通高中教育;B代表职业教育;B

1代表职业小

学教育;B2代表职业中学教育;B3代表职业高中教育。

随着国际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劳动力素质结构趋于复合型。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着力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借鉴日本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及其成功的经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饶丛满,梁忠义.当代日本职业训练[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罗民.日本的职业资格制度和考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キヤリァ教育の推进に开する结合的调查研究协力者会议?报告书?

[Z].2004.

[5]黄伯云.特色发展大学办学之理念[J].现代大学教育,2003(1).

[6]胡弼成,张卫良.特色是大学创新之髓[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6).

[7]张香敏,马立红.梅贻琦的定位思想及其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