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案《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健康网
人教版 初中 道德与法治 优质公开课 教案 教学设计

《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体会人民代表大会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感悟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能力目标:运用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提升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情境体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知识目标:说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理解并记住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二、教材分析

(一)课标依据

本课的课标依据为“我与国家和社会”中“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中的“了解我国现阶段根本政治制度”等相关内容。按照课标要求,教学设计应力图加强学生参与度,不断引导其联系国家发展实际,全面思索问题,以身边的现象切入,不断激发学生的感受,引发理性思考,深化认识,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培养其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

(二)内容分析

人教版 初中 道德与法治 优质公开课 教案 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我国国家机构”的第一框“国家权力机关”,本框包括“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两目。

设计本节课教学内容时,通过分析教材结构,我将本节课的切入点定为“‘双认’为轴、‘双线’并行”。明线是认识国家权力机关,暗线则为认可国家机构的构成并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明线,认识。是对知识的重要描述,引导学生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暗线,认可。是对情感的重要深化。引导学生能够自觉代入,将自己的生活实际与人民代表大会联系起来,与国家机构设置联系起来。树立主人翁意识,当在生活中面临问题或困境时,学会主动向国家机关寻求合理帮助;树立责任意识,为构建美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自我能力的升华,也是社会发展的助力。

三、学情分析

初二学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容易受环境影响却又缺乏判断能力,政治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实践体验不多,理论知识缺乏。因此需要设计一系列紧密相关的、可操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提问、自主学习探究、班级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认知;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活动,将学生的认识上升为实际体验,启发学生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走近国家权力机关,内化为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可。提高政治觉悟,自觉形成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责任意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践行。

人教版 初中 道德与法治 优质公开课 教案 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通过对比,引出热词,走近两会。

环节二:[幕后故事]

情境:从一张选民证说起。

通过创设与生活对接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的?进一步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组成、地位及其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

环节三:[台前传奇]

一、出示会议议程。

阅读会议议程,引导学生概括说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议期间要做哪些事情,从而得出人民代表大会的具体职权。

二、探究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后,对三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人教版 初中 道德与法治 优质公开课 教案 教学设计

环节四:[小组活动]

小李的苦恼

起个大早,可小李上学又迟到了。小李所居住的小区由于交通配套不合理,居民饱受出行困难的困扰。好友小张说他的邻居老刘是人大代表,建议他去和老刘反映自己的苦恼。

老刘和其他人大代表深入实地考察、走访社区居民,并把意见反映到市政府。市政府很快把该住宅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予以解决。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讨论思考:(1)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有很多,请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来支持小张的观点,为什么他会建议小李选择求助人大代表?(2)你认为人大代表老刘应该怎么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人教版 初中 道德与法治 优质公开课 教案 教学设计

课堂总结: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