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海物贸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及应对措施
来源:华佗健康网
浅析上海物贸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及应对措施 ■/赵媛于晓红 摘 要:本文以上海自贸区上海物贸公司为例,用财务分析方法对该公司财务造假手段进行分析,阐述了财务造假会使会 计信息失真,对股票二级市场造成严重误导的后果,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造假手段财务分析 引言 业合并取得的公司27家, ̄2012年同期增加1家合并子公司。 上海自由贸易区于2013年9月2913正式挂牌,它是中国 可见上海物贸是一个综合性强、涉及行业广泛的大型批发零 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它的成立为上海经济增长起到 售型企业。 引擎作用,以此贸易区为主线的港13、物流、贸易、地产、金融 三、上海物贸公司财务状况 等行业的股票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趋势。上海物贸作为 查阅上海物贸2013年中期财务报告可以看到,在报告期 全国最大物贸中心以自贸区成立为契机。2013年8月至10月 内.上海物贸在生产资料市场萎缩,钢材、有色金属、化工等 其股价经历了16个涨停,从8月8日开盘价5.72元到9月25日最 大宗商品呈下跌趋势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库存结构,仍然保 高价18-3元涨幅高达220%,其股票在广大股民中炙手可热。 持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1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l1.65 然而正是这样一家看似发展前景良好的老牌上市公司,2012 亿元,与2012年上半年度相比增长23.63%。归属母公司净利 年一季度、半年度和三季度报告均未真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 润807.63万元.] ̄2012年上半年度比较下降80.45%。其主营业 经营成果,构成财务造假,至今仍被调查中。本文通过对上海 务收入具体见表1所示。 物贸财务造假手段进行深入分析。对如何规避财务造假行为 从表1可以看出,2013年上半年上海物贸以金属行业为 提出建设性意见。 主要经营项目。其收入同经过调整后 ̄2012年上半年数值相 二、上海物贸公司简介 比增长T27.59%,而排在第二位的油品行业N2012年相比较 上海物资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物贸)前身 却下降T89.65%。在上海物贸的41家子公司中,上海燃料有 系国有企业上海物资贸易中心。1993年1O月经批准改制为股 限公司是以燃料油、成品油及衍生产品为主的上海物贸全资 份有限公司,1994年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6 ̄1月 子公司。它持有上海物贸下属子公司上海外高桥油品储运公 13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上海物贸所属行业为物资流通类, 司34%股份,百联石化物流公司100%股份,上海燃料新加坡 自改制十年以来物资流通市场历经不同发展阶段.上海物贸 分公司100%股份.上海东冉化工配送有限公司100%股份,可 始终经济业绩良好.目前已成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成交量最 见上海燃料公司股份在上海物贸中占有相当比重。根据2012 大的有色金属交易市场。公司主要经营金属材料、矿产品、化 年上海物贸财务报告的数据统计,上海物 ̄2012年一、二、三 轻原料、建材、汽车及配件、机电设备、燃料、五金交电、针纺 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1588.8万元、4116.09万元、一9235.84万 织品等项目.还涉及进出13贸易业务,仓储、信息咨询及技术 元.而2012年年度报告中上海物贸净利润已达到一5.93亿元, 服务等。在2013年8月公布的上海物贸上半年度财务报告中 他的子公司上海燃料在2012年年末亏损5.97亿元,因此上海 可以看到,上海物贸共有41家子公司,其中包括通过设立、投 燃料是导致上海物2012年后二、三、四季度巨大亏损的主 资或其他非企业合并方式的子公司14家,通过同一控制下企 因。正是上海物贸在2叭2年后三季度净利润的大幅度变化使 62 (1id(2014年第1期)财玄厕宛 财经监督 表1 上 ̄2012、2o13 ̄上半年度报告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 产品名称 2013上半年主营 20l2土半年主营 同比增长 2013上半年主营 20l2上半年主营 同比增长 业务收入 业务收入 业务收入占比 业务收入占比 金属 4619630.07 3344966.51 27.59% 90.29% 80_87% 9.42% 油品 292252.63 554266.72 ~89.65% 5.7l% 13.40% 一7.69% 汽车 72746.15 69229 01 4.83% 1.42% 1.67% 一O.25% 进出口 60613.69 65655.9 —8.32% 1.18% 1.59% 一0-4l% 化学品 55450.65 82197.77 —48.24% 1.08% 1.99% 一0.91% 租赁及服务 8776.74 5690.06 35.17% O.17% O.14% 0.03% 木制品 3781.61 7125.41 —88.42% 0.07% O.17% 一0.1% 其他(补充) 3306.07 1401.33 57.6l% O.08% O.17% 一0.09% 得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调查。 亏损1.34亿元,当期资产减值准备却仅为一86.82万元,证明此 四、上海物贸财务造假手段 前上海物贸并未对波动较大的存货进行减值测试以及计提 2013年10月l1日,上海物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局的 资产跌价准备。 书面通知.通知中表明上海物贸全资子公司上海燃料违反了 (二)调节暂估存货数量及金额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第二条规定,要求上海物贸 上海物贸旗下子公司上海燃料通过调节暂估存货数量 按要求进行整改。2013年的半年度财务报告中,上海物贸对 和金额的方式调高企业存货,暂估入账,虚增资产。在2012年 其2012年度的主要会计数据和主要财务指标进行了调整.并 期末财务报告中,暂估存货数量和金额导致材料成本虚增。 在说明中指出是对2012年度收购同一控制合并企业后所产 构成财务造假行为。 生的会计数据影响.笔者认为其理由过于牵强,是为其财务 (三)未按要求计提费用 造假行为进行掩盖。 上海物贸全资子公司上海燃料通过延长预付账款的方 财务造假最为常见的概念是《韦伯斯特新大学字典》中 式,即便发票早已到账,财务人员却迟迟不登记入账,虚增营 所给出的定义.财务造假的目的是诱使他人损失钱财或权 业利润,使得2012年一、二、三季度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虚 利,是种故意掩盖真实的行为。美国注册舞弊审计协会提出 假。 的“阅读者考虑改变或者调整他们的判断和财务数据往往是 (四)少计资产减值损失 由于误导性会计数据以及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对于解 2012年度前三个季度财务报表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均 释上海物贸财务造假目的最为贴切。上海物贸对外提供虚假 为负值.而2012年年度报告中资产减值准备达到2826.62万 财务报告是有意行为。其财务造假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元。可见上海物贸把本应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延迟到T2o12 面: 年年末,构成其2012年一、二、三季度报告会计信息失真。 (一)未对波动较大的存货计提存货减值跌价准备 五、上海物贸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查阅上海物贸2012年度财务报告可以发现,在其营业收 (一)内部原因分析 入同比增长18.18%的情况下,上海物贸却亏损5.93亿元,其全 1.过分追逐经济利益,企业管理松散。根据我国《证券法》 资子公司上海燃料亏损5.97亿元,导致上海物贸计提了1.9亿 规定,上市公司只有具备连续盈利的条件才可以发行股票。 元的减值准备.多数为存货跌价损失,占公司亏损总额的 上海物贸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在资本市场谋求更多经济利益, 32.37%。而就在上海物 ̄2012半年度报告以前其业绩仍为盈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保证连续盈利,选择财务信息进行造 利状态,净利润为4l16.09万元,到第三季度净利润就已记录 假是直接便利的途径。并且像上海物贸这样的综合性企业, D(2014年第1期)财室衙充 63 财经监督 控股子公司数量过多,导致管理层对子公司治理不到位,企 业管理松散.对于子公司上海燃料的财务问题未能及时发 造成的。财务造假一经曝光,不仅影响该公司声誉,还会严重 阻碍公司未来筹资活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统筹指挥公司的发 现。也是造成上海物贸财务造假的内部原因。 2.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道德缺失。我国《会计法》和其 他财经法规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都进行了 严格的规定,对于财务造假的处理也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情 展走向.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向公司经营管理者提供会计信 息,财务造假行为只有双方共同参与才得以形成。因此只有 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共同提高,不涉猎财务 造假行为才会为其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真实有 效的会计信息。应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教育,在完善公司生 节严重的甚至会得到法律的仲裁。然而上海物贸的财务人员 法律意识仍旧淡薄,会计从业道德缺失,无视相关法律法规, 最终误入财务造假歧途。 (二)外部原因分析 产运行体制的同时提高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对企业财务 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使其业务技能熟练,专业知识扎实,提高 职业道德,增强风险意识。 (三)监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上市公司对股民实施赔偿 1.审计工作不到位。一些审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漏 洞及财务造假行为不及时披露,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证监会要对社会公众负责。对fq题企业及时披露。监管 部门对于有漏洞的会计法律法规要积极完善.加强有效监 督。企业财务造假是一种违约行为,对违约进行大力处罚会 提高财务造假成本,有效遏制财务造假行为,杜绝财务造假 反复出现。在对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进行处罚的同时,企业 还要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后果。如上海物贸这样的热门股 甚至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出具无保留意见的财务审计报告,导 致审计工作不到位。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与上市公司形 成不良利益体,使得上海物贸这样的企业财务造假行为有机 可乘。 2.监管机制不完善。虽然在我国《会计法》和其他相关法 律法规中已经对财务造假行为进行了规范,但是像上海物贸 票本身对股票二级市场具有一定导向作用,股民根据大盘形 势选择股票,而财务造假会使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企业实际 发展情况和经营水平,对于投资者和股民来说,无疑是一种 欺骗行为,企业应该为股民投资带来的经济损失负全责,实 施有效赔偿。这种赔偿形式也会警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 成本未必低于其带来的收益,在出具财务数据的时候应小心 这样的财务造假事件屡屡发生。足见我国会计监管机制仍然 不够完善。如果监管部门提高监督意识,能够及早对上市公 司财务造假相关内容进行督查并及时改正,加大处罚力度, 上海物贸就不会产生财务造假的念头,也就不会违反规定上 报虚假失真的财务信息。 六、遏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措施 (一)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谨慎,保证真实可靠。 就上海物贸这样的热门股票而言,其资本变动牵动许多 股民的投资取向,如果不能及时准确的提供会计信息.将对 股票二级市场带来重创。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 质量,保护公司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是有关法律法规和规 章制度制定和实施的保证。像上海物贸这样的关联性企业, 参考文献: [1]王琨.证券市场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辽宁:大连海 事大学管理学院.2013. [2]张成红.企业财务造假的成因及治理对策探[J1.商业 经济,2009(11). 只有母子公司之间信息连接吻合,财务状况汇报及时透明才 能有效地实施会计内部控制。公司可以通过存货内部控制、 [3]朱清贞,严丽娟.“绿大地”会计造假案件 】发的思 考——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2(6). 成本费用控制、对外投资业务控制、对外担保控制、采购与付 款控制等内部控制方式提高公司整体内部控制水平。 (二)提高经营者以及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之所以有上海物贸这样的财务造假事件屡屡发生,就是 ◇作者信息: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王生国 其经营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感缺失 ◇责任校对:王生国 D(2014年第1期)财玄碣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