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控加工技术实验周实验报告~完美整理

来源:华佗健康网
数控加工技术实验周实验报告~完美整理

接下来进行孔和上端四周的拉伸除料。接着进行中心部分的拉伸除料,最后定义一个基准面, 在该基准面内绘制草图,进行实体拉伸生成曲面。最终得到实体造型如图 2所示。

四、工艺分析^p 【两轴加工工件】 图3两轴加工零件图

零件图纸分析^p :如图3所示,该零件底部为一个100mM 80mM 18mmt勺长方体,其上是 一个直径60mm高6mm勺圆柱体,圆柱体之上又有一个底面为内接正五边形高为 6mm的^底板, 在长方体上分布了四个直径为12mm深为6mm勺孔。该零件的最大厚度为30mm

毛坯选择:零件毛坯是一个长方体,已在其他机床上已加工成 100mrK 80mrK 30mm的长

方体。

机床选择:选择立式数控加工中心进行该零件的加工。

工装夹具选择:选用长宽两方向相对面作为水平方向(Y方向)的基准;选用底面作为 高度方向(Z方向)的基准,使用这些已加工过的底面为定位基准,用通用台虎钳夹紧工件左 右两侧面,台虎钳固定于加工中心工作台上。

工序划分:由于零件毛坯已在其他机床上面进行过加工,其尺寸与零件的尺寸很相近, 所以只需加工100m材80m材30mm的长方体上方的部分,材料的切削量不大。加工时用两道 工序,工序顺序:

(1) 平面轮廓加工凸台(分粗、精铣) (2) 平面区域加工孔(分粗、精铣)

刀具选择:采用直径12 mm的平底立铣刀(高速钢),并把刀具的半径输入刀具参数表中

(粗加工R=6.5、精加工取修正值)。

第 1 页 共 8 页

确定切削用量:精加工余量0 .5mm,主轴转速500 r/min,进给速度40mm/min

【三轴加工工件】 图4三轴加工零件图

零件图纸分析^p :如图4所示,该零件由一个108mr^ 88mm< 12mm的长方体,以及上部的 直线和十五段R5mm勺圆弧、八段R10mm勺圆弧、一段R100mr的圆弧、一段R300mr的圆弧、 四个R5mr的圆以及四个R8mnS勺圆组成。该零件的最大厚度为 30mm

毛坯选择:零件毛坏是一个长方体,在其他机床上已加工成 88mnh< 30mm的长方

体。已在其他机床加工完成。

机床选择:选择立式数控加工中心进行该零件的加工。

工装夹具选择:要加工的零件为长方体,而经过加工的长方体坏料,平行度、垂直度、

尺寸精度都已得到保证。可以选用长宽两方向相对面作为水平方向( Y方向)的基准(两边

碰数分中);选用底面作为高度方向(Z方向)的基准。这些基准面在数控加工过程中不再加工,

作为加工基准可以保证基准的准确性和前后的统一性。所以选用平口钳进行装夹

工序划分:对该零件的加工时,用三道加工工序进行加工。 (1) 采用平面轮廓加工对上部分的四周进行加工;(2) 凹槽以及四个孔利用平面区域加工方法进行加工;(3) 法对中心的曲面凹槽进行加工。

刀具选择:平面轮廓加工和平面区域加工时都采用 铣刀,在进行曲面

区域加工时使用D6, r3的球头铣刀。

D6mr和D4mrtl勺端

对四周的四个108mrK

利用曲面区域加工方

第 2 页 共 8 页

确定切削用量:精加工余量0 .2mm,主轴转速1000 r/min,进给速度80mm/min

五、数控编程 【两轴加工工件】

首先进行加工前的准备工作,设定加工刀具,选用 刀,如图5所示。

然后进行必要的后置设置,根据当前的机床,设置各参数,如图 示。

TOC \\o “1-5” \\h \\z 图5 图6

为了快速完成加工过程,这里采用知识加工的方法加工该正五边形底板。首先进行知识 库参数设置,为以后的知识加工中的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预先设置好合理的加工工艺 参数,如图7所示。

图7

图8

,分别6所

D12mn的平底立铣

分别设置粗加工模板参数、半精加工模板参数、精加工模板参数 如图8、图9、图

10所示并保存设置好的加工参数,这样连杆知识加工的参数设置就完成了。 图9

图10

知识加工操作,选择知识加工中已经存在的加工模板,根据零件的整体特征以及零件加 工过程完成工件的加工。步骤如图 11、图12、图13所示。

图11 图12 图13

单击“完成”后立即生成加工过程的加工轨迹、加工代码以及加工工艺单。工件的知识 加工就完成了。如图14、图15所示。

图14

图15两轴加工工件知识加工

由于该两轴加工工件的整体形状是较为陡峭,整体加工选择等高粗加工,精加工采用等 高精加工。首先设置粗加工参数,生成等高粗加工刀具轨迹,如图

16、图17所示。

第 3 页 共 8 页

图16 图17等高粗加工的加工轨迹

将等高粗加工生成的轨迹进行隐藏,然后进行等高精加工。等高精加工的参数设置如图 18所示。精加工参数设置完成后进行等高精加工轨迹的生成。 然后将粗加工的轨迹进行显示。

最后生成等高粗加工和等高精加工的程序的 NC代码。至此,两轴加工工件的数控编程就完成 了。生成轨迹后的两轴工件的加工轨迹如图 19所示。

图18 图19两轴加工的加工轨迹 【三轴加工工件】

首先,根据上述步骤,得到三轴加工工件的知识加工及其轨迹明细单。 图20

图21三轴加工工件知识加工

进行后置设置,为平面轮廓加工和平面区域加工选取刀具, 选用D6mr和D4mr的端铣刀。

平面轮廓加工的参数设置如图22所示,设置好参数后分别按照提示进行操作来生成平面轮廓 加工和平面区域加工的轨迹;曲面区域加工选用 球铣刀,刀的参数设置如图

23所示,设置好其余参数后,进行曲面区域加工轨迹的生成。 图22 图23

所有轨迹都生成好之后,进行数控加工程序NC代码的生成。生成轨迹后的曲面实体的加 工轨迹如图24所示。

图24三轴加工的加工轨迹 六、数控加工仿真

首先根据加工要求选择相应的加工机床。在本实验周的仿真加工过程中,我选用的是 FANUC 01控制系统的北京第一机床厂 KA714/B的立式加工中心。

按下控制面板上的启动按钮,检查紧急停止按钮 ⑥是否松开,如果没有松开则将其

松开。

将机床的、Y、Z轴分别回零。

第 4 页 共 8 页

D6mm r3mm的

根据加工的零件类型及工艺要求,定义合适的毛坯 两轴加工工件为 100mm

;#; #;1 o其中,

80mm< 30mnt勺长方体;三轴加工工件为 108mM 88mrK 30mnt勺长方体。 图25 图26

根据工艺要求中的零件的装夹要求,选用合适的夹具对零件毛坯进行装夹。 将装夹好的零件安放在机床的工作台的合适位置。

按照工艺要求选取加工时需要使用的刀具,将其放在加工中心的刀库中 8.数控程序的导入。点击操作面板上的编辑键编辑状态指示灯变亮进入编辑状态。点击MDI键盘上的CRT

8.数控程序的导入。点击操作面板上的编辑键 编辑状态指示灯变亮 进入编辑状态。点击 MDI键盘上的

CRT界面转入编辑页面。再按菜单软键 [操作],

在出现的下级子菜单中按软键

,按菜单软键[READ],转入如图27所示界面,点击MDI键盘

式。点击MDI键盘上的P“ |,使CRT界面上显示坐标值;借助“视图”菜单中的动态旋转、 动态放缩、动态平移等工具,适当点击B3, S3

式。点击MDI键盘上的P” |,使CRT界面上显示坐标值;借助“视图”菜单中的动态旋转、 动态放缩、动态平移等工具,适当点击B3, S3, S3, E3, 口,E3按钮,将机床移动到如下 图所示的大致位置。移动到大致位置后,可以采用手轮调节方式移动机床,点击菜单“塞尺 检查/1mm,基准工具和零件之间被插入塞尺。在机床下方显示局部放大图。

(紧贴零件的红

色物件为塞尺)点击操作面板上的“手动脉冲 动脉冲方式精确移动机床,点击□显示手轮 ”按钮 叵;使手动脉冲指示灯变亮 |,采用手 ,将手轮对应轴旋钮

第 5 页 共 8 页

H,在手轮

置于档,调节 E上点击鼠标左键或右键精确移动靠棒。使得提示信息对话 记下塞尺检查结果为“合适”时 CRT界面中的坐标值,

2;将塞

手轮进给速度旋钮

框显示“塞尺检查的结果:合适” 。

此为基准工具中心的坐标,记为!;将定义毛坯数据时设定的零件的长度记为 尺厚度记为3;将基准工件直径记为 4 o

则工件上表面中心的 的坐标为基准工具中心的 基准工具半径,记为o 丫坐标,记为丫。

的坐标减去零件长度的一半减去塞尺厚度减去 丫方向对刀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工件中心的

完成, 丫方向对刀后,点击菜单“塞尺检查/收回塞尺”将塞尺收回,点击“手动”按 钮画,手动灯亮

,机床转入手动操作状态,点击一按钮,将Z轴提起,再点击菜单“机床 上的数字/字母键,输入“ O#; (为任意不超过四位的数字),按软键[EEC];点击菜单“机 床/DNC传送”,在弹出的对话框(如图29)中选择所需的NC程序,按“打开”确认,则数控 程序被导入并显示在CRT界面上(如图28)。

图27图 图27 图29

9.对刀。刚性靠棒,丫轴对刀,刚性靠棒采用检查塞尺松紧的方式对刀,具体过程如下 (采用将零件放置在基准工具的左侧的方式)。点击菜单“机床/基准工具…”,弹出的基准工 具对话框中,左边的是刚性靠棒基准工具,右边的是寻边器。如图 30o

图30

,进入“手动”方轴方向对刀:点击操作面板中的“手动”按钮|也,手动状态灯亮

第 6 页 共 8 页

,进入“手动”方

/拆除工具”拆除基准工具。

塞尺法Z轴对刀,铣床Z轴对刀时采用实际加工时所要使用的刀具。点击菜单“机床 / 选择刀具”或点击工具条上的小图标?田,选择所需刀具。装好刀具后,点击操作面板中的“手

动”按钮手动状态灯亮」,系统进入“手动”方式。利用操作面板上的 , , , ,

—,按钮,将机床移到如图18-3-3-1的大致位置。类似在, 丫方向对刀的方法进行塞尺 检查,得到“塞尺检查:合适”时 Z的坐标值,记为Z1。则坐标值为Z1减去塞尺厚度再减 去零件毛坯厚度后数值为Z坐标原点,此时工件坐标系在工件下表面。

10.工件坐标系的设定

在MDI键盘上点击键,按菜单软键[坐标系],进入坐标系参数设定界面用方位键

JJ选择所需的坐标系和坐标轴。利用MDI键盘输入通过对刀所得到的工件坐标原点在机 床坐标系中的坐标值。首先将光标移到 G54坐标系的位置,在MDI键盘上输入数值,按菜 单软键[输入]或按加,参数输入到指定区域。按卜二打键可逐个字符删除输入域中的字符。

点击U,将光标分别移到丫、z的位置,输入相应的坐标值。 综上所述,完成以上操作后就可以进行模拟铣削加工。 七、心得与体会

为期一周的数控加工技术实验周结束了,我觉得从中收获良多。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课 本上没有的知识,积累了许多实际加工中的经验,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 础。由于加工设备的有限以及数控机床的磨损,因此我们原本实际的机床操作改成了利用仿 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首先,借助 CAA制造工程师进行实体造型和刀具轨迹的生成,由于我 们在本学期的CAD/CA课程中也使用过CA刪造工程师,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还是比较顺利的, 但是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如不能够深入理解刀具仿真轨迹的含义及其他多种生成方法。

第 7 页 共 8 页

另外,

在进行工件的工艺分析^p 时,机械制造基础的相关知识掌握的并不扎实,给这次的数控加工实 验周的报告分析^p 带来了问题,并在进行加工轨迹的生成时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经过小组成 员的群策群力,大家思维积极踊跃,集中集体的力量最终圆满的解决了问题。

仿真软件的使用时我遇到的一大难题,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软件,因此在进行仿 真的过程中需要边用边学,根据使用说明书去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惭愧的讲,在这一周的 时间里我对这个软件的掌握依然不尽人意,只能达到简单应用的水平。从这件事上我也看出 了自己的不足,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还需要锻炼提高,从今往后我决心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发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

总而言之,这次的数控加工技术实验周,让我受益匪浅。既发现了自己的学习潜力和热 情,同时也认识到实践动手能力的欠缺。同时,这次实验周也大大增进了我的团队精神,让 我学会了如何在一个团队中与他人协调沟通,从而发挥大家的智慧,很好的完成任务。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指导这次实验周的赵志超老师, 感谢老师细致的讲解和耐心的答疑, 以及在炎热的天气里辛勤的付出。再次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参加实验周同学对老师表达最诚挚 的感谢!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