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防系统存在的问题

来源:华佗健康网
4 安防系统存在的问题 4。1 设置不当 开发、设计单位对安防系统的认识不足,造成对安访系统的设计、配置不当,致使各子系统不能整合,造成投资浪费。 由于安防产品厂家众多,各厂家产品互不兼容,导致用户选择产品的局限性,加之开发单位在设计时往往不能确定安防设备厂家,使得设计时不得不将很多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商或者施工单位,造成了安防系统设计不合理,系统集成差,设备配置性能差,综合布线不规范等现象. 有些小区在设置安防时,一味追求功能叠加,造价升高,并不一定实用,技术也并不一定成熟,同时,复杂的系统导致操作复杂,要求用户掌握的技术也多,让消费者使用起来感到十分不便. 另外,由于行业管理和审批体制不协调。使有些系统单独设置(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造成安防系统产品整体功能不完善,打不到智能化的效果。 4.2 缺乏统一 安防产品大多是进口产品,国内具有竞争力的厂家较少,产 品的生产标准、系统构成、接口方式等不尽相同,导致各系统不能协调动作,无法实现集中联网,难以达到理想的智能化效果。 目前,安防系统缺少统一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工程验收标准。现有的有些相关规范也不能适应智能化安防系统的技术要求,造成了很多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的严重后果.

在行业管理方面,国家安防立法尚未出台,行业管理依然薄弱,仿冒、制假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安防工程质量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且“条块分割\"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在企业发展方面,一是受能源、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成本变化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率下降;二是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业务影响较大,有的甚至陷入了困境;三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融资及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有的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四是技术研发雷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恶性竞争频繁发生.

对安防行业来讲,2008年是较快发展且充满变革的一年,是技术创新与应用双获丰收的一年,是行业逐步规范并向着成熟行业大踏步迈进的一年。随着安防技术产品在国家公共安全管理、应急体系建设中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在社会各方面乃至普通百姓中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安防行业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目前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来看是发展中的问题,伴随着法制、管理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都应能够逐步得到解决。相信安防企业能够把握机遇,练好内功,乘势而上,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一)基本情况

2008年,在政府 “平安城市”建设、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3111”工程)建设等国家重大项目的推动,及奥运会、世博会、广亚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的带动下,安防产业继续保持了快速的增长。

发展速度较快,规模扩大。2008年,具有一定条件和规模的安防企业达到1。5万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市场总规模预计达到1500亿元左右,与2007年相比,增长率在20%以上。

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结构变化呈现新的特征。报警运营服务有了较快发展,各类中介培训服务、风险评估、施工监理、效能评估服务,以及产品、工程的维修维护服务等开始起步并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安防三大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珠三角”地区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产品企业和生产能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安防产品制造业体系,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并初具规模;“长三角”地区企业发挥技术、资金优势,高投入、高起点,迅速赶超,竞争优势明显〖BF〗; “京津\"地区以市场应用为导向,工程企业集成能力提高较快,制造业发展提速,报警运营及其他服务业务开始增长,后劲较足。

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名牌战略取得成效。近年来,骨干企业规模扩大较快,有的甚至呈几何基数增长,真正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龙头”.2008年初步统计年产值过1亿元的安防企业已达到80家左右,一大批企业跨入了5000-10000万元中等规模的行列,产业集中度有了较大提高.继2004年、2005年9家保险柜(箱)及安全门企业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后,2007年有5家楼宇对讲(可视)系统企业和7家保险柜(箱)企业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2008年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已完成初评,数家安防企业将有望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二)技术创新

形成了行业技术创新体系.随着安防需求的快速增长,安防行业技术创新热情不断高涨,由公安部推动的首批“安全防范技术与风险评估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并投入使用,不少企业扩大科研投入,科研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至10%的较高水平,在行业内基本形成了以国家重点院所为龙头、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安防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产品、系统升级换代步伐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IT技术在安防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基于IP的大型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开始发展,集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相应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多;以DVR为代表的系列产品技术及大型网络集成应用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一些企业开始向更高难度的“芯片\"领域进军,呈现了勃勃生机。

安防“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社会治安动态预警、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综合防控体系效能评估研究方面,完成了预警、“系统效能”评估、安全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及模型研究;在典型社会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关键技术方面,建立了人员疏散模型,提出了典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以及应急指挥和处置方案;在治安防范综合处置系统集成平台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编制并陆续发布了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技术标准,研制了符合已发布联网系列技术标准的联网系统集成平台软件,搭建了与其他子课题的标准设备接入联调试验环境;在视频数据采集、信息传输/交换、视频图像智能分析处理以及生物特征识别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完成了可信视频采集/编码传输样机、无线宽带视频数据编码/传输/加解密样机并构建了移动视频传输系统,初步建立了基于智能分析关键技术的初步软件开发和智能评测平台,完成了视频监视用人脸识别产品的评价体系和评测样本库的建立。 (三)市场应用

应用领域及范围越来越广泛。政府机关、金融、交通、教育、文博、公共场所需求等继续增加;电信、石油、电力、水利、工矿企业、森林防火等生产经营领域开始有了较大规模的应用;社区、居民消费等新增需求越来越多;伴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推进步伐,二、三线城市的市场需求开始放量增长。

金融领域自动联网电子防盗报警系统与公共场所、业务流程电视监控系统发展较快。一是新建、改建、迁址的营业网点及自助银行均要求实施安防建设;二是对老化的营业网点和不符合现行标准的安防设施逐步进行改造和完善;三是对现有的分行远程监控中心进行改造、完善,督促二级分行和具有管理职能的异地支行建立远程监控中心,力争实现对所有网点和自助银行实施远程监控。

“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建设促进了系统安防市场的升温.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意见》,以满足应对突发事件及“重点防护、点面结合”建立纵深防护体系的要求;校园安防更多地纳入了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除主要通道、重要场所外,重点建设校园监控网络和监控中心,并应用到监考等业务工作中。

许多领域应用需求呈现不同特点。如文博系统安防技术不仅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而且开始规范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文博行业安防系统建设标准,成为了行业应用的“标兵”。轨道交通从开始发展就对安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实现动态监测及网络化、智能化的统一,实现应急处理与安防应用的结合与协调统一等。

从产品领域看,视频监控、报警系统产品发展较快,其他产品市场发展较为平稳。初步统计,2008年视频监控产品的销售额增长率约为25%左右,在电子类安防产品中约占据了50%的份额;其他产品如门禁系统、对讲系统、传输系统、安全门、保险柜(箱)、防爆安检等产品发展较为平稳,一般发展速度保持在10—20%之间。

从营销模式看,市场细分日趋明显,新的营销模式悄然兴起。随着安防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加深,安防产品企业一改被动销售的方式,加大了对终端用户的推广宣传,主动深入到工矿企业、小区楼盘、医院、学校、酒店等行业客户了解消费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和独具特色的产品,推动了市场的细分和专业化发展。营销模式有了新的创新,专业化安防市场不断涌现,店铺销售、网上销售等模式悄然兴起。 (四)企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安防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企业规模普遍有所扩大,资产及从业人员增加,研发能力增强,整体赢利水平提高;资本运作已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捷径与模式之一,继亚安、海湾、CSST、蓝色星际在国外上市之后,2008年浙江大立、大华相继在国内率先成功上市,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企业并购活动频繁,如CSST利用并购快速形成业务框架体系,共计并购或达成战略合作公司已多达22家.企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增加了效能和核心竞争力,品牌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都大为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企业把创建特色企业文化当作“终极目标”来认识,在汶川大地震后的优异表现表明安防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